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华顿夫人和她的“蒙特山庄”
作者:郭晓明
一
伊迪丝·华顿186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富贵之家,幼年随父母旅居欧洲,自幼受到良好的欧洲文化熏陶。十一岁回美国后,伊迪丝·华顿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在父亲的图书室里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开始写诗,练习写短篇小说。1885年伊迪丝与波士顿绅士爱德华·华顿结婚,婚后一度中断了写作。然而,他们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爱德华虽然富有,却不大懂生活情趣,才华也远远不如伊迪丝,他们之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伊迪丝具有文学天赋,1880年开始发表小说,1889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问世,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她决心以自己的名义在伯克夏郡的莱尼克斯镇建造一座风格别致的庄园,这座蒙特山庄后来被看作是伊迪丝文学成功的标志以及作为一个独立女人的象征。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曾说过,“女人要有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房间,在这间有锁的房间里,我们身心独处不受打扰,也可以随时约会自己想见的客人;在自己的房间里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做自己的事情,包括拉上窗帘写作。” 在这点上,伊迪丝做得很成功。伊迪丝和爱德华结婚后,生活并不很安定。他们分别在曼哈顿的褐色砂石住宅、纽波特的“村庄”居住过一段时间,经常也投宿于欧洲的一些旅馆。伊迪丝身体不太好,经常受到病痛的困扰。在纽波特的一个夏天,她又一次被她称之为“晕船”的病症所折磨,伴之而来的是恶心、沮丧以及身体的极度疲乏。她不得不赶往马萨诸塞,在莱尼克斯镇爱德华母亲的空房子住上一段时间来缓解症状。这以后,每每在外面旅游或在纽波特生活感到难受,她就赶回莱尼克斯镇休息。那里适宜的气候和安定的环境使她精神得到放松,身体恢复较快。后来她在文学上取得了成就,遂决定在莱尼克斯镇设计建造一所自己的房子,实现了拥有一个自己固定居所的梦想。
1901年,伊迪丝·华顿的第一部小说获得了成功,当时就连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非常喜欢她的作品。那时,伊迪丝·华顿已经四十岁了,此时她决定建一座自己的房子,于是花四万零六百美元在萊尼克斯镇购买了113英亩的地产,转而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她的宅院建设。两年前,建筑师欧登·科德曼和伊迪丝一起合著出版了一本书《房屋装修》,他们俩一致反对“粉饰粗俗”的装修风格。由于在装修风格上的观念一致,于是她聘请欧登·科德曼参与设计这所房子。后来因为费用方面的争执,伊迪丝改变了主意,转而聘请弗郎西斯·侯宾莱参与规划建筑蓝图并监管施工。在自己的房屋造型和装修方面,伊迪丝·华顿要求比例适当,整体和谐,绝不沿袭“镀金时代”的那种俗气的装修风格。
伊迪丝·华顿并没有按照在纽波特生活时早以习惯的建筑风格来设计她的房子。买弄夸耀的建筑风格,宽阔的楼梯间,硕大的房间,这些都不为她所喜欢。蒙特山庄的设计是以林肯郡的克立斯托夫·雷恩先生的贝尔登寓所为蓝本。她写道,“我有时想,一个女人的本性就像一座满是房间的大房子。”如果把这句话倒过来理解,我们也许可以从蒙特山庄的设计可以看出伊迪丝的性格。房屋的设计并不是为了显摆和做秀,而是为了获得她个人的私密空间,为了有一个她可以安心写作和招待小圈子朋友的地方。屋内房间设计得各有特色,由一间房过渡到另一间房,流畅自然。如果一个朋友前来造访,他首先走进的是一个装饰得像个岩洞似的房间(由门外进到屋内),然后从旁边的独立阶梯拾阶而上进入主厅。主厅内摆设了很多雕像,这些雕像自然而然地把客人从通向卧室的楼梯口引开,这种设计布局暗示女主人有较强的私密感。伊迪丝整个上午就在楼上的卧室写作,而且她习惯在床上写。只有当她下来会见客人时,整个客厅才又恢复了生机。
在客厅,绕过爱德华的书房,就来到了伊迪丝家里的图书馆,再往里走是一个很小的休息室。休息室虽然小,但装修得精致典雅,有漂亮的天花板和织锦挂毯。休息室和阳台是相通的,阳台上方有白绿条纹相间的遮阳篷。在休息室的另一头是餐厅。餐厅设有一个大圆桌,她和平常一些亲密朋友的聚会和谈话就多是在这个圆桌上进行的。伊迪丝·华顿本人不大适应太过热闹的场合,比较喜欢只有七八个人的小型聚会,一起吃晚餐聊天。她的那些小圈子朋友,比如沃尔特·贝利、伯纳·德伦森、盖勒德·莱普斯利、乔治·卡伯特·罗杰、亨利·詹姆斯等经常会到她家去聚会。如果是和陌生人在一起,伊迪丝·华顿时常会以冷酷和傲慢来掩盖她内在的羞涩,而在熟悉的朋友面前,她则表现出热情、聪颖和忠诚的一面。餐厅后面是厨房、洗衣房和侍者就寝的隔间。楼上有客房,爱德华的卧室,伊迪丝的套间(包括一个宽敞的卧室、更衣室和浴室)也设在楼上。像很多作家一样,华顿夫人喜欢在床上写作。她写好一张后就丢到地上,等女佣或秘书捡去重新抄写和整理。不过华顿夫人不像普鲁斯特那样喜欢黑暗无光的房间,她的卧室开有好几个窗户,室内光线充足,而她就是在这个明亮的卧室里挖掘和描绘她作品中银光闪闪的人物的阴暗心里。
房子的整体外观以及花园的格局与周围如画的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向房屋的那条路的旁边栽有北美糖枫,弯弯曲曲的小路边有灌木丛生的小山丘,一条蜿蜒的小溪与路交叉而过。房屋前有一个大草地,连着草地的是一个周围赤松环绕的小湖泊,附近有一座提林汉姆山。华顿夫人不喜欢那儿粗糙不平的地形,于是她坚持要在那设计几个意大利式的花园。她对意大利式花园颇有研究,还为此专门写过一本名为《意大利别墅和花园》的书。她把花园看作是房屋的延伸,对花园情有独钟。房子门前有三块草地,像梯田一样由上而下高低不平。最底部的那块草地的两边分别有两座花园,花园之间是一条百米长的铺着砾石的小路,路边还有两排菩提树。右边的花园里有一个带喷泉的圆池;另一边的花园里面栽有金鱼草,牵牛花,钓钟柳、夹竹桃和飞燕草,园内总是色彩漫溢。因为有了花园的布局,原先粗糙的地面也显得有几分田园般的诗情画意。华顿夫人在卧室的窗户边就可以看见这片美丽的风景,还把这称作“阳光下漂移的优质地毯”。
二
在蒙特山庄,伊迪丝结识了一些非常要好的朋友,学习到了很多有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这段经历成了她后来离开山庄后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崛起与繁荣时代的一位重要的女作家。这个时期美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如马克·吐温、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西奥多·德莱塞、杰克·伦敦等。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个流派在写作风格和题材上都不同,“苍白脸”主要是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以这种划分标准,惠特曼、马克·吐温、德莱塞、杰克·伦敦等这些作家被称为“红皮肤”作家,亨利·詹姆斯、伊迪丝·华顿则被称作“苍白脸”作家。很巧合的是亨利·詹姆斯正是伊迪丝·华顿的密友之一,伊迪丝的蒙特山庄是他们经常聚会的地方,除了和一群朋友闲聊以外,他们还在那欣赏文学作品,探讨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