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从小爱到大爱——海岛女教师钟帼珍的选择与坚持

作者:周 芳 陈秀娣




  另一方面,钟老师还尽最大努力留住那些因各种原因而失学的孩子。除了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某些贫困孩子垫付学费之外,她还拉上丈夫当“翻译”,带着学生当“导游”,走遍屿头每条泥泞的小路和曲折的小巷,尽自己所能去说服学生,说服家长。为了劝说一个学生回到课堂念书,来回跑上四五趟是常事。曾有位女生,常常缺课。为了让她回到课堂,钟老师走了一个多小时才终于找到她家,没想到却被家长拒之门外。那一刻,疲惫不堪的钟老师真想甩手不管了。可第二天,当她看到那个空空的座位时,责任感顿时涌上心头:“她是我的学生,我是她的老师,能就这样不管她了吗?”于是,第二次家访、第三次家访……一个多月后,当钟老师拉着她走进教室时,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十多年来,钟老师先后让50多名辍学生重新回到了课堂。
  为了让学生、家长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巨大力量,钟老师甚至有意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生活得很“好”。为此,她借钱买了一辆当时全岛最好的摩托车。她真的不想让学生和家长觉得,有知识还不如一字不识。钟老师说:“也许有人会说我肤浅、片面,但是我感觉得到我的形象和话语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她只能采取这样的方法。除此以外,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课堂上,钟老师总是穿着美观大方、干净整洁,言谈举止文雅温和。尤其是去家访的时候,钟老师更加注重自己的仪表。她这样做,不仅出自对美的欣赏与追求,更多的,是她想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让那些终日蓬头垢面、不知干净整洁为何物的学生、家长知道,生活还有另一种状态,文明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培养学生,从使他们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做起
  钟老师刚来时,小岛上的学生缺乏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随地吐痰,不爱干净的现象很普遍。为了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她首先以身作则,躬亲示范,坚持按照对中学生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扶凳子、擦黑板、扫尘土、捡纸屑这样的事对钟老师来说,实在是家常便饭。与此同时,她总是寻找最佳的教育契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实例、故事,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启发、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是文明的,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是不文明的,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害的。
  一天,钟老师从教学楼下经过,从楼上飞下来的一口痰正好落在她头上。她几乎当场晕倒。然而赶着上课,没时间回家洗头,钟老师用纸巾擦了好一会儿之后很无奈地走进教室。借此机会,她告诉学生自己的难受,慢慢启发引导他们设想:如果这口痰吐在他们自己身上会怎么样?学生们开始讨论这个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最终他们明白了随口吐痰会给别人、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伤害。从那以后,随口吐痰的坏习惯在钟老师的班上渐渐绝迹。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不讲卫生的坏毛病,钟老师还通过一些有趣的比赛——比比谁的衣服更整洁、谁的头发更干净、谁的身上没有异味等等,来促使学生学会讲卫生。学生们为了得到钟老师的赞赏,争相洗头、洗澡、洗衣服,整个班级面貌,从外在环境到内在精神气质,全都焕然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课堂上讲授知识,还是平时生活中开展养成教育、道德教育,钟老师从来不生硬地说教,从不打骂学生。钟老师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使那些习惯了说教、喝骂的学生心悦诚服,从心底尊敬、爱戴钟老师。就这样,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在钟老师悉心的引导、教育下,爱干净、讲整洁、举止文明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了。学生的变化,也促进了家长的变化。钟老师的学生既懂礼貌又干净清爽,让小岛的居民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并产生由衷的敬佩。
  终于,钟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两年后,她所带的第一个班级共68位学生全部毕业。在毕业晚会上,班长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钟老师,如果没有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第二年,屿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择班”热,就冲着钟老师那份责任心和耐心,家长争相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她的班,有的干脆直接把桌子凳子搬进教室,几乎连门都挤破了。一夜之间苏醒的小岛,终于掀起了“尊师重教”的热潮。
  
  三、做最好的自己——从老师自身到学生个体
  
  做不了最好的老师。就做缺点最少的老师。
  屿头岛条件之艰苦,令许多岛外教师望而生畏,因而学校年年缺教师。十多年来,钟老师经常承担三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同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繁重的工作使得钟老师非常劳累,而更让钟老师无奈的是缺乏信息资料,几乎没有与同行交流、外出学习的机会。因为交通不便,去平潭县听课、学习一次,最少需要三天,时间、经费上都不允许。
  在这种情况下,钟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不了最好的老师,就做缺点最少的老师”。钟老师说:“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我要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老师也不是‘完人’,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等于我就是不合格的教师。”“要做好老师,先做好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监督自己及班级的工作,她建立了“班级日志”,让学生随时写下对老师、同学、班级的意见和建议。
  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只要学生指出她的错误,她都努力做到不会再犯。在2001至2002学年工作总结中,钟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周苹(化名)写了一封14页的长信批评我有时偏心,跟成绩好的学生特别好,对他们特别宽容,而对成绩差的学生较少问及,还说有时我批评学生太严厉,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我看完信后很感动,当场在班上做了自我检讨,希望同学们能原谅我的过错,也真心希望能多听到这样的话。”钟老师就是这样,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一点点改正,逐步向着缺点最少的老师的目标迈进。钟老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认识到,教师要扮演好学生的教育者、生活导师和道德引路人这些角色,必须以师德修养为基础,以“身教”为手段去完成;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不能靠订“守则”,而要靠教师良好的表率、示范作用。这些道理,其实绝大部分老师都知道,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钟老师的不平凡就体现在她平凡的一言一行中。
  做不了最好的学生。就做最好的自己
  面对小岛艰苦的环境和有限的教育资源,钟老师没有怨天尤人,一方面她努力使自己成为缺点最少的老师,另一方面她对学生的要求是“做最好的自己”。根据小岛现状,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只能上中专或直接步入社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因此,她提出,老师不一定非要培养出瓦特、牛顿、爱迪生才算成功,只要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就是成功。她还认为,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又必须采取差异教育,只能要求他们“做最好的自己”,而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学生”。
  钟老师认为,最好的自己,首先是人格完整,“做人第一”。“人格完整,才是成才的第一要素——书读不好,没有关系,尽力就行;人做不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