首页 -> 2007年第1期

“小妇人”和她的“果树山庄”

作者:高莉敏




  由于父亲几次乌托邦教育改革实验失败,他们到处搬家,家里的经济情况也一落千丈。路易莎开始帮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赚钱补贴家用。她到学校教书,缝补、洗熨衣物,但是同时她也认识到妇女在社会上工作的机会非常小,因此她下定决心,“我要用头脑来作为武器,在艰难的世道里开辟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决心,1851年,她以弗洛拉·费尔菲尔德(Flora Fairfield)为笔名发表了第一首诗《阳光》(Sunlight),虽然稿酬很低,但是路易莎却走上了一条可以给她带来名誉和财富的道路。三年后,她的第一本书《花寓言》(Flower Fables)出版发行。此时,奥尔科特一家搬去了新罕布什尔州,而路易莎则继续留在波士顿追求自己的文学事业。但是不幸的是,路易莎的妹妹伊丽莎白感染了猩红热,因此一家人又迁回了康科德。1857年,奥尔科特先生买下了现在的“果树山庄”。而妹妹伊丽莎白的逝世和姐姐安娜的婚礼也迫使路易莎返回康科德。在“果树山庄”居住期间,她以A.M.巴纳德(A.M. Barnard)为笔名,创作了许多惊险小说,如:《波林的激情与惩罚》(Pauline's Passion and Punishment)等。内战期间,路易莎志愿到华盛顿军事医院当护士,并以此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医院记事》(Hospital Sketches, 1863)。此时,路易莎的出版商托马斯·奈尔斯先生建议她写一本关于“女孩子的书”,于是路易莎便根据童年时期四姐妹的生活经历,创作了《小妇人》(Little Women, 1868)一书。虽然此书的创作周期只不过是短短的两个半月的时间,可是小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出版商的极力劝说下,路易莎又马不停蹄地创作了《小妇人》的续集《好主妇》(Good Wives, 1869)。此时,名誉和金钱不期而至,路易莎童年时“要富有、出名、快乐”的誓言终于实现了。但是,就是这样一本使路易莎名利双收的小说,却差点因为她个人对女孩子的偏见而不能与读者见面。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要不厌其烦地干下去,虽然我并不喜欢这些事。我从来都不喜欢女孩子,也不怎么认识她们,当然我的姐妹们除外……”而当她把前十二章的手稿交给奈尔斯先生时,他俩都认为这些内容读起来平淡无奇,甚至是沉闷乏味,因此他们对书的销量并不抱多大希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小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路易莎还创作了《一个守旧的女孩》(An Old-Fashioned Girl, 1870)、《小男人》(Little Men, 1871)、《盛开的玫瑰》(Rose in Bloom, 1876),《杰克与吉尔》(Jack and Jill, 1880)、《乔的男孩子们》(Jo's Boys, 1886)等一系列小说。同时,她还积极投身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之中。1888年3月4日,路易莎的父亲布朗森·奥尔科特去世,两天后,路易莎也逝世于波士顿,享年五十五岁。路易莎去世后被安葬在康科德,家人和朋友的身旁。
  可以说,在路易莎的一生中,对她影响最大的要数她的父亲布朗森·奥尔科特先生了。他一直鼓励女儿成为一名作家,并且默默地支持她。1855年,路易莎在献给父亲的一段话中写道:“亲爱的父亲啊,善良的天使和可爱的精灵把幸运油滴落在您的蜡烛里,赐予您力量,使您的一生都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而别人却在黑暗中摸索……”短短的几句话,却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女儿对父亲的爱和祝福。对于奥尔科特先生来说,路易莎既是他的女儿,也是他最忠诚的学生。当路易莎谈起父亲的教育方法时,说道:“父亲教育学生的方法是非常明智的,他使孩子的本性慢慢显露出来,像花儿自然开放,而不是用填鸭的方式来教学生。”有一件小事,路易莎一直记忆犹新。那是在她四岁的时候,父亲出门前留了一个苹果在家里,并且告诉她和姐姐安娜不许吃这个苹果。而他早已料到,孩子们会被这只“禁果”所诱惑。最后,路易莎把苹果吃掉了,并且毫无悔意地说她这么做是“因为我想吃”。而安娜不仅没有吃苹果,而且还为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愧疚。