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心碑

作者:段文华





  凡了解方本花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心里只想着别人的人,把别人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还重。
  该村在广州打工的村民徐友春是个纯女户,2003年春天,其妻子带着2岁的女儿从广州回县城铸绝育手术。方本花放弃家里的一切家务赶到县计生站,帮助其护理七天七夜,为其送饭拿药,端尿端屎,并自己花钱为其买鸡鱼肉蛋和人参、奶粉等营养品,比照顾自己的父母儿女还周到,其妻康复后,方本花又给她买好了车票,护送她们母女上车。临行时,其妻拉住方本花的手说;“我以后再也不叫你方书记,你是我的亲大姐。”
  方本花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情怀,时刻关注、资助身边生活困难的人。村民黄智敏家境贫穷,儿子结婚时没有钱,想借高利贷。方本花知道后,劝他千万不要走这条路,主动从家里拿出1万元钱借给他,直到方本花住进医院后,四处向亲友借钱,交纳昂贵的医药费,她也不允许丈夫向黄智敏传递半点“还钱”信息……
  在松坑村,我们还听到不少有关方本花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的事迹。
  村民谢国富患有肝炎病,不能下地劳动,致使家庭陷入困境。方本花绞尽脑汁,想出种种办法来帮他。在一个五月的夜里,方本花带着村干部亲临他家慰问。谢国富热泪盈眶,嘴里说不出话来,只有眼巴巴地望着方书记。方本花是个重感情的人,她对谢国富说:“你家庭困难,村委会关心不够,对不起你。我有个想法,不知你们愿不愿意?我丈夫的弟弟在广州办了一家企业,你妻子现在年岁还不算大,可到那里去打工,帮助厂里做饭洗菜,每月也能挣回几百元钱,让家里多一份经济来源。如果你平时需要钱用,就到我家里来拿。”谢国富夫妇听后,既感激又谅讶。当天晚上,方本花便与他丈夫的弟弟进行了联系,请他一定要多帮忙、多关照。第二天,她亲自把谢国富的妻子送去了广州……
  方本花还有一个令人敬佩之处,就是在为人处事中,走得正行得端,不管是什么人,她都能一碗水端平,不徇私情。村民黄友生平时与方本花家的关系密切。一次,他因车子过路问题,与一位姓姜的邻居发生打架,姜闹到黄友生家里,黄友生便给在广州出差的方本花打了个电话。方本花从广州赶了回来,见姜伤势严重,当即掏钱与丈夫一道将姜送到县医院治疗。随后,让黄友生赔偿了姜一笔可观的补偿金。这一出乎人们意料的公正处理,使姜一家大为感动,也使许多人感到自愧不如。方本花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心,成为松坑村一言九鼎的人物。
  当然,类似的这种事情很多,难以一一列举。采防时,许多村民提起方本花都流下了眼泪。山民的感情是真挚的,只要你有恩于他,他便会终生难忘,涌泉相报。
  村民方春阳身我们讲述了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有位叫师德的村民妻子长了一个肿瘤。去年过年的时候,方春阳碰到了师德,便关切地问他妻子的病情怎么样?师德伤感地说:“我老婆死了不要紧,方书记不能死。如果可代替的话,我愿替她去死……”
  这是什么样的感情?我深深感到:不管是任何人,只要心里装着百姓,时刻想着百姓,处处为百姓谋利益,人民是不会忘记的。百姓心中的那杆秤上的准星,什么时候都不会暗淡。
  
