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班主任要砥砺自己的心灵

作者:张万祥




  班主任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
  为了出色地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成为真正的教育者,班主任必须首先砥砺自己的心灵,提升自身的素质,构建教育生命发展的平台。
  
  一、转变观念,提升生命价值,砥砺一颗进取的心灵
  
  我们说决定教育行为的是教育观念,只有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念,才会引导出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行为。班主任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而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转变教育观念,我们就能克服困难,走过坎坷,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开创班主任工作新局面。
  新的教育观念,会打开我们的思路,开拓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充分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和成功的快乐。例如对德育的看法,如果我们具有“德育应该是含情脉脉的”的观念,就会认识到:德育工作是育德的工作,是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工作,它决不等于生硬的毫无感情的说教,更不等于必须进行与人为敌的训斥。相反,它应该是含情脉脉的,应该是诗意浓浓的,给人一片关爱,给人一片温馨,给人一片希望,使沙漠变绿洲,使顽劣变聪明,使野蛮变文明。这难道不需要艺术,不需要诗意吗?连一次班会的主题都需要反复斟酌,难道我们的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不需要讲究艺术吗?这样的观念会促使我们用心写好德育的《教育诗》。
  再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从他(指儿童)开始过学校生活的最初日子起,我们就把他眼前那扇通往周围大自然的迷人世界的门关闭了,他再也听不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听不到春雪融化时水滴的丁冬响,听不到云雀的婉转鸣唱了……不,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如果我们树立了“要善于把春光送进青少年的心田”的教育观念,就会在实际工作中,不是一味盯着分数和名次,而去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命,激发他们积极进取、乐观活泼的情感,这样他们学习会更努力更刻苦,成绩自然会提高。引导青少年观赏、热爱大自然,以心灵去欣赏、品味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是美育。而美育是德育的孪生姊妹,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切勿忘记美育的神奇功效。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深刻地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只要我们留意,大自然中有多少可以利用的“桃花”啊!生活是美好的,自然是美好的。我们要借助大自然中盛开的桃花,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欣赏桃花,去追求美,去体味人生,丰富精神世界,驱散心头的阴霾,从而为美好的瑰丽的人生而奋斗。
  我近年间精心做了这样一件事,即把教育报刊上优秀文章中既有文采又有新的教育观念的部分摘录下来,在网上以《教育精妙小语》为题发表,深受广大朋友的欢迎,后来,以《一句话改变人生——400位优秀教师的智慧感悟》为书名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宗旨是让青年朋友“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这本书承载着众多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新观念,已经走进并滋润了更多青年班主任的心田。
  转变了教育观念,必然会提升生命价值,这样有利于砥砺一颗进取的心灵。进取心是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的不竭动力。进取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不满足现状,不固步自封,不浅尝辄止,永远不停步,永远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取,这样教育生命之树才能永远青翠苍劲。当今信息社会,更需要人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永远保持进取之心。任何人,尤其是青年教师,谁没有理想,谁没有抱负?谁想平淡平庸度过一生,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既然选择了教师,我们就不可委屈自己,可跳过1米50的决不跳1米20,可跳过1米80的决不跳1米50,要在进取中展示才华,在追求中创出辉煌。
  进取心可以产生对事业的痴迷。一个班我带三年,在第二年带领全班骑车远足,是我工作中的惯例。最后一次带班远足那一年我54岁,每天和学生一样骑二百里地,是进取心给了我战胜衰老的力量和精神。20世纪末临近退休,我开始学习电脑。退休后更加兴致勃勃地学上网,走进互联网世界。1999年我买了第一台电脑,至今已经更换了三台。我现在学会了上QQ群,学会了使用摄像头,学会了网上授课,学会了在电脑上合成照片,学会了刻录技术……2005年3月28日的《现代教育报》报道我的通讯题目就是《网星张万祥》。
  班主任朋友们,我们应该努力进取,树立做专家、做名师的志气,教书育人做大家,走出平淡,走出平庸,开创班主任工作新局面,谱写班主任工作新篇章。
  
  二、感受幸福,获得身心愉悦,砥砺一颗平静的心灵
  
  教育的本质是创造幸福,是创造社会的幸福,更是创造个人的幸福,是引导人们或者说是交给人们感受体验、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灯塔”。可是,现在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淡薄了。接受教育的孩子们不再感到幸福,从事教育的人越来越感到痛苦。这固然与应试教育的沉重桎梏有关,分数成为一把把利剑砍断了温馨,斩断了柔情,割断了亲情,截断了灵气,掐断了智慧,折断了青春,切断了活力……
  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班主任需要培育幸福感,要感受教育的幸福,要自觉为学生创造幸福,不能一味夸大教育的艰辛和困难,更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忽视或抹杀了创造幸福这一教育本质,从而整天痛苦不堪,精神不振。有人诗意地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我们班主任陪着“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起成长,和生机勃勃的孩子们朝夕相处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班主任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青少年的心灵,是宇宙万物中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班主任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羸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
  拥有教育的幸福感,我们才有可能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心。我们面对的是五彩缤纷灯红酒绿的世界,当今物欲横流,人们往往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我们应该怎么办?不能一味在物质上攀比,物欲是个无底洞,欲壑难填,而且攀比只能自寻烦恼。所谓“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再者,能否满足自己的物欲,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当痴迷于物欲而不能满足时,将会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物欲无止境,房子越大越好,房子装修越豪华越好,汽车越贵越好……物质的追求有止境吗?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认为,知足可以决定人们的荣辱、生亡、祸福,强调“知足者富”“富莫于知足”。生活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物质享受是相对的,精神追求才是永恒的,我们需要冷静地想一想物质追求的目的是什么。美国作家丽莎·普兰特在题为《幸福是什么》的文章中开门见山地说:“幸福是什么?在我看来,幸福来源于‘简单生活’。文明只是外在的依托,成功、财富只是外在的荣光,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保持心灵的宁静。”
  

[2] [3]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