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5期
“共同舰队”和人民公社
作者:青石
接到尤金的报告一周之后,即7月31日,赫鲁晓夫就急急忙忙地从莫斯科飞到北京来了。毛泽东亲自前往机场把他接回迎宾馆。稍事休息后,赫鲁晓夫就赶往中南海去见毛泽东,解释说事情全让尤金给搞误会了。在批判过斯大林的错误之后,苏共中央决不会再搞任何形式的“合作社”,他的建议其实是要帮助中国在像黄河这样的河流旁边,搞一个制造潜水艇的大工厂,大量生产潜水艇。
毛泽东很奇怪,再三强调说:这是你们的大使尤金同志不止一次亲口说的,要建共同舰队嘛!赫鲁晓夫做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子,也再三表示说:一个舰队由两个国家来指挥,是不可想象的。苏联不可能提出这样的主张,因此他们也很伤心,觉得中国同志不相信他们,对他们的政策作了不正确的理解。他甚至也不满起来,批评毛泽东“触犯了我们的自尊心”,“粗暴地理解我们的政策”云云;说毛既然看出尤金所谈的内容离开了共产党的原则,就应该先和他通过电话联系一下,澄清一下,而不应该一宿不睡觉。赫鲁晓夫明确提出,中国应该有一支强大的、装备着导弹的潜水艇舰队,装有导弹的鱼雷快艇和驱逐舰,苏联有的东西都可以给中国。对于长波电台,赫鲁晓夫的态度也很爽快,说所有权可以是中国的,由中方投资,苏联只要在协议的基础上,有权使用这个电台来指挥自己的舰队就可以了。
赫鲁晓夫的上述说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颇值得怀疑。即使在谈话当中,他也不能自圆其说。例如在他讲到苏联打算加强在阿尔巴尼亚的潜艇舰队和导弹基地时,毛泽东特别问道:在那个地方你们得搞合作社吧?赫鲁晓夫回答说:看起来是这样。不论对中国问题如何反应,至少毛泽东相信阿尔巴尼亚是非靠苏联保护不可的,故他对苏联在阿搞“合作社”并没有提出异议,反而表示同意这样做,并说如果真有战争,他也主张中苏搞合作社。赫鲁晓夫必欲在阿尔巴尼亚搞“合作社”的事实说明,他所谓“共产党的原则”,其实并不存在,关键是一个需要与可能的问题。事实上,苏方既然对长波电台提出过合营问题,又说自己绝不会就潜艇舰队一事提出合作社问题,逻辑上也难以成立。
十几年后,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记述了这段交涉,但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记忆不清了。不过他说到苏联军方当时想要使用中国沿海港口停泊其在太平洋的潜艇,应该是合乎情理的。当年任苏共中央联络部中国处处长的库里克对这件事的解释,也许更容易让人了解赫鲁晓夫当时提议的背景。他说:当时苏联没有一种导弹能够从苏联直接打到美国的东海岸,军人们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想搞一个舰队,通过中国沿海随时进出太平洋,由在中国设立的长波电台指挥,这样就可以向美国实施有效的导弹袭击了。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这种想法的重演。据他说,如果1958年搞起了这个舰队,赫鲁晓夫就不需要把导弹运到古巴去,因为从中国的沿海就可以打到美国了。问题是当时苏方只想到了如何对付美国,却没有想到中国人对主权的看法。
1958年夏天的这次争吵,不论对后来的中苏关系留下了多大一片阴影,至少在当时的毛泽东看来,还只是一片乌云掠过。从会议记录看,与赫鲁晓夫第一天会谈后,乌云大致就已经散开了。从8月1日到3日,接连三天的会谈是在相当友好和诚挚的气氛中进行的。直接利用了这一记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57-1969)》一书,在评价这三天会谈的结果时也肯定地说,第一天双方“意见基本一致”,第二天和第三天都是“意见完全一致”。毛泽东重新变得谈笑风生,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两个月后,赫鲁晓夫来信,明确表示同意就帮助中国制造核潜艇问题开始具体的商谈。当然,赫鲁晓夫心里还是结了个很大的疙瘩。而最倒霉的要算是尤金大使了。这件事把他吓得不轻,当时就病倒了,后来不得不被抬回莫斯科。他的不满更是可想而知。
但是不久,毛泽东再度我行我素,又惹得赫鲁晓夫大为头疼。
原来,就在中苏双方这次争吵之前,7月14日,伊拉克发生军事政变,亲美的国王和王储被打死。第二天,美军在黎巴嫩登陆。随后,英军在约旦登陆。中东局势变得异常紧张。 对于美英这一公然干涉别国内政的粗暴行径,赫鲁晓夫代表苏联政府明确表示了反对态度。他提议立即召开五大国首脑会议和联大特别会议,讨论美英撤军和恢复中东和平问题。由于苏联的干预和阿拉伯国家的一致反对,美英的态度开始软化,同意召开联大特别会议。到8月13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已经开始同意让联合国,而不是由美英来维持中东地区的和平了。21日,中东阿拉伯国家提出一项和平提案,也被紧急会议迅速通过,中东局势开始趋于缓和,显示了苏联外交的重要作用。
就在这时,毛泽东突然不宣而“战”,于8月23日下令炮轰金门、马祖两岛,惹得与台湾订有“共同防御条约”的美国急忙从地中海、旧金山、日本和菲律宾等地调集舰队和飞机,集结于台湾海峡,准备配合台湾国民党协防金、马。台湾海峡的局势顿时高度紧张起来。可以肯定,这也是毛泽东革命外交战略的一次具体尝试。
金门、马祖,是中国福建省沿海由国民党军队占领的两个小岛。蒋介石频频以它们为跳板,对福建沿海进行骚扰和渗透。这个时候,不仅美军根据美蒋“共同防御条约”驻守台湾岛,而且要跨过台湾海峡,对海空军的要求很高,因此,进攻台湾的条件不成熟。但金、马没有美国驻军,又近在咫尺,从作战角度,要收复这两个小岛不成问题,关键是美国是否会介入。毛泽东看准了美国陷入中东危机,备受世界舆论谴责,不能完全抽身,就决心抓住这个机会,把金、马拿下来。用毛泽东炮击金门当天晚上在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话来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我就打金、马。这肯定会引起国际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人震动,欧洲人也震动。阿拉伯世界人民会高兴,亚、非广大人民会同情我们。”