  “富不富,看他的房和厨;贪不贪,看他家的吃和穿。”村里的村民大都建起了三层楼房,前方本花—家却住在矮旧的平房里
  
  方本花的家住在坪源村小组,我们去该村采访时,发现该村村民大都建起了三层楼房。以前,该村由于没有路,砖瓦也运不进村,加上村民家又穷,住的都是低矮的泥屋。前些年,方本花带领村民把路修起来了,楼房也就随着盖了起来。然而,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方本花的一家至今仍然住在一幢矮旧的平房里。
  当我们走进方本花家的时候,发现早年的破厨还在用,平房的墙体多处出现裂缝,成为全村最破旧的住宅之一。房里一张露出弹簧的沙发,桌子的油漆已经剥落……村干部向我们介绍说,由于日子的清贫,多年来方本花没穿过一件体面的衣服;在外出差,常常是一碗面条,超过10块钱的开支,她都要惦量惦量,皱皱眉头。
  作为最基层的党支部书记,方本花经常深入了解民情,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熟悉她的身影。她下基层,坚持吃派饭,从不搞特殊化。有时到镇里办公事,也从不进饭店用餐,经常是饿着肚子赶回家吃中饭。前些年,她带着村干部到广东等地代征外出务工农民的农业税、搞计划生育,她总是住最低档的旅社。作为女同志,甚至与几个男性村干部同在一起睡地铺,住菜棚;在外联系工作,她从不坐出租车,总是步行或挤公交车。
  珍惜集体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钱,为了群众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是方本花的“当家人”的品质。
  2003年底,方本花到广州去代征农业税,挤硬座车,几天无法洗澡,无法睡觉。她一路干咳,发高烧。下车后,服了两片感冒药,又到各个点上去收费,实在坚持不住了,便到小诊所打一针,继续工作。她每天凌晨洗好衣服,早早地吃完早饭,就带着村干部上工地、下莱棚……在广州18天,她一直高烧未退,干咳不止。
  方本花的丈夫对我们说:“她从广东回来后,人瘦得皮包骨,还有38-39度的烧。我要她去医院看看,然后在家休息几天,她说没有空,又拖着病重的身子,到修建坪源陂的工地去了。”
  方本花同志严于律己,清正廉明,处处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村里每块山地、水塘承包经营,她都通过招标,公开发包,从不拉拉扯扯,从不收受他们财物。1995年,松坑村帮助七二一矿修尾矿坝,矿上补给村里7000元劳务费,村里作为福利,发给了每个村干部。2002年,方本花任书记后,带头把那笔钱退回了村集体。她对村干部说:“这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们要珍惜,村里还有好多事要办,省一个是一个,钱要用在刀刃上。”
  据不完全统计,方本花在去世前,先后借给村民或垫付给集体的钱超过百余人次,周转金额达几十万元,可说掏空了家庭的全部积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又平看到这位基层村支部书记的家时,眼睛湿润了:群众一天天富了,而方本花却一天天穷了。村民们则说:“松坑村是一架老破车,方书记就是老黄牛。”
  2004年2月19日,由于劳累过度,方本花晕倒在修建坪源陂的工地上。第二天,她被送进了南昌九四医院,确诊为淋巴癌晚期。
  村民得到信息后,纷纷赶到南昌去看望她。村民望着方本花那副样子,抹着眼泪说:“方书记,我们松坑村需要你,你不能走!你走了,我们村以后怎么办啊!”说着大伙哭了,方本花也哭了。
  在此后住院的日子里,方本花虽身在病房,心里却惦念着山沟里的1500多群众,惦记着坪源陂的工程建设。她每天都要给村里打电话,了解施工进程。她丈夫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把她的手机藏了起来,方本花就利用丈夫去打饭的空隙,千方百计与村里取得联系。可以说,她没有一天是安心住院的。
  4月10日后,方本花病情开始恶化,经常处于昏迷状态,可她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她曾经向群众许诺的三件事,即:修路、筑陂、建桥。这三件事,前两件已经办成了,但建坪源桥还没有实现,她无法向松坑村的父老乡亲交待。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们心里有一种难以诉说的感情。觉得方本花也很平凡,很普通,平凡得和普通村民一模一样;她很可敬,又很可贵,耳闻目睹她所做过的一切,没有丝毫的造作和夸张。她没有想出名,也没有想到死后有人纪念她。我们深深感到:那些生活奢侈的有钱人和村支书之间的区别,一个是为自己享乐,一个是为群众操劳。她所做的事,都是她自己认为的份内事。因此,她千方百计要把它做好。有部叫《好爹好娘》的电视剧,有句台词:好爹好娘是人民,甘做赤子报乡亲。
  一个方本花太可贵了。我们有几千万共产党员,有数十万个村支部书记,如果每个党员每个支书都能像方本花那样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我们的事业岂不更加兴旺发达吗?
  方本花走了,但一个共产党人带领群众用生命铸就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将树立起一座不倒的丰碑,屹然耸立在这片活土之中!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