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以服务听众为本 适应目标听众需求

作者:邢立新




  《交通新闻》报道的热点事件中有的可以预知,比如,“北京市将实施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新规”,“交强险将实施浮动费率”,“北京市将取消纸质月票,全面推行公交一卡通”,等等。针对这些可以预知的影响面较广泛的新闻事件,编辑不会仅仅满足于按时准点地报道一条消息。一般都会从目标听众角度出发,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关政策措施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政策措施直接调节的利益关系是什么?听众对新政策的反应如何?有关领域里的专家学者如何评价这个政策措施?政策出台后会带来什么?接着,编辑会请记者顺藤摸瓜,进一步深入地采访调查这些问题。当这些政策措施真正实施时,人们从当天的交通新闻里听到的就不是一个信息点,而是一个立体的相关信息总汇,听众通过收听当天的一套或两套新闻,就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多层次的解释信息。
  热点事件中还有许多是未知的突发性的。比如雨、雪、雾和沙尘暴天气,路面大面积塌陷,地下水管爆裂以及重大交通事故,等等。这些事件往往发生于瞬间,影响扩大时却可能波及城市交通的局部甚至大部。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堵在半路上的司机朋友迫切需要他们所信赖的北京交通广播能实时告知正确的应对措施。《交通新闻》值班编辑大多会抢先一步启动应急报道预案,紧急调配记者兵分几路赶赴交管局指挥中心、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各主要交通节点,抢在第一时间插播第一批现场报道,准确提示司机如何采取绕行措施。同时,布置记者多方位、多角度了解相关情况,在下一时段滚动播出的《交通新闻》中对突发事件的现状、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及事件造成的次级影响作全景式的扫描分析。自2002年以来,较大的突发事件发生过数起:2002年12月7日,大雪封路,北京全城交通陷入瘫痪状态;2005年7月10日,滂沱大雨袭击京城,城区多处立交桥下积水成河;2006年1月3日,京广桥东南侧辅路突然大面积塌陷,城区东部交通顿时陷入瘫痪状态。较小的突发事件每个月都能碰上几起。交通广播编辑记者的快速策划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目标听众——司机朋友的赞誉,也屡屡得到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将新闻策划意识融入日常节目中,就使得《交通新闻》中几乎每周都有几个闪光的新闻“听点”。日积月累,目标听众的忠诚度节节提升,《交通新闻》在他们心目中逐渐从“可听性”节目转化为“必听性”节目。
  
  2.针对阶段性热点议题策划深度报道
  广播编辑的策划意识还集中地体现在对阶段性社会热点议题的综合把握和相应的深度报道的谋划上。
  深度报道信息量丰富、逻辑穿透力强,一度是报纸等平面媒体的专利,也是报界引以为自豪的竞争制胜的拳头产品。或许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在广播界也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广播只报道短平快的消息,深度报道交给报纸杂志来做”。可是,翻一翻这些年获得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奖的篇目,出自广播媒介的深度报道也不在少数。北京交通广播这几年的新闻策划实践也表明,只要恰当地运用现场音响、实况录音等广播语言元素,善于用感性的录音文字组合展示理性的逻辑,广播深度报道一样可以抓住听众的耳朵,取得良好的舆论引导和媒体监督作用。
  近年来,北京交通广播的新闻部针对城市交通生活中的阶段性热点现象和问题,策划了一系列深度报道,这些报道在同属交通新闻大板块的调查分析类节目《今日交通》中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2003年8月,北京机动车总量突破200万辆,交通广播新闻部围绕车与人、车与路、行车与停车、车辆拥堵与交通管理的矛盾和问题,策划了一组系列报道,从各个角度为听众解读“200万”对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挑战和可能的出路。这组报道推出后,受到各界人士好评。
  2004年到2005年,针对城市小广告泛滥成灾,道路井盖屡屡丢失等问题,先后策划了“城市牛皮癣如何根治”,“井盖何时不再丢失”等系列深度报道,促使有关部门进一步出台得力措施,根治这些城市生活中的痼疾。
  2006年,针对北京各交通枢纽和城铁沿线黑车泛滥的现象,策划组织了一组“北京黑车系列调查”,全景式揭示了北京黑车的运行现状,深入地分析了黑车现象的成因以及对北京出租车市场的干扰程度,并结合上海、重庆等城市治理黑车的经验对如何治理黑车提出了多条建议。这组报道推出后,得到广大出租车司机的共鸣和不少市民的支持,曾被中央综治委列入中国新闻奖推荐名单。
  ……
  通过策划一系列广播深度报道,笔者从中体会到:
  其一,广播深度报道是扩展广播新闻节目品牌影响力,树立专业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有效依托,也是媒体履行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职责的重要手段。
  其二,广播深度报道要想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在选题上一定要选择政府关注、听众关心的社会生活热点现象进行剖析,并力所能及地提出建设性建议;在叙事方式上,一定要具有广播特色,用通俗的语言串接入耳提神的现场录音,以感性的脉络体现内在的逻辑。
  
