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心碑

作者:段文华





  群众看干部,党员看支部。整整两个年头,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吃在工地,干在工地,汗流在一起了,心也贴在一起了。
  1999年冬天,当工程快要进入尾声的时候,方本花出人意外地累倒了。高烧使她消瘦的脸涨得通红,身躯索索发抖。人们这才发现,她肩膀肿成紫块,皮肉和内衣贴在一起。右拇指淤血青黑,肿成胡萝卜,缠的胶布也渗着血。解放鞋割开了 2寸多长的口子,脚受了伤,脓血和鞋板结成一块……
  镇党委书记张圆娇赶来看望她时,心痛地挽起她的裤腿,用手指按她那肿胀的小腿,一按一个坑。张书记被感动了,说:“本花,你不要命了,你也该看看自己的病,歇一歇!
  据村民回忆,为了修路,方本花不仅“以身许民”,还豁出钱财,几乎倾家荡产。
  “这条路上,她个人投了多少钱?
  刚开始时,她带头捐款3000元,后来修桥没钱买水泥,眼看工程就要停工,她下山跑了几天,找过银行,找过亲朋好友,也没有借到一分钱。那段时间,方本花双手抱着脑袋整夜发愁。如今有人拿钱不当钱,可要为老百姓办事,借十元钱也烫手。她感到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滋味!她终于拿定主意,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修通这条路!
  她把准备儿子上大学的2万元钱拿了出来。丈夫对她说:“你一个子儿也不留,儿子还要不要上大学?以后的日子还过不过?”
  方本花说:“家里再难,咬咬牙能撑过去,路要是修不通,坪源村人就挺不起腰杆子!”
  方本花的言行,像一团热烈的火焰,照亮了村民的心。
  冬去春来,暑往秋至。在2000年春节即将到来的前夕,坪源村的公路通车了。此后连续三年,她带领村民治理了3座荒坡,植树造林几千亩,组织村民搞好基本农田建设,修桥修路,维护水库,坪源村70%的村民建起楼房。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日子,梦一样展现在村民的面前。
  
