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永远的怀念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1968年12月5日,一架从西北飞来的中国民航客机在首都机场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中国核武器事业的重要科学家郭永怀先生不幸遇难。
   人们在找到他遗体的时候,发现他和警卫员紧紧拥抱着,胸前是完好无损的氢弹绝密资料。
   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郭永怀,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1909年出生。1933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8年在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1940年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半年后和钱伟长、林家翘以优异成绩和出色的论文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41年5月到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空大师冯·卡门,研究当时空气动力学的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性”。1945年以这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郭永怀到康奈尔大学与西尔斯教授等科学家共同创办航空工程研究生院,在粘性流体力学和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
   1956年郭永怀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国防科委空气动力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0年郭永怀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1961年任第一颗原子弹爆轰物理试验场外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对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氢弹的结构设计、飞行弹道空气动力学的有关试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参加完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准备工作,返回北京时,因乘坐的民航班机失事,不幸牺牲。同年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他烈士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这几个人确实都是很不凡的,因为他们好像都有一套一套的理论
  
  1940年8月,作为第七届中英庚款留学生的20多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乘坐一艘名叫“俄国皇后号”的邮船从上海驶往加拿大,开始了他们远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涯。
   当年同在这一条船上、后来成为世界著名应用数学家的林家翘先生回忆说:“我们一起从昆明要动身到英国去,可是英国对德宣战,所以我们就没有去,到第二年才去。英庚款董事会就把我们送到加拿大,所以我们就到多伦多大学读书了。”这20多人中,不少人日后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成为科学巨匠,这其中就包括郭永怀。
  
   早在1933年,倾心于物理学专业的郭永怀就在顾静薇教授推荐下,跟随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深造,后经过入学考试,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于1938年南下昆明,在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半工半读。他在学习中逐渐认识到,一个没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将永远会落后挨打,因此放弃了自己喜爱的光学专业,改学航空工程。在此期间,他在周培源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流体力学。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等人一起被录取,成为多伦多大学第一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1941年,在多伦多大学以优异成绩和出色论文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的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空大师冯·卡门,对当时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性”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研究。当初在确定研究课题时,面对“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性”这一困难重重的问题,很多人都不愿意涉足,但郭永怀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性格却令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这样一个难题。天道酬勤,四年的拼搏使他在这个领域的成就获得举世公认,为人类突破声障起到关键作用。1946年秋,冯·卡门的大弟子威廉·西尔斯教授在康奈尔大学航空科学部的基础上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请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郭永怀到校任教。从此,郭永怀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系的五位创始人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十年。
   在那里他遇见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李佩。李佩1947年到康奈尔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原来只是对美国的工会组织以及如何保护工人的福利等问题感兴趣。但在康奈尔大学第一次参加由中国学生发起的学生会活动时,她就听到了郭永怀有关火箭问题的报告。由此可见两人实在是很有缘分。
  李佩说,当时在康奈尔大学的中国人并不多,多是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学校出去的留学生,闲暇之余大家便经常在一起聚会。郭永怀高高瘦瘦的外表和沉默寡言的个性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和郭永怀结婚后,她的一位学化学的朋友很吃惊地说: “他真是个怪人。” 因为两人同住一条街上,有半年的时间天天早上同一个时间搭同一辆公共汽车到学校,就是从来没说过话,而且等车的就只有他们两个中国人。
  1948年春天,康乃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请钱学森和林家翘作报告。李佩说:“老郭跟我说今天下午邀请他们来。他们来了,一块讨论的都是学术上的问题,我就听听,觉得这几个人确实都是很不凡的,因为他们好像都有一套一套的理论。”
  
  胡适说,像郭永怀这样的人都要回国了,真是人心所向啊
  
  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出国留学的众多游子而言,学成以后报效祖国、建设祖国是大家的心愿。原本对国内政治发展情况关注不多的郭永怀在周围留学生进步思想的熏陶下,也开始对自己日后的发展和人生轨迹有了新的思索。新中国诞生前夕,郭永怀在康奈尔大学参加了中国留学生的进步组织——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深切关注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新中国的成立,使许多游学海外的学子产生了强烈的回国念头,但美国当时执行的反共政策却让这些思乡的爱国学子有家难回。也正是在这时候,同处美国的科学家钱学森在被美国政府拘留长达五年以后,在郭永怀等多位科学家和爱国人士的共同出资营救下被保释,终于在1955年启程回国。钱学森在美国的遭遇给郭永怀带来了极大的震动,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思念,他毅然决定在自己所承担的一个研究项目完成后也立即返回祖国。与钱学森分别时,郭永怀与他相约一年后在祖国相会。
  1956年,在做回国前的准备工作时,由于受钱学森被美国政府拘留事件的影响,素来沉默的郭永怀在整理自己的文章稿件和讲义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烧掉自己所有的科学手稿。作为妻子的李佩不解,他对妻子说:“反正东西都在我的脑子里。”
  在一次参加由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院长威廉·西尔斯教授举办的野餐会上,趁着野餐用的炉子里炭火未尽,郭永怀怀着复杂的心情,亲自一页一页焚烧了自己的手稿。后来李佩才明白当时丈夫焚烧手稿的良苦用心:“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是经过出版的科学论文就可以自己带走,但是如果把尚未出版的科学手稿带出国境,就会受到法律的处分。”
  李佩回忆道:当时有一位从台湾“教育部”去的人专门登门拜访,劝说郭永怀即使不到台湾,也不要离开美国到大陆去。有的教授劝他在中国国内政治情况有大的改变时不要回去。“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一次来绮色佳,我们请他吃饭。我们说已经买了船票了,梅贻琦听了以后,半晌没有说话。”
  1956年回国的时候,郭永怀一家在旧金山赵元任家吃饭。赵太太说,胡适这几天就在旧金山。胡适说,像郭永怀这样的人都要回国了,真是人心所向啊!
  1956年9月底,郭永怀一家带着友人的祝福踏上了归国的旅途。当时与郭家同船一起返回的还有核物理学家张文裕和王承书一家人。临行前,一群穿制服的美国人上了船,对张文裕一家的行李大肆搜查,拿走了不少东西,轮船延迟起航近两个小时。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