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的悲剧英雄(三)
作者:李延军
从此,千里三胡大地诞生了该地区历史上最早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式政府机构,比当时中原地区普遍实施的封土建邦制政权模式要先进得多,比秦始皇后来在中国实施的郡县制早了近百年!
边疆需要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武灵王又从中原向三胡地区大量移民,迁吏、大夫、奴隶于此,屯垦戍边。大量的奴隶从内地迁到九原与原阳,不仅摆脱了原来奴隶主的奴役而成为自耕农,增加了边地农业生产劳动力,传播并弘扬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文明,同时还削弱了中原地区的奴隶制残余势力,加速了边地社会封建化进程,大大解放了赵国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从此,三胡的边民,开始沐浴中原的文明之光,三胡的民族历史,也由此迈入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三胡地区经赵国的首次开发经营,发展到汉代已是“五原北假,膏壤殖谷”。
“胡服骑射”大范围推广后,政治上,军功制大臣扬眉吐气,世袭制贵族遭到抑制,赵国政坛一时竟相立功者蔚然成风,平庸无为者无地自容,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势头。
经济上,游牧型经济体制逐步处于主导地位。赵国出现了大量适应新经济形势的专业化经济组织,如养马、驯马、骑兵及马匹的后勤保障、骑兵武器装备制造等。这些新经济组织,极大地促进了赵国国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壮大了国家经济实力。
文化上,游牧文化由于受到中央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得以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进行普及和弘扬。胡人歌舞、医药、服饰、语言,从此在中原大地逐渐流行并普及开来。赵武灵王本人就能操胡语,爱住帐篷。喜欢天马行空般的水草生活。
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当时赵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成就,都达到了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赵国由此孕育出一个有别于中原各国的新文化体系:兼容并包,开放和谐。
七、六伐中山十年磨一剑
赵武灵王在继承先祖遗志,“开拓胡地”宏图大展的同时,时刻未敢忘记“中山国侵地残民,宿仇未报”的誓愿。对三胡的打击和安抚,仅仅是他韬略智慧的初步演练,对中山国长达十余年的一次次艰难用兵,才是对其雄才大略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的真正实践。
对中山国的用兵,完全不同于三胡。对三胡而言,安抚重于打击,只要能达到边地局势安宁即告成功。而对中山国,必须灭其国,占其地,才能彻底消除这个横亘于赵国中央的心腹之患,统一全境。这也才是武灵王追求的终极目标。
中山国的“后台老板”是齐国。齐国国殷民富,实力强大,是当时函谷关以东第一大霸主,雄踞东西,与秦国并驾齐驱,形成了当时的两极。对中山用兵,直接波及到齐国利益,齐国又与诸侯各国关系盘根错节,利害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武灵王对中山用兵,必然与防齐紧密相联,甚至与各大诸侯的利益息息相关,是不能轻举妄动,掉以轻心的。
见机行事
公元前306年(武灵王二十年),武灵王在打击三胡的同时,对宿敌中山国只是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攻下了中山国国都灵寿(今河北平山)附近的宁葭(今河北获鹿北)后,就及时收敛,停止了大军前进的脚步,要静观中山的盟友——齐国及其相关诸侯国的反应,再作下一步打算。
但此役也很关键,武灵王直接控制了穿越太行山的东西重要通道——井陉关,为代郡、晋阳大军的南下,开辟了道路。
机会从来都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一年,战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一一楚国灭掉了越国。楚怀王一举成为独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巨无霸”,形成了对整个黄河流域的诸侯各国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的严峻态势。
由于越国的消失,致使齐国极不情愿地与楚国直接为邻,顿感危机逼近。本来就与楚国接壤的韩、魏、秦等国,更是直接感受到了楚国咄咄逼人的气势,国际紧张气氛骤起。
果不其然,令各国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野心勃勃的楚怀王杀戒大开,向韩、魏、秦、齐四国同时大举进攻。四国紧急结盟,仓促迎战,在拼命抵抗的同时,向置身于外的赵国求援。而楚怀王也不傻,同时派使者拉拢赵国,欲同武灵王结成统一战线,对四国实施南北夹击。
此时的武灵王并没有被眼前突如其来的混乱局势和一时的蝇头小利冲昏头脑,而是异常沉着冷静。这是历史给他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必须及时抓住,充分利用,再为赵国的命运进行一博。
武灵王立即派楼缓入秦,仇液入韩,富丁入魏,赵爵入齐,答应四国请求,以坚四国抗楚之心。同时,又秘使王贲入楚,转告楚怀王,赵国愿与之共同南北夹攻,以使楚国保持高昂的斗志。武灵王一明一暗,两面支持,意使这场战争能旷日持久地打下去,以疲各国,尤其是让中山的后台齐国深陷其中,从而使其无暇顾及自己对中山的军事行动。
在参战各国打得难分难解、不可开交之际,武灵王却独善其身,置身于外,明智地远离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国力消耗战,开始专心致志地收拾心腹之患——中山国。
武灵王令代相赵固密切监视胡人动静,同时派间谍李疵潜伏到中山国内刺探敌情。
公元前305年,赵褶部为右军,许钧部为左军,公子章部为中军,牛翦率车骑,赵希率胡、代军,在武灵王的统一指挥下于曲阳(今河北曲阳西)汇合后,大举向中山国展开进攻。各路大军攻城略地,捷报频传,中山的丹丘(今河北曲阳西北)、华阳(今河北唐县西北)、鸿上塞(今河北涞源南)、(今河北高邑东南)、石邑(今河北石家庄西南)、封龙(今河北石家庄西南)、东垣(今石家庄东北)等七座城池要塞,先后被武灵王各路大军攻克。
中山国的北部要塞鸿上塞、西部出入太行的门户石邑、滹沱河南岸重镇东垣,均被赵军牢牢控制,中山的国都灵寿已近在咫尺了。
荡平中山,武灵王已是胜券在手,指日可待了。
遭遇吾丘鸩
但战局并未按照武灵王的意愿顺利发展,赵国军队遭到了中山国军民同仇敌忾的拼命抵抗。据(《吕氏春秋·贵卒篇》载:“赵氏攻中山,中山之人多力者曰吾丘鸩。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
顽强的中山国军民不仅剽悍勇猛,而且军事科技相当发达,专门训练了一支叫“吾丘鸩”的高科技“特种部队”。这支部队“衣铁甲,操铁杖”(铁制武器装备是当时战场上少得凤毛麟角的高科技兵器,威力无穷),“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此外,他们还拥有一种别人没有的独门武器——“泥弹丸、流星石锤”,同样极具杀伤力。“吾丘鸩”们斗志昂扬,力大无比,打到畅快的时候,干脆“以车投车,以人投人”!
可以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赵军损失惨重,攻势严重受阻。而此时的中山国,也到了强弩之末,坚持不住了,提出愿把赵国已占领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