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一种说法是:英国正受着三个女人的操纵,除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政治女王撒切尔夫人,还有罪恶女王(the queen of crime)……,那么,谁是这项“王冠”的得主呢?专写犯罪小说的女作家P.D.詹姆斯(P.D.James) 已被英、美报界冠之为“凶杀大王”,另一位写黑色小说的女作家露丝·伦德尔(Ruth Rendell)也无愧于这个称号。
在英国,写凶杀小说的作家多如牛毛,许多文人以此谋生,也有人因此名利双收。令人诧异的是,以写凶杀小说而享誉世界的英国作家中,大部分为女性。阿加莎·克利斯蒂(Agatha christie)作为詹姆斯和伦德尔的前辈,称得上侦探小说的老手;此外,还有多萝西·塞耶斯(Dorothy Sayers)、马杰里·阿林厄姆(MargeryAllingham)、安东尼娅·弗雷泽(Antonia Fraser)……弱女子竟在充斥刀光剑影的领域独占鳌头,确是奇事。但是,当你读过她们的小说后,再一分析,就会觉得这种现象并不奇怪。
与她们的男性同行相比,女作家对细节有更敏锐的感受,因而能编造出真实可信的情节;男作家的匪警小说,常常描述警察的日常生活中极为男性化的氛围、警察之间的男性友谊关系以及一种比较粗野的环境;而女作家则潜心刻划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心理动机,巧妙安排谜一般的案情结构,在这些方面,女作家似乎略胜一筹,而P.D.詹姆斯和露丝·伦德尔更是个中翘楚。
从照片上看,“凶杀女王”P.D.詹姆斯毫无杀气,却显得亲切、温柔,甚至有点腼腆,更接近家庭影集中的外婆形象。她曾对记者说,她也害怕暴力和死亡,而把它们写出来正是为了驱除这种心理。她能理智地将恐惧转变为某种虚构的东西。人类的创作活动乃是解决内心冲突的有效方法。
今年六十八岁的詹姆斯夫人出生于牛津,父亲是个建筑工程监察。她在剑桥接受过正规教育,十六岁就因生活窘迫而辍学。后来嫁给一个医科大学生。大战期间她住在伦敦,当时的轰炸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伦敦的红十字会当护士,丈夫在印度军队中行医,归来时,已成了精神不健全的疯子。是她挑起了维持家庭的重担,直到一九六四年丈夫去世。(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艰难历程在她作品中并无反映。)一九六八年她通过考试进入内务部警察局,先在法医事务处,后来调到刑事处司法科。她在那儿干了十一年,在此期间,她接触了许多警察、侦探、法医和政客,从而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IMG=AB88712301>
詹姆斯书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地点却是真实的,她的小说能让人沉浸在一种超现实的意境里,不知不觉地被案情攫住,死亡、凶杀、恐怖,仿佛生活中只有这些。当然只要略一思索,就会想到其中不少情节有悖于常理。詹姆斯夫人的每篇小说都是一起深奥莫测的谋杀案,都有一个嫌疑分子的范围,其中每人都具备一些吸引读者去剖析的杀人动机,一个业余或职业侦探来进行调查,作者从不暴露凶手,而只给人以暗示,最后还需读者自己通过逻辑推理来破案。
自一九六二年以来,詹姆斯夫人已出了十一本书,她的读者遍布世界各地,近年来,她的书倍受欢迎,如《黑暗的猎物》、《女凶手》、《死亡岛》、《安乐椅上的谋杀》,尤其是去年夏天的畅销书《对死亡的某种兴趣》,已成了她的代表作,全英国都知道这部小说的调查对象——指挥官亚当·达格利什(Adam Dalgliesh)和侦探奥得利亚·格雷(Ordelia Gray)。
<IMG=BB88712302>
露丝·伦德尔是英国通俗文学界的另一位叱咤风云的女将,她目光炯炯,性格坚毅,颇有女强人的风范。文如其人,她的作品也具有刚劲的风格。她比詹姆斯夫人年轻十岁,但在一九六四年就开始了文字生涯,至今已有十四部书问世。她的早期作品发表在“假面具丛书”,公众反映平平,近几年日益走红。《别人的孩子》、《荒原之主》、《薇拉要死了》等作品被西方书评界誉为第一流的犯罪心理小说。
在伦德尔的书中,有不少令人毛骨悚然的描写,一般是用以渲染气氛或反映人物性格,“恐惧只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中”,伦德尔自己认为她的小说意境确实有点阴森,但并不象有些追求刺激的小说,写得那么恐怖、暴虐、残忍,“不要以为我在歌颂暴力!我的书总是合乎道德规范的,因为它们反映正义战胜邪恶。我从不向读者展示如何杀人,我只是有所暗示,但不炫耀。不管怎样,我笔下的凶杀案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决不会有读者能与我那些残暴可恶、不受欢迎的角色认同”。她声称自己对死亡和暴力毫无兴趣,“使我着迷的是人物,他们的性格、他们稳秘的动机、施暴的原因,其中并没什么可怕的东西。在我的书里,您绝对看不见折磨和杀害儿童的情节”。她的这番表白无疑是为了标榜自己的“高风亮节”。其实,她和詹姆斯一样,写作只是为了消遣,她们对文字、破谜和神秘的迷恋不过是解闷的借口。
伦德尔的大部分小说都以便衣警察韦克斯福特(Wexford)为主角,最近,有人传言:在不久的将来,作者要结果韦克斯福特。对此她透露道:“当然,我总有一天会在书里杀了他,但是我将把此书放在银行的保险箱里,直到我死后才予以出版”。
海外书讯
马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