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葛德大概绝对不会赞成追寻《城堡》女主角弗丽达在生活中的原型的做法的。但是根据布伯-努尔曼(Margarete Buber-Neumann)和她的女儿亚娜·科尔娜(Jana <SPS=2356>erná)的看法,生活中有一个女人非但触发了卡夫卡的灵感,而且把自己的气质传染给了他,这就是卡夫卡的密友米琳娜。努尔曼在《卡夫卡的米琳娜》中这样写道:“最使我惊诧的是米琳娜身上那种神秘的气质。她好象不是从生活中走过,而是滑过。即使在快乐的时候,她的眼里也有一种深深的悲哀,使人觉得她在这个世界上是个陌生人,而且无法挽回。”这种“陌生人”的恐惧与悲哀与《城堡》里的K感觉多么一样。当K和弗丽达躺在小酒店里满是啤酒印迹的地板上一起过夜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逝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两个人象一个人那样呼吸着,两颗心象一颗心那样跳动着,在这段时间里,K只觉得自己迷失了路,或者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国度,比人类曾经到过的任何国度都远。”在现实中,也是这种相互的“陌生感”吸引着卡夫卡和米琳娜,在他们之间维系着一种虚幻的、却因此是永恒的感情。正因为如此,两个人最终也没有结合,虽然卡夫卡因为米琳娜解除了婚约,但是米琳娜却深知结合只能意味着失去。她在一篇散文中曾经写道:“如果两个人抱有幸福的幻想而结婚,他们实际上使幸福变得不可能。”这句话也颇得卡夫卡那似是而非、真真假假的文体风格的妙处。
对这个世界没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就无从对它分析、批判。这一点大概应该算是卡夫卡和米琳娜共同的感受和信条。越是现实的东西,越可能是虚假的。米琳娜在卡夫卡死后投身于捷克民族反对纳粹的斗争,成为一个锋芒毕露的新闻记者。她在捷克共产党报纸上大声疾呼作为一个光荣的捷克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要宣传顽强忍耐、鼓足勇气、无所畏惧,宣扬真理。不过,大概也正是这种批判精神,使得她最终被左派逮捕入狱,直至去世。
K在城堡周围逗留的时间越长,那种陌生的感觉便越强烈。作家卡夫卡也一样。他在小说里的加入与变形,使他能够通过小说构造一个充满了复杂隐喻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如同那个森然独立的城堡,与下面芸芸众生对峙着。这一点米琳娜是最清楚,只不过她不如卡夫卡巧妙。
Stanley Corngold,Franz Kafka:Thenecessity of for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Margarete Buber-Neumann,MilenaTranslated by RalPh Manheim Coll-ins Harvill
Jana Cera Kafka's Milena Transl-ated by A.G.Brain Souvenir
海外书讯
竹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