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屯田大计须察地势

 

  营田未尝无利,明徐贞明言之详矣,而必求其可久,则要在察地势,审土宜。雍正三四年,京东、京西、京南、天津分四局营治水田,效群力,给农本,以图永远之利。然或地势本高,水泉不足,或去流引河,旱干则涸,水不能达,寻即改旱地,势使然也。又有土多沙性,不宜于稻田,田埂水渗,岁旱则水从内出,而不能蓄,岁涝则水从外入,而不能御。营田副使正钧于丰润、霸州捐资筑围、建闸,营治稻田各五十顷,迄今收获无几,民人拖欠,工本难以完纳。欲再借,则民欠越多,不借则无力耕种。地方官不过因循补苴,无长策以图久远,将来不保其不废。善营田者,水田、旱田因其宜而不之强立町畦分高下,不惜工力。地之在民者,功之使自为垦。地之在官者,遣亲信亲友,董率之给以工本,专其责任,择南方老农为之师。官斯土者,以民事为己事,又使民之深知其利,不懈于其事,而后庶几也。

  【译文】

  屯田并非没有利益,明代徐贞明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是很详细的。要得到这种利益,就应该认真勘察地理形势,因地、制宜,适时地耕种。雍正三、四年京东、京西、京南和天津分四局营治水田,借助老百姓的力量,生产粮、棉等生活必需品,以期取得永远的利益。但是,有的地势本来较高,水源不足。有的是从黄河引一支流进行灌溉,遇到天旱则干涸,水源问题解决不好,只能改为旱地。这是地理形势决定的,不能蛮干。又有的地方土质多沙性,不适宜于营造稻田。堤埂渗水,天旱则水从内出而无法蓄积,岁涝则水从外入而无法防御。屯田副使正钧在丰润、霸州捐钱修筑围堤、建立水闸,营治稻田各五十顷,至今没有收获多少粮食,从而老百姓欠债愈多,老百姓不借则没有力量继续耕种。地方官不过是循规蹈矩、补益缺漏,并没有长远的谋划来求得久远的利益,将来难以保证屯田不废置。善于屯田的人,水田、旱田各顺其宜而不强行划一。土地是属于老百姓的,应该鼓励他们自行开垦种植。土地属于国家的,则应派遣亲信、亲友统率、监督开垦耕种。供给成本,使责任落实,选择有经验的南方老农作为他们的教师。作父母官的,应该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让老百姓从屯田中得到好处,这样才算是称职的。

  【评语】

  屯田之制是兵民结合,因地结合的一种妙举。但任何事情都须察明其生存的客观条件才可行。不能因为古代屯田是解决军粮,现在屯田就不能种棉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品种适时播种,而不能蛮干。不光屯田应该这样,做事也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可以主观臆断,长官意志,违背客观规律,违背实际需求。这是一个方法问题,对个人来说,做错事只影响到自己一个人,一个有官职,有权力的人,决策错误将影响一大片,甚至于满盘皆输,全军覆没。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