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王均瑶早逝的背后

作者:曹康林



未尽地姗姗离开。”
  王均瑶后来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我希望能够逐步从董事局退出来,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来学习。”然而,他的执著使他的“退出”成了一个虚拟的希望。
  过度的操劳,是王均瑶病倒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来一个人体内储存的能量能使其活到80岁或120岁,而王均瑶却仅用38年就把这些能量提前用完了。38岁——这个生命之花本该盛放的季节,王均瑶猝然枯萎!
  高处不胜寒,压力将他推向死亡的快车道。
  从渔岙村村主任拿出的一个笔记本里,笔者看到了王均瑶所担任的社会职务: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全国工商联执委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青年联合会常委
  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
  上海各地在沪青年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
  浙江省青年联合会常委
  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常委
  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温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温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
  温州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一个企业家被聘担任社会职务是很正常的事,但像王均瑶拥有这么多的职务,笔者却很少见到。而且每个协会的活动他都争取参加,不让自己有片刻喘息的机会。即使是钢铁也有疲劳性,然而,王均瑶却像一架永不知疲劳的机器,疯狂地工作着。直到2003年的一天,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剧痛,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食道癌。
  这个如同晴天霹雳的消息让王均瑶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万念俱灰。想想自己从白手起家创办国内首家民营包机公司,到建立国内最大的民企液态奶企业,再到总资产35亿元的均瑶集团,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正是如日中天的黄金时期,而这一切都将随生命的终止而画上休止符吗?扛过了多少艰难困阻,闯过了多少激流险滩,来之不易的辉煌很快就要如流水而去,“英年早逝”这四个恐怖的字眼竟然真的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如果这时候王均瑶能侧身勇退,病情得到控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他却放不下手里的工作,他也不能放下手里的工作。
  因为他拥有的航空、乳业和置业投资三大板块,均面临着严峻挑战:乳业虽已经形成华东以无锡为中心、西南以宜昌和当阳为中心、华北以丰润为中心的生产基地,但因乳品行业经过多年市场竞争,利润已大大摊薄,以致在均瑶集团的预算中,2004年3.5亿元的销售收入仅仅会带来1000万元的净利润;而在航空领域,由于政策限制,短期内均瑶集团的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预计航空板块16亿元的销售收入能为集团带来4000万元左右的利润。而此时王均瑶一直希望收购的宜昌机场早已“花落别家”,在年初被海航斥巨资收购。所以,王均瑶要成为中国收购机场第一人的宏梦是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面对公司这样一个局面,他能退出“江湖”安心养病吗?何况还有“要当大陆李嘉诚”的理想,支撑着他“宁可战死在战场,也不当逃兵”。
  有知情人告诉笔者,活力四射的王均瑶,常常累得倒头入寝,靠身就睡。每当疲劳之后,他就以酒提神,和朋友们一起“搞搞气氛”,他喜欢唱张学友的《一路上有你》。
  尽管王均瑶想用“酒”、用“歌”来减轻自己的压力,然而,杯酒欢歌怎能抵得过旷日持久的巨大压力?
  2003年7月20日,他终于被扳倒了,住进了上海瑞金医院。王均瑶不想让更多的人打扰他,另外,他不能让股东们知道他病了,这样对公司是不利的,于是他对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当他在医院做完第一次手术,有位朋友问他:“最近怎么瘦了?”他笑着回答:“在减肥。”据瑞金医院护士讲,王均瑶之前曾以王华的身份在瑞金医院动过手术,但7月病情复发,又被送入瑞金医院,直到去世(王华是王均瑶以前在苍南从事印刷业、发业务信时用的名字)。
  王均瑶为什么要隐瞒病情?有人分析:一是他的两个兄弟——王均金和王均豪还不足以担当起均瑶集团领导人的重任;二是均瑶集团近年的扩张非常迅速,在银行借了大量贷款,此刻王均瑶个人的健康状况可能会引起银行的关注。
  究竟哪一个答案才是王均瑶隐瞒病情的真相?人们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王均瑶是经济时代的英雄,却不是一个合格的老总。因为一个合格的老总不仅会处理公司事务,还很会放松自己。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非常自觉地坚持有规律的生活,烟酒基本不沾,按时起床睡觉,如果时间允许,还会晨跑;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每年都抽出1/3的时间来过自己的生活:登山、漂流、滑雪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指挥着4万多名职工,而他每天上班只做一件事,给自己的几个副手写一张便条,然后,说两句话:第一句是“便条你看了没有?”第二句是“然后呢?”
  可以说王均瑶的死,与他长期处在重压下的生活有很大关系。
  据医学表明,食道癌的病发有三种因素:一是食物,二是压力,三是遗传。这三条王均瑶基本上都具备。渔岙村民讲,王的父亲也是死于食道癌。这一点他不但没有防备,反而要经常出席大项目谈判之后的饭局,喝酒也是常事。但了解王均瑶的人都说,夺走他生命的主要敌人是压力。一位研究免疫的医学博士说:“人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免疫力会下降80%,患癌症的可能性达到100%。在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时,不少破产企业的老板,两三年后均死于癌症。人们还对白鼠做过试验,把白鼠关在笼子里,隔一会儿干扰它一下,不让他休息,过不了几天它就会死亡。”
  据均瑶集团副总裁李涛介绍:“王均瑶生前想淡出管理层,进行家族制企业改造,但最终他没能抵住来自家族各方的压力。”李涛回忆说:“那阵子王均瑶经常会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沉思。”当时很多员工经过董事长办公室时,经常看见王均瑶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如果当初不再犹豫,王均瑶也许不会死。
  一个人在知晓生命即将终止时,时间就成为他最珍惜的东西。不同的是,有人是珍惜时间享受最后的生命之乐,有人则是珍惜时间完成尚未达成的夙愿。王均瑶属于后者,在经历了万念俱灰短暂的痛楚后,他很快平静下来:死则死矣,惊恐万状只能加重痛苦,不如坦然面对一切,抓紧有限的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均瑶走了,留下了什么
  
  2004年11月中旬。
  笔者在温州大街上拦了一辆的士:“到均瑶大厦,知道地方吗?”
  “知道,”司机说:“王均瑶不是死了吗?还到均瑶大厦找谁?”
  笔者装着不知道地问:“怎么死的?”
  “太坏了。”
  笔者以为没有听清便问:“您说什么?”
  司机又重复了一遍:“太坏了。”
  “他是你们温州的首富,家有35个亿的资产,《福布斯》榜上有名,怎么坏呢?”
  “他没钱,都是银行的钱,现在还欠银行的几个亿呢。他就是胆子大,1999年,温州市政府向社会放出了300个车牌公开拍卖,当天早晨一开拍,二个车牌就拍到了60万!他却报出68万元的高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