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四朝元老赵盾的人生沉浮
作者:张 程
堂下的提弥明见状,大吃一惊:虽说大臣可以佩剑上殿,但当着国君的面拔剑,是大不敬的行为,晋灵公此举,无疑是从赵盾身上找到一个斩杀他的借口。觉察到这一阴谋的提弥明赶忙登上朝堂对赵盾大喊道:“臣下陪同国君饮酒,超过三爵(三杯酒)就不合礼节了!”赵盾猛然惊醒。晋灵公也大吃一惊,愣住了。赵盾回头看去,只见晋灵公的眼睛里已经褪去了先前承认错误时的诚恳,而是闪现出杀机。赵盾多次冲杀战阵,情知大事不好,慌忙起身告辞。提弥明也很配合地上去把赵盾扶起,两人急步下堂。
晋灵公迅速反应过来,高呼放狗,甲士也跟着杀出。一时间,人奔犬吠,都向赵盾主仆二人扑将而来。饿了多日的恶狗最先冲到赵盾背后,就要向赵盾的后心咬去。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提弥明转身弯腰,一手扼住恶狗的喉咙,一手托住恶狗的身子,将它高高举起。没等恶狗挣扎,提弥明就狠狠地把恶狗掼在地上。恶狗哀鸣了几声,死了。
提弥明因与恶狗搏斗,耽误了逃跑的时间,被冲上来的甲士团团围住。那一头,赵盾才跑到宫门口,也被逼了回来。主仆二人被一圈圈长矛利刃紧紧包围。提弥明不等甲士靠近,猛地拔出赵盾的佩剑,拉着赵盾杀向宫门。甲士们没有料到赵盾和提弥明会冒死突围,更被提弥明的气势所震撼,渐渐让出了一条路。提弥明大喊杀敌,左突右冲,掩护着赵盾接近了宫门。晋灵公恼羞成怒,跺着脚在堂上高呼:“莫要放走了赵盾!”甲士们硬着头皮杀向宫门。提弥明一把将赵盾推出宫外,然后毅然转身堵在门口,挥剑退敌。血战中,提弥明多处受伤,最后竟跪地作战,直至身亡倒地。
这时,奔出宫门的赵盾四处寻找,却找不到自己的车辆。他年纪大了,加上朝服肥大累赘,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更要命的是,宫廷甲士又陆续围了上来。其中有一个甲士跑得最快,赵盾都能看到他的面容了。赵盾心中顿时有一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谁承想,追杀赵盾最快的那位武士突然丢开长矛,一下背上赵盾就跑。那人还边跑边说:“正卿放心,我这就带您去找车辆。”赵盾惊魂稍定,忙问他是谁。只听那甲士说道:“您还记得桑树下奄奄一息的那个人吗?”原来赵盾一次在首山(即首阳山,今河南偃师东南)打猎中途休息时,发现一棵桑树的浓荫下躺着一个人,就过去问他是否生病了,那人回答说自己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又放不下脸皮去乞讨,所以在桑树下等死。赵盾于是给了他一些干粮。那人狼吞虎咽了一半,突然停了下来,把剩下的包起来不吃了。赵盾一问,原来他的家中还有老母,也是三日未进食。赵盾又送了他很多食物和肉,并给了他一百枚钱让他找点事情做。赵盾救助的人名叫灵辄,后来进宫做了卫士。当天灵辄也参加了围杀赵盾的行动,念及旧情,他不忍杀害忠臣,于是就在赵盾的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相救。灵辄将赵盾背上自己的车辆,然后猛拍马匹,一直看着赵盾驾车冲人大街,才寻路逃亡。
赵盾洒泪催马向城外跑去,甲士们冲到大街上时只看到赵盾车辆扬起的长长灰尘。
晋灵公夷皋的宫廷刺杀行动失败了。
三
遭到国君迫害的赵盾侥幸逃脱后,只好选择了逃亡。
赵盾带上儿子赵朔,紧急逃出晋国都城,准备逃往国外。他的这个举措为自己赢得了声誉。赵盾没有反攻晋灵公,为自己讨个说法——历史上的权臣经常这么做,而是选择主动逃避,说明他并没有谋逆之心。联系之后的事态发展,如果赵盾脱险后立刻纠集力量,不论是攻打宫廷,还是自卫,那么他在历史上所得到的评价将会是另外一种。