打金、马,会不会引起美国介入?毛泽东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最初的炮击带有“火力侦察”的性质。毛泽东说:“我们不说一定登陆金门,也不说不登陆。我们相机行事,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因为登陆金门不是一件小事,而关系重大。问题不在于那里有95000名蒋军,这个好办,而在于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国同国民党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否包括金门、马祖在内,没有明确规定。美国是否把这两个包袱也背上,还得观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侦察蒋军的防御,而是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问题是,毛泽东的这个想法,并没有让赫鲁晓夫了解。而苏联从中国报纸上看到的宣传,尽是“解放台湾”之类的口号。
台湾海峡局势的骤然紧张,让赫鲁晓夫深感不满。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刚刚成功地调处了中东的紧张局势,从而证明了苏共二十大以来他所提倡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的正确性,想不到自己的盟友却背其道而行之,刻意去制造紧张局势,这不能不令他难堪;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毛泽东采取如此重大的,直接冲着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去的军事行动,竟然没有通知苏联方面,而苏联作为与中国订有互助同盟条约的盟国,是要承担由此带来的战争风险的啊!
据苏联驻华代办报告称:朋友们只是在8月23日发动了炮击之后才告诉我们,之前丝毫没有透露这一本在计划之中的重大军事政治行动的意图。得到通报后,赫鲁晓夫立即要求苏联大使转告中国方面: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才刚刚开始,经济上和军事上都还比较落后,目前不具备打现代化战争、对台湾实施登陆作战的条件。包括苏联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也没有必要在现在卷入到这场战争中来。但毛泽东对此并不在意,说他不过是想摸摸美国人的底,最多也就是准备把金门、马祖拿下来,并没有立即夺取台湾的打算,不会弄出大乱子。因此,毛泽东通过外交部通知苏方说,这些岛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我们如何解放它们,是我们的内部事务。言外之意,莫斯科管得太宽了。对此,苏联大使馆难以接受,它在报告中明确认为:中国人现在表现出来的倾向是要自己解决亚洲问题,而并不认为有必要与我们商量他们计划中的行动,尽管局势失控时他们会指望我们的支持。
9月4日,美国国务卿发表声明,公开宣布金门、马祖也在美台协防的范围之内。注意到夺取金、马可能引起中美直接冲突,同时也注意到苏联方面的焦虑,周恩来受命向苏联驻华代办转达了毛泽东新的考虑,这就是:中国炮轰金、马,并不是就要武力夺取金、马,只是要惩罚国民党军队在福建沿海的挑衅。炮击是有分寸的,不会打出乱子。如果打出乱子,中国也绝不拖苏联下水,除非美国使用大口径的核武器。如果只是使用战术核武器的话,苏联不必参加战争。
苏共二十大以来,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要不要与资本主义世界“和平共处”的问题上,就一直存在着某种分歧。到1957年莫斯科会议时直截了当地交换意见后,双方都做了一些妥协。但是,如前所述,从1958年2月毛泽东撤换外交部长即可看出,他对此前所坚持的和平外交方针已相当不满,力图首先使中国的外交走向革命化。炮击金门事件,就充分表现出了毛泽东这种革命外交的特点。毛泽东讲,这次炮击金门,就是抓住美军登陆黎巴嫩的时机,一面试探美国人对金、马的态度,一面声援阿拉伯人民。他很清楚这会使刚刚缓和的国际局势又紧张起来,但他就是要搞点紧张局势。因为他认为紧张局势有刺激世界人民觉醒的有利的一面,可以促使许多人下决心同帝国主义斗争,未必不是好事。可见,毛泽东在炮击金门问题上不与赫鲁晓夫打招呼,不是没有目的的。
不管赫鲁晓夫对中国方面没有事先通报此事如何不满,在美国与中国有可能直接冲突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的盟国,苏联政府还是于9月5日发表了声明。10日,赫鲁晓夫并且发出了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公开信,严正声明:“对我国伟大的盟友盟邦和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也就是对苏联的侵犯。”赫鲁晓夫还特地召见中国大使刘晓,要他秘密转告毛泽东,说苏联可以帮助中国加强在台湾海峡沿岸的空军力量,以便更有效地威慑美国第七舰队。赫鲁晓夫为此又接连写了两封信给毛泽东,说是可以派遣携带地空导弹的C-75轰炸机部队到福建来。对此,毛泽东专门复信表示欢迎,只是强调:“为了最后胜利,灭掉帝国主义,我们愿意承担第一个打击,无非是死一大堆人”,要赫鲁晓夫不必担心。同时,他提议:最好请苏联政府供应我国一批地空导弹和岸舰导弹,并派来技术专家帮助训练使用这些武器的部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是不想要苏联的援助,导弹和技术都可以运来,只是苏联的部队就不要来了。毛泽东对主权问题的敏感导致他后来又怀疑道:赫鲁晓夫派导弹部队来,是不是别有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