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影星·总统·囚徒

作者:王志俊




  在菲众议院弹劾埃斯特拉达受贿案中,阿罗约充当了倒埃的急先锋,对此埃斯特拉达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一方面指使支持者在参众两院阻止、拖延弹劾进程,另一方面摆出玉石俱焚的架势,针对阿罗约提出了“叛乱”和“欺骗”指控,进行“反弹劾”。一时间,国会内“弹劾大战”,硝烟四起。最初,人们认为阿罗约起劲儿倒埃不过是为2001年5月选举大造声势,然而,随着弹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民众相信埃斯特拉达确实卷入了受贿丑行,倒埃阵营声势不断壮大。埃斯特拉达阵营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则纷纷弃他而去。
  进入11月,菲政治形势急转而下。2日,内阁“重臣”、贸易工业部长罗哈斯宣布辞职,成为阿罗约后主动挂冠的第二位部长。总统政治顾问巴纳约和几名主要经济顾问紧随其后,也相继辞职。3日,地位最为敏感的国会参议院议长德里隆和众议院议长比利亚尔分别宣布退出埃斯特拉达领导的执政党群众战斗党,加入倒埃行列,从而使近一个月来的倒戈议员总数增至49人。4日,副总统阿罗约、前总统阿基诺夫人和拉莫斯以及大约五万名群众在马尼拉举行大规模集会,再次强烈要求埃斯特拉达辞职。当晚,阿罗约还拿出准备接班的架势,向新闻界透露了一份“新内阁名单”,以便在埃斯特拉达总统辞职后迅速组成一个“和平稳定”的过渡政府。而埃斯特拉达当天早些时候在每周广播讲话中,再次呼吁公众“认清反对派制造混乱的图谋”,尊重宪法,耐心等待国会的弹劾结果。
  阿罗约步步紧逼。当埃斯特拉达去文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提出让她担任菲律宾政府临时代理人时,遭到她的断然拒绝:“我不会接受这项工作,因为我已劝说他辞职。”
  2001年1月16日,菲参议院否决公开建南银行密封文件的动议,这份文件据称装有证明埃斯特拉达以化名存入33亿比索赃款的证据。这本是参议院中埃斯特拉达的支持者保护埃氏之举,不料反而引起了抗议狂潮。首先参议院长和法庭检控方小组宣布辞职,达维也纳德大法官宣布无限期休庭。接着,成千上万的群众走上街头示威,构成更大的抗议浪潮。19日,阿罗约率数十万菲律宾群众在黎刹纪念馆广场举行抗议集会。
  在民众运动的压力下,掌管军中大权的菲军方首脑武装部队参谋长安赫洛·雷耶斯,认识到埃斯特拉达已失去了公众的支持以及政治动荡可能会引起骚乱之后,秘密地会见了阿罗约。他对阿罗约说,他不打算发动军事政变或建立军政府。他一反以往的中立态度,“代表全国13万武装力量宣布,不再支持现时的政府和总统”,转而支持副总统阿罗约夫人,随即他带领一批军人出现在示威者中。曾是埃斯特拉达挚友的警察总监拉克松也当面告诉埃氏,警察部队不再支持总统,并劝他顺势下台。与此同时,内阁超过半数的部长相继宣布辞职,包括国防部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教育部长等,其中许多人曾是埃斯特拉达的亲信。
  埃斯特拉达感到了大势已去。然而他并不想此时投降,他要体面地下台。19日晚7时,埃斯特拉达发表电视演说,建议在2001年5月国会大选时,同时举行总统临时选举,待新总统选出后,他将于6月交权。他的理由是“不能由未经选举洗礼的人出任总统”,他本人至今未被定罪,没有必要辞职。
  但是胜券在握的阿罗约夫人拒绝了他的这一建议,指出宪法规定只有在正副总统都不能履行职责时才举行临时选举,总统下台,副总统是法定继任人。她还说,埃氏现在不仅已失去做总统的道义基础,而且政府、军队、警察等政权组织基础也丧失殆尽,“他眼下惟一的选择是下台”。同时给埃斯特拉达下了必须于20日早上6时前辞职的最后通牒。19日当晚阿罗约迫不及待地宣布她已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并发出指示要求所有政府部门的第一或常务副部长立刻接掌辞职的部长们的职务。
  20日上午,数万名示威者开始冲击总统府。此时的马拉坎南宫,已成为抗议浪潮中的一座孤岛。不久,菲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剥夺埃斯特拉达的总统权力,并宣布总统职位空缺。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埃斯特拉达终于在辞职书上签字。阿罗约夫人依法“转正”了。
  埃斯特拉达的皇冠就这样被吹飞了。然而这还不算完。3个月后,菲律宾国家廉政法院又向埃斯特拉达下达了逮捕令,头顶的8项罪名使他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与其他锒铛入狱的囚徒不同的是,这位前总统的囚室有点豪华,除了一个十来平方米的卧室外,还有一个50多平方米的会客厅,他可以看电视、看书,偶尔在健身房自行车上运动,厨房里的餐具十分考究,食品也很丰富,只不过他再也无法同他的酒肉朋友们一醉方休。当然,想再过过演电影的瘾更无可能。
  一个昔日风光无限的大影星,在现实生活中“客串”了一把总统后,又被迫充当一名囚徒,真是够“酷”的了!
  责任编辑 赵小勇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