我们不知道赵盾在流亡途中的言行。事实上,赵盾逃亡的时间非常短。几天后,晋灵公就被赵家的势力给杀死了。有关晋灵公之死的关键内容,正史上的记载非常简单,这就为传闻的滋生蔓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赵盾还没有逃出国境,就在逃跑的途中巧遇了自己的族弟、晋灵公的姐夫赵穿。赵穿之前不在都城,听到赵盾的哭诉后,异常愤怒。他让赵盾先不要出国,自己再去和晋灵公“谈谈”。赵盾就在国内找了个地方暂住了下来,不久便传来了赵穿杀死晋灵公的消息。
有关赵穿刺杀晋灵公的传说也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说赵穿先去找晋灵公讲理,问他为什么要谋杀赵盾,而晋灵公非但不听,还对赵穿恶声恶语,出离愤怒的赵穿就带领军队一拥而上,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另一个版本出现在《东周列国志》中,赵穿进了宫后,哭哭啼啼,主动向小舅子承认错误,还主动要求惩罚与赵盾同族的自己。晋灵公很感动,自然没有处罚赵穿,反而更信任姐夫了。赵穿之后几日一直陪着晋灵公在桃园游玩,趁机指出桃园缺乏强大的护卫军队,于是晋灵公就放心地让赵穿组织一支护卫军队。赵穿挑选亲兵组成了桃园的卫队,还向他们灌输了晋灵公逼走忠臣赵盾是昏君的思想。这一晚,夜很深了,晋灵公还在桃园宴饮。赵穿很轻易地率领卫队杀死了晋灵公。
《史记》对这么重要的事件的记载只有一行字:“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於桃园。”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赵穿弑君是难以否定的,但晋国的史官既没有说赵盾参与赵穿刺杀晋灵公的谋划,也没说赵盾对赵穿的行为毫不知情,赵盾在整个事件中角色和地位模糊不清。
晋灵公死后,赵盾返回都城,仍然执政国家,并立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黑臀为新国君,是为晋成公。晋成公并没有追究赵氏家族的责任,对赵盾等人也相当客气。晋国恢复了一团和气。
难判对错
赵盾重掌大权后,面临着心灵的煎熬,他非常在意史官对晋灵公之死的记载。于是他把太史令董狐找来,询问他相关的记录情况。董狐坦率地把大事记录递给赵盾,让他亲自去看。赵盾拿过记录,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秋七月,赵盾弑其君”。董孤还告诉赵盾,这段记录已经在朝野公布了。赵盾猛然感到自己仿佛被晴天霹雳给击中了。
春秋时期史官的地位远远高于之后的朝代,史官们忠实地记录国家所发生的一切,百姓们都信任历史记录,将历史记录作为前后相望、褒贬人物的主要依据。政治人物虽然权力、金银、美女什么都有了,但依然逃不过舆论和历史的评判,他们尤其在意历史记录。赵盾当即质问董狐:“先君不是我杀的!我当时并不在都城,你怎么让我承担弑君罪名呢?”董狐坦然回答说:“您身居相位,的确在国君被弑时逃亡了。但您没有走出国境,而是停留在国内,归来后又不惩办凶手。凶手又是您赵家子弟。您说您没有参与弑君,谁能相信呢?”赵盾听后叹息说:“为臣者,行为一定要谨慎。我就是一个教训啊!”
赵盾的感叹引起了后人更多的感慨。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有这个典故:“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后人普遍认为,晋灵公被杀时,赵盾逃奔在外,应该是没有参与对晋灵公的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