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新年寄语
作者:佚名
2005年12月23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中国编辑》2006年工作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桂晓风,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中国编辑学会秘书长程绍沛,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于国华,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副总编阙道隆,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蔡鸿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副总编王德有,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李新社,人民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陈鹏鸣,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李频,高等教育出版社原总编杨陵康、原副总编郑惠坚以及《中国编辑》编辑部人员等共二十多人。会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中国编辑》主编张增顺主持。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刘志鹏致辞。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编辑学会会刊《中国编辑》自2006年起改由中国编辑学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因此,如何做好《中国编辑》2006年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是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张增顺主编就《中国编辑》杂志的办刊宗旨、刊物定位、读者对象、工作思路等向与会嘉宾做了详细介绍,编辑部负责人就第一期的封面、栏目、文章和版式等情况也做了详细介绍,征求与会嘉宾的意见。
与会嘉宾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刘杲、桂晓风、余昌祥等都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不仅对办好刊物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也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这次会议开得务实高效,深化并统一了2006年办刊的工作思路。与会代表一直认为,《中国编辑》作为中国编辑学会的会刊,是一份学术性和业务性刊物,其主要内容是研究编辑学理论、总结编辑实际经验、交流业务信息等。在办刊方针上,要立足现实,兼顾产、学、研,尤其要兼顾编辑理论和编辑实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以人为本,突出编辑工作的文化使命和人文情怀;封面、版式和文风都要既严肃端正,又生动活泼,贴近广大的编辑从业人员。总之,整个刊物要立足高远,视野开阔,真正办出自己的水平和特色,发挥其促进学科发展、指导编辑实务、提升编辑的文化使命和人文情怀、提高编辑综合素质的作用。
刘志鹏(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国编辑》 是出版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刊物。这次交给高教社来编辑出版,我们感到这是对我们莫大的信任,也是出版界的朋友们对我们高教社的关怀。我们要集中全社的力量把这个刊物办好,让总署的领导放心,为出版界的同志提供一个进行学术研究和业务交流的重要基地。高教社这几年在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在改革和发展的路上不断地向前迈进。最近我们研究和制订了新的五年行动纲要,对今后五年的发展作出了规划。我们提出高教社要从过去的国内教材出版商,发展成为国际的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商。我们面临一个全面的转型过程。现在出版界都在讨论转制、改革与发展的事情,我想我们还要认真学习中央的有关文件,结合高教社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贯彻和执行。从我们这几年发展的经验来看,出版社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释放能量,也就是如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优势。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和落实。今天,研究《中国编辑》刊物的编辑出版,有这么多专家、学者的参与,我们非常高兴,这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的意义。
刘杲(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中国编辑学会是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任务就是推动编辑学学科建设。《中国编辑》杂志作为编辑学会的会刊,我们的报告和总署的批示都讲的是学术性期刊。中国编辑学会作为学术团体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如同编辑学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中国编辑》杂志也会有一个发展过程,不大可能一下子就办成纯粹学术性的刊物。我们刊物叫《中国编辑》,服务对象就是从事编辑工作、编辑研究和编辑教育的人。这没有争议。问题是,他们对我们的刊物有什么期望?我们应当满足他们的哪些要求?这是有不同考虑的。我觉得,编辑对我们刊物的要求,首先是编辑学学科建设的要求,因为他们需要编辑学。所以《中国编辑》要把编辑学的学科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这合乎逻辑,没有争议。当然,学科建设不是理论脱离实际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是有针对性地从理论上回答编辑关心的实际问题。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有相当的理论深度。此外,还能有什么,还应有什么?如何更宽一点满足读者相关需求?编辑部要把握好度。这个度,首先是内容的选择,其次是数量的安排。内容太窄或太泛,都不理想。《中国编辑》还不具备条件办成纯粹学术性刊物,但也不要办成泛文化刊物。这个度的把握,说说容易,做起来不容易,需要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步摸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余昌祥(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我们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人们可能会认为,读者覆盖面越大,发行量就会越大。可现在的很多期刊都在细分自己的市场,如女性期刊,都按年龄段细分自己的读者对象。我们这个刊物也要锁定自己的读者群,这就是市场定位。《中国编辑》的读者定位,不用讨论,就是从事编辑业务的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现在的编辑队伍很大:图书编辑、报刊编辑、网络编辑、广播编辑、电视编辑,包括广告业的文字编辑等。面对如此庞大的目标读者群,如何锁定自己的目标,形成自己的特色,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的期刊应该在编辑工作领域起到这样几个作用:一是沟通信息,及时反映业界的动向和编辑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二是传播知识。我们的编辑队伍中,不断有年轻人加入进来,尤其在目前的人事制度下,人员会不断变化、更替,会不断有业外的人员进入编辑队伍,我们应该向他们介绍相应的业务知识。三是研究理论。毋庸置疑,我们很多编辑实践中的做法,应该提升到理论的层面来探讨。四是指导实践。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看到我们期刊上的文章,照着里面开出的方子抓药,能够管用。
同时,我们应该开门办刊,不要光坐在办公室里打电话,约稿子。只有开门走出去,深入到编辑工作的实践中,深入第一线的编辑人员中,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和反映这个行业的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