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处处留心处处学问

 

  民情土俗四境不同,何况民之疾苦,岂能画一。好问察迩,是为政第一要著。书役之言,各为其私,不可轻信;阍人之说,往往为书役左袒;绅士虽不必尽贤,毕竟自顾颜面,故见客不可不勤。余初到官见客,即问其里居风土,再见则问其生中有无匪类盗贼,讼师,如有其人并其年貌住处详问之。

  而告以迟迟发觉,必不使闻风归怨,故绅士无不尽言者。客去一一手记于簿,或问其地某多平原,某多山泽,与某连界亦手为详记,尚之箧中,置之内室,将升堂,逐一检视,有改名具词而与所记年貌相类者,猝然诘之,其真立败。

  或争水利等事,间以所闻正之,观者警为不测。不半年而讼师盗贼他徒,匪类匿迹。上官问境内利弊及界址,皆能详封。劳心者不过半年而逸以数岁,皆此簿之力也。但勤于见客,则周知外事,非吏役阍人所乐,须先严约束,客来毋阻,以示礼士之诚,以收听言之益。

  【译文】

  风土民情,因地而异。更何况老百姓的疾苦又怎么能够整齐划一呢?询问老百姓的疾苦,考察老百姓的生活,这是当官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书吏役吏的话,往往各为其私,是不可轻信的。看门老头说的话,往往是帮书吏役吏的。地方乡绅虽说不一定都是贤能之人,但他们毕竟要注意自己的脸面。

  所以,会见这样的客人不能不多一点。我刚到地方上任,会见客人,就马上问他地方上的风土人情。第二次见面,便问他地方上有没有不法之徒、强盗小偷、包揽词讼之人等。如果有这样的人,我就把他们的年龄、相貌、住址详细地问清楚。并且告诉这些人,不会马上动手抓他们,也不会让他们风闻乡绅的作为而憎恨他们。所以乡绅们没有不完全讲出来的。等到客人走了,我就亲自一一记录在记事本上。有时我也问他们住的地方的地形地貌,哪个地方土地平坦,哪个地方多沼泽河流,哪个地方与邻界相连,我也亲手详细记录下来,把它锁在箱子里,放在内室。我将要升堂问事的时候,便一一翻看,如果发现有改换名字来打官司,却与所记的年龄相貌相像的人,我便突然发难,他的真相就立即败露。如果碰上争水利这种事,偶然以自己所听说的来更正,观看的人必定惊为神妙莫测。不到半年,那些帮人打官司的人、强盗小偷之类便迁往他处,不法之人销声匿迹,上司问到境内的利弊以及边界,便都能详细道来。劳心的时间不过半年,但享受其好处却是好多年,这都是靠这个来客记事本的力量。只要勤于接见客人,那就完全知道外界发生的事。这种事是差役、守门人所不高兴的,这就要首先严加约束他们,告诉他们有客人来了不能阻挡,也以此表示以礼相待绅士的诚意,从而达到听别人讲话的好处。

  【评语】

  人一生因种种原因,可能要从事多种工作。有些是自己熟悉的,也有的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这就有个适应过程。而处处留心,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努力使适应期缩短,才能使自己尽快胜任工作。与人交谈是好方法,通过翻阅文书档案了解情况,或实地勘察,也是好方去。不论怎样,决不能闭门造车,靠主观臆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为官一任,不了解风俗,不知道民情,不掌握实际情况,又哪里谈得上政绩呢?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