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谭木匠的曲线人生

作者:央 二




  一个光头,却是一个生产梳子的,而且他还有着很深的梳子情结。这似乎有点讽刺,他自己花了10多年的工夫,竟然开发出了2400多个品种的梳子,而且把小小的梳子做到了上亿元的产值。他是个木匠吧?还真不是,他是一个右手残疾的人,根本干不了木匠。他背着画夹到处流浪,死里逃生,却没想到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
  故事要从梳子说起。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跟梳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把木梳子,可别看这是小玩意儿,4600年前炎黄时代的老祖宗就用上了。据说西汉皇帝给匈奴人送的礼品中也包括了它。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还曾经写过“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的诗句,说梳子具有保健功能,更有人称梳子为“掌上大夫”。虽然是梳子,可是它的地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还真是不低。
  在电影《韩城攻略》中,香港著名演员梁朝伟就扮演了一个对梳子有着深厚感情的男人,他对梳子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就看他在格斗中还在用巨大梳子梳头的情景,也许人们就会明白他对梳子的钟情程度了。梁朝伟的功夫够潇洒,对梳子情结也足够深。可是如果比起另外一个人来,梁朝伟的这种钟情,只能算是小把戏。那么是谁这么热爱梳子?又是谁比梁朝伟还钟情梳子呢?这个人就是谭木匠。
  
  “水货”木匠
  
  重庆的解放碑是个热闹去处,这一点只要去过重庆和了解重庆的都知道。而就是这么一个热闹地方,却有一个卖梳子的店铺。很多人都奇怪,一般在热闹的地带,都是一些租金比较高的店铺,而且一般利润小的行业是租不起这样的地方的。那么这个梳子店的老板是不是昏了头了?他是谁呢?
  说到这个人,只要仔细观察这个店铺就知道了。有一个光着脑袋的中年人隔三差五就要到这里看一看。原来,他就是店主,是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谭传华,一个做梳子生意的人。
  别感觉奇怪,一个光头怎么会做梳子的生意呢?这太讽刺了。但这话对谭传华来说一点都不稀奇,他听得太多了。谭传华掉头发的历史要追溯起来,也有很长的时间了。他从20多岁起就开始掉头发,而且掉得很厉害。但他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自己保留住这点“宝贝”,因为他掉头发是祖传的。父亲掉,兄弟们也在掉。这么看来,“谭总”不是有意在头发上玩酷,人家确实是因为底子太差,所以最后干脆留了个光头。
  因为这个光头,谭传华就有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让谭传华觉得很有意思。有一次,谭传华在成都开一个展览会,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展位看一下,于是就跟着单位的那些人员到处忙活。后来公司内一个负责销售的人员看见谭传华了,就感觉很别扭。于是这个销售人员就很严肃地走到谭传华面前,对谭传华说:“谭总你不要站在这里,你站到这里不好卖。”谭传华一下就愣了,他并没想到自己是个光头,而且是在卖梳子。于是就问这个销售人员为什么?这个销售人员性子也比较直,就直接告诉谭传华说:“因为你是生产梳子的,你自己都没有头发,这样人家还以为是我们的梳子把你头发都梳没了。所以你最好躲到背后去。”虽然谭传华听到后感觉很惊讶,但是人家销售人员说得非常有道理,所以谭传华只好听从销售人员的话,躲到背后去了。
  就是这样,有头发的帮没头发的人卖梳子,还偏偏让这么一个自己不用梳子的人,在全国发展了300多家专卖梳子的谭木匠店,在国内一年能卖上千万元的利润,还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说起来,这个谭木匠还真有意思。不过知道谭木匠底细的人才明白,这个谭木匠实际上是个“水货”,他一点木匠手艺也不会。那他以前是干什么的?如果想了解他,就可以上他们公司的网站,你会发现他的一段家史:谭传华的父亲和爷爷当年还真是开县乡下有名的木匠,不过爷爷年轻时不争气,抽鸦片、赌博样样都来。奶奶一着急就托人把他抓了壮丁,最后战死在了沙场。到了父亲这一辈,虽说自己当了木匠,却是望子成龙,不想再让自己的后代也做木匠,所以就让家中排行老三的谭传华潜心读书。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不料想不幸的事情却在这时发生了。1975年谭传华初中刚毕业的时候,一次下河去炸鱼,却把自己的右手给炸掉了。在农村,失去右手,就等于丧失大半个劳力,参军、考学都成问题。这对于谭家来说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未来怎么办?不过,好在谭传华天性爱写诗画画,所以父亲就托人让他当了小学民办教师,没上过几年学的父亲为鼓励孩子,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父亲告诉谭传华,过去有一个员外,他家里很有钱,结果他的儿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望子成龙的员外非常生气,但是拿儿子却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思来想去,员外就跟儿子说:“你在家里整天什么事情都不做,很烦,其实我也很烦。我是不是给你一些钱,你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但是有一个条件,你三年后必须回来。”最后这个儿子一想,也对,自己老在家里面也的确没什么意思,不如就出去吧。所以他就骑着马跑了。儿子走了以后,老两口又开始放心不下。于是就天天到村口去观望。结果就在三年过后的一天,老两口终于在村口看到了一个叫花子,上去一看,原来就是自己的儿子。儿子见到父母后,跪地抱着父母的腿痛哭不已。老员外非常心疼,但又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就把儿子带回了家。回到家后,儿子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不仅懂得孝敬父母,而且善于理财。因为他出外三年,知道了什么是艰辛,也知道了什么是痛苦,所以就更懂得珍惜现有的一切。此后没多久,他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贤士。
  父亲一个简单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谭传华。在当了五年小学民办教师,博览了《史记》、《左传》、《历代文选》等圣贤文章后,谭传华就再也坐不住了,从小就要当诗人、画家的他要效仿古人,也要出去闯荡一番。
  
  流浪生涯
  
  边读边悟:
  谭传华效仿古人远足的那一年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社会上非常流行的就是那句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还有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谭传华当时也有一种出去闯天下的决心,不过在那个年代,能够做到这点的人实在是很少。
  想好以后,23岁的谭传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父亲。谭传华也没想到当时老人会一口答应。后来谭传华才想到:是不是老人早就料到这一天呢?可是一个失去右手的年轻人,离开生他养他的土地和亲人,从此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能那么容易地成为又一个现代徐霞客、或者是与艾芜一样写出《南行记》吗?答案谁都不知道。
  但父亲还是非常有胆识的一个人,在谭传华要走的时候,父亲就把全家仅有的存款50块钱给他带走了。这样,谭传华一去就是两年。在这段时间内,父亲的话明显地减少了,当时家里人的心里都很苦,也都很担心他。想必这一点谭传华心里也非常清楚。因为在他两年的流浪生涯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如今说来也是历历在目。
  1980年11月的一天,谭传华背着画夹出现在昆明街头,此时的他离家已经过了大半年了,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