  百姓不要耍嘴皮子的干部
  取信于民,就要来“真”的,干“实”的
  
  方本花自从担任村干部以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为民造福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她不好高骛远,不追求快出政绩,坚持每年干一两件实事。
  松坑村沟坡相连,大山为障,挡住了这里文明的脚步,传统的小农意识像绳子拴住了村民致富的步伐。
  方本花深深感到:要想从根本上动摇这种根深蒂固的陈腐观念,困难可想而知。要群众干的,首先得自己先干。她常常对村干部说:“群众不是看当干部的怎样说,他们是看我们怎样做。”她担任村委会主任的第二年,便在集体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以诚信之心,务实之行,积极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先后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为全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了有线电视。接着,她又千方百计筹建村级小学教学楼。
  松坑村过去穷得孩子上不了学,一茬茬都成了放牛娃。
  方本花对村干部说:“误了松坑村的孩子,就是误了松坑村的明天。”
  当时,村办小学的几间瓦房早已破烂不堪,顶棚塌下用几根松木支着,四面漏风。方本花下决心要筹建学校?没有钱,她和党员带头捐款,村民也纷纷集资。为了节约开支,她冒着酷热去砖厂运砖瓦,当搬运工:在建设工地上,白天她当监工员,晚上住工棚,睡稻草,挨蚊虫叮咬,当看料工……”
  那时,她事情太多,太忙,难得睡个囫囵觉。她开始发现自己有些不对劲,吃东西困难,精力不足,往椅子上一靠,就昏昏欲睡,但忙于工作,她没有上医院,也没去做认真的检查。
  2002年秋冬,松坑村小流域治理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方本花的病情日见严重,她经常发低烧,干咳不止。一次骑自行车从工地回来,摔了一跤,腿上、手上受了伤,出血不止。由于能量不足,她时常感到胸闷气短,浑身发冷。
  但方本花的心却是热的,她白天坚持到工地,夜里回家服两片感冒药,她以为自己患了点小感冒。
  严冬,寒风吹黄了野草,白霜铺满了山峁。方本花和大伙挥锄挖土,汗流浃背,从早干到天黑,一连干了几十天,连小伙子都吃不消了,每天收工下山时,方本花忍着双腿疼痛,拄着木棍一步步往山下挪。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村里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纷纷跟着上山。
  松坑村到镇政府所在地有一条几十里长的砂石公路,十几年来,未请过一个养路工,村干部坚持每月到这条路上搞一次义务劳动。每逢这一天,方本花都要带着村干部沿途为这条公路铺砂填坑,连吃饭也在路上。尤其在雨季,每星期都要上路一次。她说:“当好一个村的带头人,就要为群众的利益挑重担,多吃苦。”
  2003年,百年未遇的大旱降临松坑,为了解决村民抗旱用电和水源问题,她冒着40多度的高温,多次跑到721矿找领导帮忙,与他们协商解决用电和水源事宜,使村民的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这一段日子里,方本花已瘦了一圈,倒在床上就不想再爬起来。
  采访时,村民方春阳听说我们来了解方本花的事迹,主动从十多里外的山村赶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也是大家不曾知道的故事。
  松坑村去乐安县公溪镇隔一条河,坪源渡口成了这个村的交通要道,孩子上学、村民赶圩,都要从这里经过。去年由于干旱,冬季水浅,渡口无人摆渡,村民和老人去赶集,都得涉水过河。方本花从广州出差回来时,死神正一天天向她逼近。可当她得知渡口无人摆渡后,便从家里扛来几块门板,去为村民搭桥。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加上病情的严重,她连人带木板摔倒在河里。当时,方春阳恰好从这里经过,一看是方书记,连忙跑过去把她从水里扶起,送她回家。他完全没有想到:当他第二天去公溪镇时,发现河上已搭起了一排长长的木板。他知道这是方书记带病干的,心里不由一阵感动……
  此后,方本花支撑着虚弱的身体,眯着一双熬红的眼睛,四处奔波,找有关部门和群众商议筹建坪源桥之事。她的心始终系在人民群众心上,系在父老乡亲身上,为了他们的利益,日夜操劳,殚精竭虑。
  
  在松坑村,哪家哪户她没有跑过?
  谁家有什么困难,得了什么病,她心里没有装着?
  
  松坑村是出名的穷山窝,特困的农户就有二三十家。方本花时刻把这些人的衣食住行放在心上,帮钱送粮是常有的事。
  村民姜顺生常年生病,方本花十年如一日,帮助关照姜顺生一家。他妻子患有不孕症,方本花主动带其妻子到县城求医,花费了500元治好了其不孕症。逢年过节,方本花自家买东西总要分一半给姜顺生;自家杀猪,至少要给他家送上 10斤肉。每当农忙季节,方本花都会带领村干部去帮忙。
  “细微之处见精神”。在方本花的村官生涯中,格外关心弱势群众的疾苦。
  1998年5月,坪源村小组孤寡老人谢玉发,突然患上急性肠炎,由于家里无人照顾,躺在床上呻吟不已。方本花得知后,立即和丈夫一起用大板车送谢玉发到公溪镇占城医院住疗,并为谢玉发交纳了全部的医疗费用。
  松坑村324户人家,哪一户都受过方本花的惠泽,送吃送穿,送钱送物的人家就有几十家。每逢大雪封山、阴雨连绵的日子,方书记总是柱着拐棍,挨家挨户问寒问暖,查看旧房有没有险情?木桥是否能行走?五保户老人是否缺米缺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那一年坪源村村民姜/顷生的房屋被龙卷风刮倒,方本花当即赶到现场。目睹那悲惨的一幕,她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不知说什么好。她从衣袋里掏出100元钱,嘱咐他先去买点生活用品。第二天,她带着村干部从村委会扛来了建房木料,动手帮助姜顺生筑建房屋。村民受到村干部的感染,也纷纷前来参加义务劳动,帮助姜顺生重建家园。在这期间,方本花还通过镇政府为姜顺生送来了1000元救济金,使姜顺生一家顺利地度过了难关。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