  三、采用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编织有张有弛的信息流
  
  广播编辑工作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丝毫不得马虎的环节就是编排节目。
  编辑每天坐在工作台前,首先就要把所有稿件上的书面语转换成口语,保证文字、录音遣词造句准确无误,把上千字的交通案例不伤筋骨地缩减到三百多字,将那些“为了……”、“在……下”等冗长的书面套语脱靴摘帽。同时通过组织头条,提炼导语,整体配置,选择提要等环节的工作力使新闻节目吸引听众,进而真正地为听众服务。
  下面例举2006年1月3日播出的《交通新闻》节目简略谈谈节目编排的四个环节。那天播出的主要内容是:
  首先关注一下京广桥塌陷现场的最新情况:
  (1)(现场报道)[本市·突发] 京广桥东南侧辅路发生大面积塌
   陷,东三环、朝阳路部分路段禁止车辆通行,三十多条公交
   线路临时调整走向
  (2)(录音消息)[本市·突发] 京广桥应急抢险指挥部紧急成立,
   塌陷原因初步查明是污水管线断裂所致
  (3)(文字编后语)减少开车出行,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接下来是一组本市交通社会新闻:
  (4)(录音消息)[本市·突发] 旧宫润星家园六十多辆车一夜间变
   成花脸猫
  (5)(文字消息)[本市·交通案例]神路街到关东店连撞5人,“疯
   狂本田”司机获刑4年
  (6)(文字消息)[本市·交通案例]禁停地点“拒载”,“的哥”被人
   打伤
   最后是一组国内外交通资讯:
  (7)(文字消息)[本市·交通]华北等地普降大雾,北京周边高速路国道受影响
  (8)(文字消息)[国内·交管]安徽出台新交规:驾车超速一倍,罚
   款两千元
  (9)(文字消息)[国内·社会]河南舞阳公务车贴上专用标志,接受
   公众监督
  (10)(文字消息)[国内·民航]南航为节省成本临时合并航班,
   三十多名乘客滞留贵阳机场
  (11)(文字简讯)[国际·其他]不满政府提高燃油价格,伊拉克石
   油部长辞职
  (12)(文字简讯)[国际·事故]肯尼亚大货车翻入山沟,5人死亡,32人受伤
  
  1.组织头条
  头条是广播新闻的最大亮点,一般来说,是当天发生的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具有新闻价值和导向意义的新闻点,也是听众最想率先了解的资讯。《交通新闻》编辑在采用头条方式、处理头条时,一般会将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的报道或者同类事件的相关报道组合在一起,必要时配发背景解释材料,相关提示信息或编后语,组成一个头条集合。这样,听众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了解到重大事件的全方位信息。这套新闻是在京广桥辅路路面发生塌陷的当天中午播出的。第一条现场描述塌陷情况,第二条实况纪录抢险指挥部运作情况及公交线路的调整情况,第三条编后语提醒司机尽量减少开车出行,呼吁市民共度难关。这样处理,听众、特别是司机对京广桥区发生的情况就有了全面的了解,对自己应该如何选择出行线路也心中有数了。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