奥尔科特先生通过这件小事告诉孩子们要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因此,在路易莎的一生中,当她想要的东西或想干的事情与家庭利益或奥尔科特先生的要求发生矛盾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奥尔科特先生不仅传授孩子们知识,还把音乐、艺术、自然等课程介绍给她们,以陶冶她们的情操;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自力更生的能力,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宽厚仁慈的性格;他鼓励孩子们辩论,写日记,并把日记与家人分享,以培养她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率直的品性。在父亲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路易莎热情开朗,喜欢创作,热爱艺术;而且她独立,有责任感,为了家人终生未嫁。可以说,路易莎继承了父亲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品质。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和品质,她用手中的笔写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路易莎的妈妈阿比盖尔·梅,是一个意志坚强,思维缜密,心地高尚的人。她支持女儿写作,并且把自己使用的笔送给路易莎,作为礼物。在家里,她是一个好妻子,一位好母亲;在外面,她是一名废奴论者,还是争取妇女权利运动的中坚分子。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帮助那些饥寒交迫的穷人。当路易莎谈起在波士顿当社会义工的妈妈时,说道:“在责任和仁爱的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事,她总是心甘情愿地去做。因为爱的缘故,她可以放弃自己的骄傲,个人的喜好和舒适的环境。”正是在母亲的影响之下,长大后的路易莎也成了一名废奴论者,并且积极投身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之中。在母亲去世后,路易莎写道:“唯一值得我宽慰的是,在她人生的最后几年里,我可以帮她挑起生活的重担,让她轻松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而这么多年以来,她一直勇敢地独自承担着这一切。她是如此地温柔、忠诚、坚贞,生活对她来说太艰难了,没有人能够理解她肩上的担子有多沉,除了她的孩子们。”
  路易莎还有三个姐妹,姐姐安娜,妹妹伊丽莎白和梅。安娜温柔善良,恭敬顺从。童年时,她经常与妹妹路易莎创作浪漫的情节剧,并为家人和朋友演出。一位客人在评价两位小演员的表演时,说道:“如果说路易莎的表演能让我们笑破肚皮,那么安娜的表演则会让我们喉咙哽咽,掏出手绢。”而在他们全家搬到“果树山庄”后,路易莎和安娜还成立了康科德戏剧俱乐部,俱乐部的另外一名成员是约翰·布里治·普拉特,后来他成了安娜的丈夫,他与安娜正是在演对手戏的时候坠入爱河的。路易莎的妹妹伊丽莎白安静羞怯,擅长弹钢琴。但是不幸的是1856年她感染了猩红热。1858年3月14日,路易莎在日记中写道:“在经历了两年病痛的折磨后,我亲爱的贝思于凌晨三点去世了。上周她把手里的活儿放在一边,说针太沉了……星期六她睡着了,午夜的时候就没了意识,到凌晨三点时她轻轻地走了。”梅是路易莎最小的妹妹,她是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喜欢画画。路易莎对这个妹妹宠爱有加,送她去欧洲学习艺术。1878年,梅嫁给了瑞士商人、音乐家欧内斯特·尼尔瑞克尔,并定居巴黎。不幸的是,第二年在她生下女儿六个月后就去世了。临终前,她要求把女儿送到康科德,由姐姐路易莎抚养其成人。
  路易莎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心与爱护,父母的言传身教,姐妹们的游戏玩耍,都深深地影响了她。为了家人的幸福快乐,路易莎开始写诗和小故事;也正是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路易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为自己赢得了名誉和声望。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