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7年第5期
《周恩来传》选载庐山会议与林彪事件
作者:佚名
一九七○年春,正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的第五个年头。
根据汪东兴回京转达的毛泽东的意见,三月八日晚,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讨论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建议。政治局一致拥护毛泽东的建议,决定立即着手进行筹备工作,主要有:成立由周恩来、张春桥、黄永胜、谢富治、汪东兴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四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事宜;成立由康生、张春桥、吴法宪、李作鹏、纪登奎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修改宪法;由周恩来、姚文元主持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稿,集中讲当前政策和计划问题。
几天后,中央政治局继续开会,讨论通过周恩来草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的决定》,以及《关于修改宪法问题的请示》等文件。政治局还商定在近期内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进一步讨论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周恩来向毛泽东写了报告。毛泽东批准以上部署,林彪也表示赞同。
三月中旬,中央工作会议如期召开,有关四届人大的各项准备方案全部顺利通过。
四月五日至七日,应金日成的邀请,周恩来安排好国内事务,准备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行前,邓颖超曾给他留下一个条子:“没有机会和你面谈,只好用书面提出”;“为了能够完成访问的任务,你务必争取在你行前和访问期间,掌握你的身体不要出现波动和变化”;“无论如何要下决心在繁忙工作中,要有稍事喘息的安排,要做最低标准的一点精力储备”。周恩来阅后回复:“同意你的好建议,我当照办”。
或许是为了安慰妻子,周恩来才写下这几句话。实际上,不论行前还是出访期间,周恩来仍一如既往地奔波忙碌,甚至顾刁;上仔细修整一下他一向注重的仪表。一位当年目送周恩来离京赴朝的记者,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那天(四月五日)早晨在飞机场上,我发现总理面色灰白,连头发也没来得及理就匆匆登机而去。有位同志告诉我说,总理召集人开会,安排工作,忙了一整夜。”
出访朝鲜回国后,周恩来又部署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工作。四月十四日,他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会议,听取从发射场回京的钱学森的汇报,批准“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一号”火箭进入发射位置。二十日,他向国防科工委提出:这次卫星发射要做到“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准确入轨,及时预报”;并要求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地、仔细地、一丝不苟、一个螺丝钉都不放过地”进行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在检测中发现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后,他向毛泽东写了报告。经毛泽东批准,四月二十四日晚,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准确地进入轨道。
在周恩来访朝前夕,毛泽东审阅了“两报一刊”编辑部文章《列宁主义,还是社会帝国主义?——纪念伟大列宁诞生一百周年》,在四月三日写下一段意味深长的批语:“关于我的话,删掉了几段,都是些无用的,引起别人反感的东西。我曾讲过一百次,可是没有人听,不知是何道理?请中央同志研究一下;。”
毛泽东删去的“无用”和“引起别人反感”的话有:“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主席”,“毛泽东同志……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毛泽东同志就是当代的列宁”,等等。这些语言,几乎全是林彪用来“颂扬”毛泽东的原话。随着“文化大革命”已进入“扫尾”阶段,毛泽东认为对他的个人崇拜应该“降温”了。
周恩来批示将毛泽东的批件先在中央政治局范围内传阅。林彪无疑也很快就见到了。但正在苏州休养的林彪,对毛泽东的这个批示没有作一个字的“表态”。
过了一星期,林彪突然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用电话向在长沙的毛泽东提出:关于国家主席,“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否则,不合人民的心理状态”;至于国家副主席,则可以不设。林彪还特别表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的职务”。这个电话记录,同时也传给了中央政治局。林彪“建议”的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很清楚的。这就是:还应设国家主席,并由他来担任。
据林彪的秘书回忆,毛泽东听了林彪的“建议”之后,“笑了”,说:“设国家主席,谁当主席呢?反正我不能再当了,那就让董老当吧!”毛泽东没有考虑让董必武以外的其他人当“国家主席”。
四月十二日,林彪传来电话记录的第二天.已访朝回京的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林彪的“建议”。会上,多数政治局成员同意仍由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周恩来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对包括周恩来在内的中央政治局多数成员来说,设不设国家主席,只是个形式问题;因为无论毛泽东是否担任国家主席,他的最高权威地位都是无可置疑、不可动摇的。当然,这件事最后还要报毛泽东来决定。
当中央政治局讨论情况的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后,毛泽东当天批道:“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随后,他又多次明确表示,他不当国家主席,也不设国家主席。但林彪仍继续坚持原来的主张。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毛泽东和林彪第一次在重要问题上各执己见。
同年五、六月间,周恩来一直陷于繁重的内政外交事务之中,包括处理因美军入侵柬埔寨和恢复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轰炸而引起的印度支那紧张局势的有关事宜、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在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党的核心小组等。直到七月份,四届人大的筹备问题才重新提上日程。
七月十日,周恩来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毛泽东关于修改宪法、召开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指示,并确定中共中央为此进行工作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到八月二十日,将基本完成四届人大有关文件的起草和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召开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九月十五日至二十四日,举行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七月十八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修改宪法起草委员会全体会议小组会上发言,谈修改宪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修改后的宪法要“突出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党是全国的核心力量”;“毛主席是全国武装部队的统帅,林副主席是副统帅”;“可以考虑不设国家主席、副主席”。在周恩来的通盘筹划下,四届人大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按计划进行。这时,离原定召开九届二中全会的日期只有一个月时间了。
七月下旬,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一场小小风波,打破了几个月的相对平静。事情是由一篇文章引起的。
为了纪念“八一”建军节,中央“两报一刊”准备发表题为《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社论。在二十七日讨论修改社论稿的政治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