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电影《天云山传奇》的风风雨雨

作者:朱安平




  此后,《文艺报》关于影片《天云山传奇》开展的讨论,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参与,很快就收到来稿l80多件,作者有大中学教师、社会科学工作者、青年学生、干部、工人、农民等。针对一部具体作品进行讨论引起如此热烈回应,这是该刊自1949年5月创刊以来所罕见的。绝大多数来稿都不同意袁康、晓文的文章对影片所作的政治评价,其中就有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他在病榻上用了8天时间写成的《也评〈天云山传奇〉》,以“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讨论态度,对袁、晓一文进行了逐一反驳。孙冶方在文中旗帜鲜明地表示:“这么一部宣传落实党的政策的好电影,怎么说是玷污了党的形象呢”,它“是以为罗群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这个主题展开的。为此电影倒叙了罗群被打成右派的前前后后一段故事。从反右派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间经过‘反右倾’、‘四清’、‘文化大革命’这么几次大运动。如果说,吴遥这形象在反右派运动时不够典型,那么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太够典型的了。”“袁康、晓文二同志认为《天云山传奇》的某些艺术表现手法的成功加深了不良的社会效果。我却认为相反,是加深了《天云山传奇》的良好政治效果。因为它的成功的表现手法,使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会牢牢记住:今后我们再不能重犯‘把同志当敌人’的错误了!”
  孙冶方指出:“为什么我们和袁康、晓文同志以及同他们二位抱有类似观点的同志,对同一部电影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呢?我想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自信心问题;二是对号入座问题。”他在文中大声疾呼:“给《天云山传奇》戴上‘毁坏党的形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大帽子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切记‘反右派’、‘反右倾’、‘文革’等历次运动教训,乱飞帽子、乱打棍子的做法不能再来了。”
  孙冶方的这篇文章公开发表后,在社会上传扬一时,文艺界反响更大,电影界前辈夏衍拍案叫好之余专门致函孙冶方:“我认为这是评《天云山传奇》的最公正、最有说服力的佳作。”一直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的上影厂厂长徐桑楚后来回顾说:“有些人,感情上很喜欢这部作品,但看到那些批评文章就不敢说话了;还有些人,本来观点并不明确,但看了孙老的文章,认为它有说服力,便也写文章支持和响应。所以孙老的文章,在舆论上形成了一个转折点,这以后,虽然争论仍在继续,但赞成影片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反对和批评的声音却越来越小。”
  电影《天云山传奇》在当时所引起的强烈反响,虽然已经过去近30年了,但是,它却是对那个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解放运动的真实记录,值得我们回味。
  (责任编辑李树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