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新周刊》的创办历程及未来发展那策略思考
作者:莫林虎
诗后》中这样评价黄庭坚的诗文:“鲁直诗文,如蝤蛑江瑶柱。格韵高绝,盘飧尽废;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意思是说,黄庭坚的诗文如同食物中的精品。美味精致,却不能当日常的饭食。把这个评价用在《新周刊》上,也有贴切之处。
《新周刊》是一本社会文化类期刊,应当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尖锐性,这样才能保持其“新锐”的声誉,也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白领读者。
(四)要加大纸介质刊物与互联网之间的互动,使纸介质刊物在互联网日益成为主流媒体的时代进入主流媒体影响圈
目前纸介质刊物与互联网之间的互动主要还是把刊物的内容简单地放到网络上供网民阅读了事,而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网络媒体的特性,没有考虑如何把刊物的内容做成更适合网络传播的方式,没有认识到网络媒体高度互动的特点。
目前电子杂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过数字化转换,在网上传播的传统期刊,内容没变,只是阅读、发行形式发生了改变。很多传统期刊和主流电子期刊网站合作,委托龙源网及xplus、zcom、poco等平台制作的传统杂志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全新的电子杂志。完全经由网络制作、传播。很多网友、制作团体及上述电子期刊网站自主策划制作,由电子期刊平台发行的就是这类电子杂志,它们多以时尚内容为主。也有传统媒体自办电子杂志,如南方网的《物志》,也可以归为第二类。它是把传统媒体和电子杂志结合得比较好的电子杂志,它虽利用了全新的表现形式,但采用传统期刊的采编模式与编辑内容。
一些传统期刊与互联网之间的互动由于融合了纸介质刊物与互联网媒体的优势,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2002年1月正式发布的瑞丽女性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瑞丽女性网目前页面访问量超过100万,注册用户达到30万。日新增用户上千人,同时在线人数两千余人。针对爱车一族的《汽车族》在SARS爆发后推出了网络版,尽管还没有做很大的推广,现在每天光临网站的读者也已达到七百多人,这充分显示了读者对杂志社网站的需求。
我们认为,《新周刊》成名于“新锐”,定位于中青年白领,应当在纸介质刊物与互联网之间的互动方面及早动手,抢占先机。在这方面,《新周刊》已着手拓展。目前《新周刊》与互联网之间的互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登录《新周刊》的网站;2、登录龙源期刊网、浏览网等集成平台;3、登录《新周刊》在新浪网上的博客;4、目前正在与网络集成平台合作,规划出版《新周刊》电子版,并通过网络订阅。”但《新周刊》的领军人物也认为这只是初级阶段,下一步他们还会尽快“打造自己的品牌网站”,“并且通过BBS、博客、播客、电子杂志、相册等技术形式打造全新互动的交流平台”。应当说这是比较有前瞻性的。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有如下建议:
1、《新周刊》有必要成立杂志的网络版运营机构,拿出专款来研究网络版的运营模式,刊物内容的编辑、传播形式等,并加以实施。
2、要充分研究网络传播特点,研究网民传播心理与习惯,确定刊物内容的编辑、传播形式。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多媒体性、互动性等特点,它在传播文化生活时尚类信息方面具有纸质媒体所不具有的魅力。例如在介绍电影、电视节目时,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观看视频;在介绍时尚内容时,对发式、时装的展示可以以视频的方式立体地呈现。电子杂志因此应运而生——一种利用音频、视频等各种网络技术制作的电子版形式的杂志。其主要优势是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内容的无限性及低成本等特点。电子杂志方兴未艾,目前还无法成为主流媒体,但它对受众与广告商的分流势必会对传统杂志产生影响。
(五)把《新周刊》“媒介运营商”的角色重新担当起来
刊物通过影响核心受众群而介入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力是刊物的立身之本,刊物活动策划的实质,就是将刊物在平面媒体上建立起来的影响力延展至平面外,橇动、激活更多的资源,将媒介的多重市场售卖活动更好地连接起来,实现影响力的复合积累与深度开发,使媒体运作的资源补偿能够以更加灵活和多样的方式来进行。
《新周刊》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它既发表宣言,也付诸实践。但“媒介运营商”的角色扮演在过去十年中,总体来说远远不够。在下一轮发展阶段中,《新周刊》应当在“媒介运营商”的定位上加大实施力度。大张旗鼓地依托刊物品牌和公信力,进行刊物的第三次售卖,利用品牌资源发展衍生产品。
《新周刊》在过去十年中,走的是明媚鲜艳、绚烂如花的路数,在当时优秀媒介不多、观点缺乏、受众不够成熟的媒介环境中,《新周刊》得以脱颖而出。十年后的今天,媒介、受众共同成熟,《新周刊》原来刻意的标新立异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笔者认为,《新周刊》要顺应时代、媒介环境、受众的变化,要从绚烂如花的路数回归到平淡、自然、稳健的路数上来,要把以往的成功经验与国内外成熟期刊规范的经营运作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使《新周刊》步入稳健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