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秘书孙洪宪与许世友的一段往事
作者:孙洪宪 刘立忠
正当孙洪宪紧绷的神经稍感放松时,许世友话锋一转,“什么家庭出身?”
“中农。”这次孙洪宪的回答简单多了。
“中农?瞻前顾后,干革命不如贫下中农!”许世友的口气不容置疑,然后又操着一口大别山腔调讲了一段在胶东曾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苞米饼子就咸鱼,吃穿不愁乐悠悠。”许世友意犹未尽,“中农啊,有地种,有衣穿,有饭吃,干那些掉脑袋的事就不积极喽。”
许世友此时似乎意识到了他面前的谈话对象就是出身中农,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下孙洪宪,“当然了,干革命也是离不开中农。”
孙洪宪终于有了说话的机会,“抗战时,我爷爷、我父亲都参加过你领导的民兵,抬担架,埋地雷,还听过你的战前动员呢。”
许世友一听乐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你爷爷多大了?”
“69岁。”
“哦,和我同岁。”许世友的思绪又被拉回到当年他领导胶东军民浴血奋战的许多场景,“像你爷爷这个年纪的,在胶东没有几个没当过民兵的,当时的胶东,武装民兵有二三十万,普通民兵有四五十万,加起来有七八十万。胶东人好啊,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其实,胶东生胶东长的孙洪宪,早就在祖辈的故事中了解了这段历史,他也清楚,家乡的父老乡亲亲眼见证了许世友最辉煌的军旅生涯,也见证了一位将军战略素养的巨大升华。
“你有多少文化?”
孙洪宪第一次听到这么直白的问话,不禁一愣,“文化不多,高中毕业。”
“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了,别假谦虚了。”
“多大年纪了?结婚没有?”
这时站在旁边一直默默无语的马秘书抢先回答:“孙洪宪同志26岁了,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已经批准他回去结婚,他服从组织安排,推迟了婚期。”
许世友斜了孙洪宪一眼:“妈巴子的,年纪轻轻的毛孩子,想什么媳妇!我三十五六岁才结婚呢。”
孙洪宪知道许世友的话更多的是玩笑成分,但他还是没有胆子揭首长的底。
聊到这,许世友就撇下孙洪宪和马秘书,不慌不忙上楼了。楼下的两个人,不禁相视一笑,考核算是正式通过了。百闻不如一见,许司令果然个性强烈,但不乏幽默风趣,远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凶。
一次普通的党小组会议,因为许司令的突然光临,气氛变得不可捉摸
广州留园7号,原来是董必武居住的别墅,1973年12月之后,它的主人是许世友。除了开会外出之外,许世友大部分时间工作、生活在这里,并且要求身边的所有工作人员也全部生活工作于此。
这个大家庭出奇的团结和睦,孙洪宪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因为全体工作人员都是党员,部队政治机关出身的孙洪宪向马秘书建议成立一个党小组,把组织生活规范起来。于是,1974年3月的一天下午,当得知许司令不外出的消息后,他们决定趁人员整齐赶紧开会。
大家在楼下的大会议室坐好后,开始酝酿党小组长人选,发言也相当热烈。突然,许世友推门而入,大家赶紧起立:“请首长指示!”随后满场鸦雀无声。“什么指示?不懂规矩,党内一律平等嘛!”许世友听说我们要选党小组长便顺手拉过一张硬板凳坐下,然后目光不停地在所有工作人员身上扫来扫去,“党小组长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一定要选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他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选谁合适呢?”
他的目光首先瞄到了孙洪宪和马秘书。他开口了:“你们两个秘书大人有文化、有知识、戴眼镜、夹皮包、能总结、会提高,讲思想一团糟,打起仗来往后跑(讽刺张春桥的话),你们说,当组长合适吗?”
很多人都忍俊不禁,许世友依然是一脸严肃,突然间就把目光停在笑得尤其灿烂的两个警卫干事身上:“瞧你们两个还笑,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每次出去呼天抢地,鸣锣开道,狐假虎威,回去保卫你老婆还差不多。你们当党小组长合不合适?”
这一下,大家实在憋不住,屋内响起断断续续的笑声。许世友不动声色地把目光对准司机:“你们这两位司机大人可真是了不起,驾驶技术相当过硬,加足了油门,那车跑得比牛车还快,那车也很听你们的话,不是上树,就是掉沟。你们自己说,是不是干组长的材料?”
两个保健医生刚想把头低下,许世友的声音已经直接向他们射去:“你们两个可是绝对的医术精湛,号称蒙古大夫。给人看病,一蒙二估,肚子痛擦碘酒,头痛贴膏药。我看你们就不错嘛!,,
“还有你们两个大师傅,不仅烹饪技术好,而且厨房的卫生搞得尤其出色,把里面的苍蝇抓起来,充其量也就五六斤吧,你们当小组长怎么样?”大家的笑声还没出口,许世友呼地站了起来,大家顿时安静,等候指示,“你们开会吧,我走了。”说完,推门而出。
大家面面相觑,而后哄堂大笑,边笑边重复着许世友的话。笑累了,会议才进人选党小组长的正题。
“尽管觉得非常好笑,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首长并不是在寻开心,而是在给每个人打预防针。”孙洪宪现在想来,也很佩服并且感激许世友在不知不觉间上的一堂做人之课。也正是在这次会上,他感受到了许世友的机敏睿智、幽默和蔼、不善客套以及干脆利落。
直到后来孙洪宪才知道,也正是许世友这种干脆利落的作风,才使自己得以顺利进入留园7号。许世友初到广州军区在挑选秘书时有几条指示:“要年轻有文化,有点文字水平和机关工作经验,人要忠诚,最好是山东人。”简简单单的几点要求,忙坏了军区有关部门,他们从全军区选出符合条件的年轻军官300余人,然后又层层筛选出30多人,汇编整理好资料后去向许世友汇报。在入选的名单中,孙洪宪最年轻,又是山东人,干部部门就把他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因此也就第一个被汇报给许世友。汇报人还没讲完,许世友就挥挥手:“行了行了,不要往下讲了,就是他了。”“可是,他才当了四年多的兵呀,不知合不合适,后面几十个人选,再给你汇报一下。”“什么合不合适?我看他就行,就这么定了。”
如此简单,孙洪宪来到了留园7号。
如果孙洪宪不是山东人;如果当时的秘书人选他不是排在第一位;如果许世友还要接着听汇报: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不知道,这可能就是缘分,一种历史的巧合,也唯有许司令能够创造出这种巧合吧。”回想当年,孙洪宪这样感慨。
看似暴烈的许司令,其实也有非常细致的情感表达,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前面提到,孙洪宪本来是要准备回家完婚的,因工作调动被迫推迟。因为当时的通信落后,再加上孙洪宪一时疏忽,没有把原因及时通知家里,结果家里苦心准备的肉菜、馒头等很快就坏掉了,惹得父母亲满心的不高兴。但后来家人听说儿子是跟着许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