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凯特·肖邦农庄:梦觉醒的地方
作者:廖嵘君
一
1850年2月8日的圣路易斯市,在一户姓奥弗莱厄蒂的人家有个女婴呱呱坠地了。全家人十分欢喜地迎接这第三个孩子的到来,给她起名叫凯瑟琳•奥弗莱厄蒂。她的父亲托马斯• 奥弗莱厄蒂是爱尔兰移民,母亲伊丽莎是当地的法裔克里奥尔人。凯特家境殷实,全家人都信奉法国天主教。小凯特五岁那年进入当地的圣心学院学习。可是,还不到一年光景,家里突遭不幸,在外做生意的父亲在一场火车事故中死去。从此凯特便退学在家,和寡居的母亲、外祖母、曾外祖母相依为命。这段经历无疑决定了她将来的人生轨迹。三位长辈聪慧过人,每个人都有着独立的个性,这点在那个年代很难得。受她们影响,凯特小小年纪就很有自己的想法,也敢于质疑人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物。
童年的凯特由曾外祖母负责照看,在家中接受教育。老人是个“故事宝库”,经常给她讲克里奥尔人的婚姻故事和有关圣路易斯女人们的故事,还有种种琐事和花边新闻……曾外祖母的讲述本领很高明,她总是娓娓道来,很是引人入胜,常常听得小凯特心驰神往。聪明的小凯特逐渐学会了曾外祖母的“花招”,懂得了怎么才能把故事讲得更有趣、更打动人。曾外祖母的修养很好,不但善于讲故事,也长于法语和音乐。就这样,天资聪颖的凯特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中,学习自己钟爱的文学和音乐。
十五岁那年,凯特再次进入圣心学院,在那里度过了多姿多彩、收获颇丰的三年时光。学院里开设法语、音乐、写作和自然科学等课程。这时已经具备良好文学素养的她,在藏书丰富的圣心学院里找到了一片更广阔的文学天地。在学校里,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欧洲经典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她喜欢的作家有夏多布里昂、拉马丁、歌德、雨果和兰姆等等。音乐课上,她十分活跃,弹钢琴,学跳舞。几年下来,她已经弹得一手好琴,跳得一身好舞。自然科学也是她的喜欢的课程之一。通过学习科学,她生平第一次对于人类本身、人类的起源和归宿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她在《觉醒》中就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使得小说处处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在写作课上,她学会了如何做到行文流畅,表意明朗。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圣心学院毕业,还被选为“玛丽教区联合会的优秀儿童”之一。
在圣路易斯的家中,凯特度过了幸福无忧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可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阴霾,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先是曾外祖母在圣诞节前夕辞世,接着,其他三个兄弟姐妹竟相继夭折,种种不幸又让小凯特忆起早年在事故中死去的父亲。几度痛失亲人的她开始用一双冷峻的眼睛去审视宗教的可信性。她想,尽管家人都虔诚信奉天主教,可是神似乎并没有给他们以庇佑。从此,她对宗教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虽是豆蔻初开的年龄,她的心里已埋下了反叛的种子。可是,宗教的影响根深蒂固,凯特只得把一切质疑都藏在心里,正如她在《觉醒》中描绘的那样:“还是个孩子时,她就开始生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很早的时候,她已凭直觉领悟到双重生活的真谛——表面恭顺,而内心反叛。”
毕业后的凯特便踏入社交圈,频繁参加上流社会的聚会。她穿着摩登,打扮入时,频频出入大小舞会,生活热闹而忙碌。她特立独行,还学会了吸烟,即使面对众人诧异的眼光也毫无顾忌。两年后的一次舞会上,她与同是克里奥尔人的棉花代理商奥斯卡•肖邦相识,二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喜结良缘。婚后,凯特随丈夫定居路易斯安那的新奥尔良,在那里继续过着热闹繁华、奢侈排场的社交生活。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虽然没有大洋彼岸的英国那般保守刻板,可当时的妇女仍需恪守诸多的清规戒律。婚后的凯特依然我行我素,经常单独出门访客,与男子说话也无所顾忌,因此招来许多非议。有个亲戚实在无法容忍凯特“伤风败俗”的举动,严肃提醒奥斯卡应该“好好管束”妻子。然而,这话却被奥斯卡转述给凯特,成为他们夫妻之间的笑谈。奥斯卡的这种宽容大度与他不幸的童年有很大关系。他的父亲凶恶暴戾,因残暴虐待妻子和奴隶而臭名昭著。童年的奥斯卡亲眼目睹父亲长期软禁、殴打、折磨母亲,直到把她逼死,这段痛苦经历始终是他内心无法愈合的伤口。他以父亲为戒,决心用一颗温和包容的心去对待妻子。这对于生来就向往自由的凯特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宽慰,她很是感激丈夫的宽容。夫妻二人感情甚笃,他们在新奥尔良度过了生命中最为奢华、最为愉悦的一段时光。
二
然而好景不长,1879年奥斯卡的生意失败,肖邦一家因此债台高筑,已经无力负担新奥尔良昂贵奢侈的生活,不得不搬到奥斯卡儿时居住过的小镇克劳蒂尔斯维尔。这是一个只有一个街区大小的南方小镇,坐落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西北部。小镇周围是大片的种植园和茂密的阔叶林,郁郁葱葱的,显出勃勃的生机。美丽的凯恩河蜿蜒流过,河水清冽,滋润着这片静谧祥和的土地,也给小镇平添了几分诗意和灵动的气息。傍水而居的克劳蒂尔斯维尔人大部分是法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这片被克里奥尔文化深深浸润的土地幽静和谐、与世无争,同时也孕育了作家无限的才情。
沿着大街走,穿过一片浓密葱茏的小干松林,在一条林荫小道的尽头,一栋白色的两层楼房静静地伫立在绿阴掩映之中,显得分外玲珑别致,这就是“凯特•肖邦农庄”。这是奥斯卡在一次县治安官的卖场上买下的,后来他又买下一爿杂货店,还经营着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一小片种植园。商店和种植园的收入是一家人生计的来源。房子建于十九世纪初,整个设计是典型的克里奥尔风格,给人整齐划一、简单利落之感。一米高的栅栏围着屋子四周,院子里种有各种花草。屋顶是褐色的,烟囱立在房顶正中。上下两层各六根门柱,形成对称之美,房门都朝向正面。小楼的第一层由家制的砖块砌成,而第二层则全是柏木板搭建,再用方形木榫钉在一起。内墙用泥土、西班牙苔藓和动物毛发混在一起砌成,这种混合材料能起到很好的驱虫作用。一楼和二楼各有两个壁炉,一楼并不住人,只是用来贮藏煤、食物和生活用品。地板有点儿脏,不过孩子们可不在乎这些,这里是他们的乐园。他们时而在院子里、门柱间追逐嬉戏,时而则好奇地探到草丛里寻找“秘密宝藏”。
通向二楼的楼梯在房子的最右端——这是后来修葺的结果。从1900年前后住在这里的卡文一家人拍的照片来看,原先的楼梯是朝向正中的,梯面很宽,两侧有扶手。凯特一家都住在楼上,木板梯踏上去“噔噔”作响。楼上四个房间的门都靠得很近,细微处无一不透着浓郁的克里奥尔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