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胡耀邦发动和组织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纪实

作者:沈宝祥




  《理论动态》第9期(1977年8月25日)刊登的《理论工作必须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文章,就批评了“对待是非,不是以客观实际为准”的倾向。第31期(1977年12月25日)发表的《文风和认识路线》一文,就明确提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些文章都是胡耀邦审阅定稿的。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一篇《标准只有一个》的短文。可以说,中国的拨乱反正形势发展到1978年,明确提出实践标准,已是水到渠成的事。问题只是,由谁来打响这一炮。这就是,要有一篇有份量的文章,采取适当的方式发表出来。
  胡耀邦两次审阅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次是在1978年4月底或5月初(文稿上未写日期)。耀邦在稿上改了一个字,改了一个标点,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虽然改得不多,但连标点都改了,表明看得很仔细。此稿退回后,吴江又开列名单,让孙长江再征求意见,特别要孙给龚育之打电话,请他仔细阅看,提出意见。孙、吴二人对文稿又作了不少修改。5月6日,理论动态组讨论文稿(孙长江参加),孙再一次修改。5月6日,耀邦在他家召开理论动态组会议,孙长江将修改稿交我请耀邦再次审阅。耀邦看完后,对大家说,我认为可以了。他对文稿的两个地方提出要改一下,并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都表示同意。我随手将耀邦的修改意见记下。第二天,是星期日,我将耀邦的意见抄写清楚(在另一份稿上),星期一上班时交给了孙长江。孙即向印刷厂发稿。
  那时,《理论动态》的稿都是由耀邦审阅定稿,但审阅两次的稿很少。1978年`5月10日的《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经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第二天,即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这篇文章,署名是:本报特约评论员。这意味着,胡耀邦对这篇文章承担全部政治责任。
  
  顶住压力,推进讨论
  
  新华社在当天将《实》文作为国内头条新闻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等多家报纸转载。当天晚上,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就接到严厉指责这篇文章的电话,说这篇文章是要“砍旗”,在政治上“很坏很坏”。胡绩伟立即向胡耀邦通报情况。第二天(5月13日)下午,胡耀邦在家里召开理论动态组会议,由胡绩伟通报情况,大家进行议论。胡耀邦批驳了“砍旗”的指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说:历史潮流滚滚向前,是无法阻挡的。
  在随后的日子里,提出和坚持“两个凡是”的人,对新闻界特别是耀邦施加了很大的政治压力,他们批评特约评论员,几次点了胡耀邦的名。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鲜明地支持实践观点,批评“两个凡是”。1978年7月22日,邓小平和胡耀邦谈话,表扬《理论动态》是个好班子,明确讲,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不可避免,争得好,根源就是“两个凡是”。小平还对耀邦说,以后可以多到他那里去。
  在邓小平和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胡耀邦积极推进这个讨论。
  胡耀邦指导理论动态组撰写了多篇论述实践标准,批判“两个凡是”的文章,如《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耀邦曾说,关于这篇文章,罗瑞卿同他通过六次电话)、《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经受实践检验》、《伟大的实践论指引我们夺取现代化建设的胜利》,等等。
  胡耀邦同《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的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给他们出主意,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在这个大讨论中理论界与新闻界合作得很好,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中间,耀邦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胡耀邦主持下的中央党校,成为推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一个重要阵地。1978年8月5日,由吴江对全体学员讲了《当前的一场讨论》的专题课,耀邦审阅并修改了讲稿。中央党校的哲学课将真理标准问题作为重点,其他有关课程也结合真理标准问题。在中央党校的指导和带动下,地方党校的教学也密切结合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这一时期,在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学习培训的干部,数以万计。这些干部在党校学习以后,回去就成为组织和推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骨干力量。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作了高度评价,标志这场讨论已经取得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胡耀邦作为中央宣传部长,把深入开展这个讨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他主持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进一步分清了实践标准与“两个凡是”的是非,有力地推进思想解放。他继续指导理论动态组撰写文章,推进讨论深入发展。他具体指导某些讨论开展不起来的省市,打开了局面。
  以上事实足以说明,胡耀邦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