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茫茫草地生死行

作者:石仲泉




  2003年9月24日,我们到达松潘。26日,我们从松潘川主寺出发,前往红军过草地的核心地区若尔盖大草原。走长征路,一是要爬雪山,二是要过草地,这应当是最能感受长征精神的。我们满怀体验历史的心情来走这段路程。
  
  筹粮备需走泽国
  
  草地是川西北特有的自然地貌。它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五百余里,横宽三百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其范围大致包括烈尔郎山(位于今若尔盖县北部)以南,浪架岭(位于今松潘县西端)以西,查针梁子(位于今红原南边)以北。这个区域在历史上一直为松潘县管辖,故通称松潘草地。新中国成立后,县辖地区作了较大调整,成立了红原、若尔盖、阿坝等县。这样,红军当年经过的草地,如今分属于松潘、红原、若尔盖、阿坝等县。其中红军过若尔盖草地的时间最长,走的最艰苦,而且是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唯一共同经过,并由此出川北上的地方。故讲红军过草地主要讲现在的若尔盖地区;还有红原,这是绝大多数红军进入草地的起点。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齐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垠。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很大,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过草地之艰难,红军当时已有所了解。特别是在7月初,派出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和五团三营由康猫寺出发,北向草地,探查由草地入松潘途径,遭到敌军阻击之后,中共中央更加重视做好过草地的准备工作。中央在毛儿盖休整那么长时间,就是为过草地做各方面的积极准备。
  首先是物资准备。中央要求努力筹粮,每人带足15天的粮食,收集土布、羊毛等,做到每人有皮衣、每连有帐篷。穿的还能买到一些,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是筹集粮食。在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人数达到10万之众,而当时所控制的所有地区,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如果以每人一天1斤计算,10万人要带足15天粮食,就需要150万斤。在这么人烟稀少、农作物产量不高的高寒藏区,要支援这么多红军所需的粮食,其任务之艰巨是可想而知的。何况红军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已消耗了上百万斤粮食,还能筹集的是很有限的。按照统一部署,各部队全力投入筹粮工作,以连排为单位,分别到各村寨去。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紧张筹粮,也没有达到每人带15斤粮的要求。最多的能带8至10斤,一般的能带5至6斤,有的只有三四斤。此外,还向藏民请教尝百草,辨认无毒可食的野菜,供过草地时采用;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还带点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
  其次是军事准备。加强军事训练,特别是打骑兵的战术训练。红二师六团在作先遣队探路时就遇到两千多敌人骑兵的阻击。他们的失利,除因所带粮衣不多、饥寒交迫外,再就是缺乏与骑兵作战的经验。红一方面军的指战员多是从南方来的,很少见到敌人的骑兵。有了红六团的教训,中革军委于8月上旬发出《关于对敌人骑兵战斗的指示》,对骑兵的特点、同骑兵作战的原则、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与骑兵作战的战术方法等,作了明确的说明。各部队按照这个指示,开展打骑兵的训练。叶剑英副参谋长还深入到部队中去,亲自讲解步兵与骑兵作战的战术原则。通过训练,各部队都掌握了一定的打骑兵的战术。
  再次是精神准备。红军总政治部和红一方面军政治部都发布政治工作保障计划的文件,要求各级政治机关在部队中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既要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也要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各部队要召开班干部会、党员会、连队会,给战士讲解北上过草地的意义、将会遇到的具体困难,以及如何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文件还要求各级政治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加强连队党支部工作,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准备活动中,还非常重视宣传队伍的培训。文艺创作相当活跃。
  在有了一定的基本准备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向草地进军。毛泽东亲赴前敌指挥部同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一起研究右路军的行军路线,叶剑英任穿越草地的先遣司令。8月18日,叶剑英率领先头部队三个团,从毛儿盖北的洞亚卡到梁加卡进入草地。8月21日,右路军主体队伍陆续开拔,由下鼓村年近八旬的老藏民阿邦和毛儿盖寺院和尚能周、扎楝巴等人充任向导,出毛儿盖冬房,从色地、绒木多,向草地纵深地带进入。那位藏族老人有病,由红军抬着做向导。行军队列分为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左翼为一军(原红一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三十军和四军。彭德怀率三军(原红三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随李先念的三十军行动。8月22日,毛泽东等领导人,随军北进草地。
  
  生死临界一星期
  
  我们车行两个多小时,进入临近若尔盖大草地南端的尕力台。这里是松潘、若尔盖和红原三县公路的分界处,往西到红原县城,往北到若尔盖县城。到了尕力台,地貌有明显变化。从川主寺出来,一直是穿山谷,绕山道,这里是丘状高原,没有大山,地势平缓,远处的山相对高差也较小。眼前是辽阔的大草原,骇人听闻、能吞没人畜的可怕的灰黑水草少见了。据说,一是气候变暖,水蒸发掉许多,湿地渐渐成了干地;二是从“大跃进”时期开始,要改天换地,挖沟排渍水,这样,泥沼渐渐消失了。现在,草地上修了公路能跑车,我们基本上是乘车穿越的。地上的水少了,但天空的蓝色没少。湛蓝的天穹是内地见不到的,蓝的像海一样,白云凸显,低空飘逸,似乎用手可去摘取。
  我们在到草地之前,就听说当年红军两三次经过这里,留落下来的不少红军,得到藏族人民的救护,在此安家立业繁衍子孙,长的多具藏族特征。到这里后,很想见见失散、流落在草地的老红军及其后代,但在沿途很难找到。这么多年了,老红军幸存无几,他们的后代也多搬迁别处。于是由陪同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同志向我们介绍当年红军过草地的一些情况,并共同讨论一些问题。
  我们着重“讨论”了这样三个问题:
  (一)过草地与红军长征经过的其他自然的艰难险阻相比较,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红军经过的艰难险阻,大体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反动派设置的艰难险阻。红军要长征,反动派围追堵截,要消灭红军,这就发生残酷的战斗,要打仗。就中央红军来说,打了许多仗。在过草地以前,经历了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攻打遵义城、娄山关,打会理、飞夺泸定桥等重大战斗。其中以湘江之战最为艰难。
  二是自然界设置的艰难险阻。这有三大险阻。一为江河:中央红军先后经过了于都河、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其中以强渡大渡河为最艰险。二为雪山:中央红军先后经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鹧鸪山,以第一次爬夹金山为最困难。三为过草地。这是大自然所设置的各种险阻中最大的险阻。因为江河主要是打仗的阻隔,强渡就整个队伍言,过的时间长;就个人言,个把小时就能渡过去。雪山再难爬,要过去,咬着牙一天都能过。但是,穿越草地,茫茫三四百里,要几天才能过。目前的回忆著述讲的不完全一样,有的说五天,有的说六天,有的说七八天,以说七天的居多。大家认为,各人走的情况不一样,先头部队探路的,经过草地的情况好些,走的快些,花的时间可能少些。老弱者、女同志,后续队伍,过草地时,草地的状况更差些,经过的时间会长一两天。再则,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的跟中央红军走的不完全一样,因此,他们讲的时间也会有差别。总之,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所经历的最大的艰难险阻。“没过草地路,难知长征苦。”这是老红军们的共同结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