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从小爱到大爱——海岛女教师钟帼珍的选择与坚持

作者:周 芳 陈秀娣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们的职业;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声歌唱我们的岗位。我只能用我平凡的工作来陈述、来表达我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题记
  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有一个面积仅12.5平方公里的小岛——屿头,这是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查到的小岛。12年前,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大学生——钟帼珍自愿申请来到这座小岛,做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她的到来,对这座当时仍然闭塞、落后的孤岛来说,仿佛一股清新的海风,一场久违的甘霖,催开了文明之花、智慧之果。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面对自己从未经历过的艰苦环境,钟老师以超乎寻常的耐心和决心,以充满智慧的方式方法,以朴素的信念和对事业执著的追求,培养学生,引导家长,影响小岛。十几年来,钟老师获得了无数荣誉:1996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所带班级被评为“县文明班集体”;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当选为平潭县第十一届妇代会代表、中共平潭县第九届党代会代表,同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1999年被评为“福州市优秀班主任”;2000年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2003年获得福州市“十佳班主任”称号,同年当选为中共平潭县第十届党代会代表;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2006年被中共福建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当选中其福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一、爱的升华——从最初的选择到最终的坚持
  
  为了小家庭的团聚。她选择了小岛。成了小岛第一位女大学生
  1995年10月5日,一个平常的日子,风裹挟着雨,空气里充斥着浓郁的鱼腥味。25岁的钟帼珍老师,怀抱不到两个月的女儿,在丈夫的搀扶下登上码头,踏上陌生的小岛。高高扎起的马尾辫、洁白的长裙、漂亮的高跟鞋、苗条的身段、优雅的举止,这一切似乎与那条泥泞不堪的黄土路极不协调,钟老师心里不由地生出一丝哀怨。但一想到两地分居长达两年的小家终于可以团聚了,她的心情就慢慢恢复了平静。
  天放晴了,心情也好了。在丈夫的陪同下。钟老师来到了她的新学校。
  然而,眼前的一切仍然让早有思想准备的钟老师不知所措,难道她即将为之献身的学校就是这样的吗?——没有围墙,没有校门,只有一幢仅两层高的破旧楼房,一间小厕所,学校四周满是高低不平的田地和阴森可怕的坟墓。
  那个年代的女大学生,是不折不扣的天之骄女,她本来可以留在城镇,拥有更好更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可是现在,她面临的却是这样一座破烂不堪的学校。钟老师一阵心酸,眼泪几乎掉下来。正在这时,校长出来了,他一把握住钟老师的手,热情地说:“你来了,就好了!”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孩子们出来了,好奇地打量着年轻貌美的女教师。钟老师感受到了他们眼中的热切,那一刻,外柔内刚的她百感交集,心潮澎湃。
  为了大家庭的明天。她坚持着最初的选择。并将继续坚持下去
  如果说钟老师最初选择小岛,是为了一家团圆、自家的小爱的话,此后的12年,钟老师坚持留下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岛的教育事业中去,已经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一份厚重的亲情了——“如今,我已喜欢上这个远离喧嚣的小岛,这里有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我更喜欢这里的孩子,他们那爽朗的笑脸,淳朴的感恩之心。当然,我的要求也不多:穿,不破烂就可;吃,不寒碜就行;住,不危险就足;钱多钱少不放在心上。”
  其实这12年间,她也犹豫过、苦恼过,甚至后悔过。最终,她对自己说,既然选择了三尺讲台,就应该照亮别人、奉献自己;既然选择了那块黑板,就应该写下真理、擦去功利。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滴水回报,但求青春无悔。于是,她留下了——为了“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至今,钟老师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些因为她讲一口与当地方言截然不同的普通话而好奇地围观着、久久不肯离去的孩子们,还有那个用手电筒照着她转了两圈的小女孩,是他们让她明白了留在小岛的意义,是他们让她对小岛有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
  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钟老师有很多的遗憾:“以前,在屿头没法穿高跟鞋和漂亮的衣裙是我的遗憾;现在,没能在我老爸离去时说上最后一句话是我的遗憾。”看着女儿瘦弱的身影,她又说:“没有照顾好我的女儿也是我大大的遗憾。”然而,除了遗憾,更多的是辛苦工作之后面对孩子们的笑脸时的欣慰,是看到自己的学生扬帆起航走出小岛之后的喜悦:“工作中,我总把学生的进步看作成就,也就有了成就感。春节时,我家很热闹,我沉浸在浓浓的祝福中,那是无限的快乐。每一个问候电话都会让我高兴好几天。我的学生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考上平潭一中,我高兴得无法入眠。还有一年,我把四位学生送进福州一中,至今想起来仍兴奋不已。”
  12年,并不短暂的一段时光,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而这12年,钟老师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她的到来对这座孤岛以及岛上的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她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
  
  二、教育学生——从思想观念到行为习惯
  
  转变学生。从转变他们对知识、教师的观念入手
  报到的第二天,钟老师就“临危受命”,一人承担起三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接任了初二(2)班班主任——这个班在此之前已经气走了两位班主任。不得以,钟老师只好将女儿送到婆婆那儿,提前结束了产假。
  两位教师的离开并非没有道理:屿头岛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家长目光短浅,重男轻女。家长对读书的错误看法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许多学生不好好学习,只想辍学或混到初中毕业,学校每年都有许多学生辍学。一次,钟老师抓到了一位吸烟的学生,没想到他竟打断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诫,说:“叫我考大学,也像你们一样?老师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我爸爸出海一天。”的确,那时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可怜的一百多块。钟老师一家几口人吃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一到雨季就满屋漏水,潮得连床板都发霉了。这些“惨状”,学生、家长都是知道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呢?
  钟老师深知,天天在学生面前空谈读书的重要性无法让他们心服。他们看不到精彩的生活,看到的榜样只是眼前的“读好书,穷教师”。当榜样的力量消失时,所谓的理想、道德、志气,全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于是,一方面,钟老师给学生买书、借书,让他们通过书本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感受知识带给人的丰富而美妙的体验,同时让那些最终走出小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不至于因为知识面过窄而无法适应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几年下来,钟老师利用出岛采购必需品的机会为学生买来初中生必读书和文史类、知识类、科技类、格言警句类等课外读物,累计六七百本,学生可随时翻阅,假期更可借回家去读。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头脑,扩展了他们的眼界,给了他们向上的力量。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