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出版社总编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作者:樊希安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我国出版业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出版实践,对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出版社总编辑作为出版社编辑工作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既要考虑全社图书结构、图书质量、效益等战略大计,又要身体力行地参与出版社重点图书的选题、组稿、审读等具体工作,指导出版社的编辑业务,提高出版社的竞争力,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负有重要责任。笔者拟结合工作实践,就出版社总编辑在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立足发展,服务大局,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持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中心问题。出版社总编辑在谋划全局时,要把立足点放在发展上。要通过自己的全部工作和具体努力为“发展”添砖加瓦。从宏观上说,就是通过自己的文化产品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或明显或不甚明显的助推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从微观上说,就是通过具体的选题和图书运作,提高本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提升在行业中的占位名次,使之不断上台阶,为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对出版单位的要求,也是出版单位积极认同的自觉行动。所谓服务大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通过图书出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用精良产品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断提升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着眼于我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并积极与之配合为之服务。比如党的十六大后,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许多出版社紧密配合,安排了一批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满足政策指导、科技进步、技术普及、通俗文化等多方面需求的选题。据统计,2006年共有337家出版社安排了服务“三农”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图书选题5 097种,占全年新书选题的4.2%,比2005年增长了25%。如中国林业出版社的“农家致富实用技术丛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农牧业科技致富丛书”,中国建筑出版社的《怎样修建水窖》,等等。由于品种和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定价降低,受到了广大农村读者的欢迎。
  服务大局还意味着,出版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应把着力点放在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持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日前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反映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布局的战略思想,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建设使科学发展观有了落脚点,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加具体化,符合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出版社总编辑在策划和确定选题时,要把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持纳入重要视野。比如,深入研究、宣传和谐社会建设的选题,宣传推进社会法治的选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面的选题,提倡社会和谐、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选题,宣扬社会共同理想信念和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精神的选题,等等。这类图书的出版,可以通过推进文化建设作用于其他方面的建设,也可直接作用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
  
  二、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实质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出版社总编辑在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以广大读者的需求和利益为本,克服以往工作中存在的“见物不见人”、盲目追求市场效益、本单位利益高于读者利益的不良倾向,把大大的“人”字写在编辑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
  首先,出版物要把着眼点放在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上。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备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早就论述过。社会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事是人来做的,事业是因人而兴盛的,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素质由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力素质、体能素质等多方面素质构成,我们的出版物的内容,由读者消化、吸收,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就会对其素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总编辑应倡导提高读者素质、引导读者健康向上的选题,比如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选题;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的选题;“从娃娃抓起”,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和其他方面素质教育的选题;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选题;及时反映国内科学技术创新和国外优秀科学文化成果的选题;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科学价值或者文化艺术价值的选题。同时对那些会对读者素质培养产生负面影响的选题要坚决卡住。
  以读者为本,不是一味地迎合读者,而是要积极地引导读者,业内行话叫“引领阅读”。引领阅读就是向读者传递先进思想、优秀文化,时时处处引人向上、向善,而不能去迎合一些读者的低级趣味和不良嗜好。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出版社图书的品格、品相的优劣,折射着总编辑品位和情趣的高低。因为出版物的内容能对读者的素质产生提升或降低的影响,所以我们的产品不能像一些工业企业那样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出版社总编辑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在确定选题和终审书稿时能抵挡住市场的诱惑。
  其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出版社面对最广大的读者,读者又是分群体的、分层次的。每个读者的阅读需求都不尽相同,同一个读者也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因此,总编辑在确定选题时,既要面向大众,又要面向小众,既要宏观定位,又要微观到位,细化读者需求。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使自己的产品丰富多样,吸引读者的“眼球”。由于我国出版社有明确的分工并已形成特定的布局,所以一个出版社只能在特定的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把特定领域的品种做好做足,而后社际联手才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当然读者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和深切的注意,随时去发现他们需求的变化,不断地给予满足。
  再次,要把竭诚为读者服务落实到每个细节。我们的书是给读者看的,不仅要内容精彩,还要方便读者购买、阅读、使用、收藏。这些细节,都是总编辑应当考虑的。有的总编辑提出给农民读者看的书要能让他们“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这就想得很周到。精心为读者服务方面我们能够做的尚有很多。比如,除满足图书馆和部分读者收藏需要外,尽量少出精装书。因为精装书阅读起来不甚方便。有一年,我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遇到卓琳老人,她说她读精装书时,往往是撕下套封再读,因为那硬壳太沉重了。比如在定价时想想读者的承受能力,不使他们“望书兴叹”。比如给老年读者阅读的图书,字号不妨大一些,字号小了,他们看起来会很吃力。比如同一类图书的开本不宜过杂,否则读者摆书架时会不方便,摆出来高低凹凸不平整,不一定好看。只要总编辑能多来点换位思考,为读者服务就能更加到位,步步到位。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