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公平

作者:周炎根 桑青松




  [摘要]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智力理论对个人发展的狭隘认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个人发展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为课堂教学的公平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平等课堂教学公平 多元化
  
  多元智力理论(Thero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dener)提出,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较多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的教育思潮之一。多元智力理论创造性地确定了社会文化在个体智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智力发展的文化性与生成性。它是对传统智力观的一种解构与超越,突破了以往对智力的单维认识,使人们对智力的理解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加德纳认为:“解决问题每一种技能都与生物有关,多元智力理论就是由生物本能建构而成的,但生物学还必须与这一领域的文化教育相结合。”…这种智力选择既源于生物学,又要考虑根据一个或多个文化背景来评价。“智力情境性”与“智力分布”两个概念的提出从发展过程阐述了社会文化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智力不单纯是生物学产物,同时也是以文化教育为依托,结合生物能力而表现出来或是具有潜在意义的潜能或取向,且这种潜能或取向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内化为或是自动化为个人经验或技能。多元智力强调智力就是一定文化背景中有意义学习与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多元智力理论相对于传统智力理论表现出以下诸方面的突破:第一,智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数理智力或以逻辑——数理智力为核心的智力,而是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智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用一个标准来衡量的某种特质,而是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为特定文化所珍视的能力。第三,智力不是一种能力或以某一种能力为中心的能力,而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多种智力。第四,智力是一种潜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发展能力。第五,智力这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潜能可能会被激活,但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
  课堂教学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给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以平等对待,即每个学生是否享有平等的待遇;倘若存在差别对待,这种差别对待是否以“平等考虑”为基础,即是否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同时,这种平等或不平等的待遇是否切合平等化的对象(学生),是否符合平等化对象的利益。全面的公平的教学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应该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应该能够为学生各种智力潜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智力理论对个人发展的狭隘认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个人发展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为课堂教学的公平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课堂教学公平的前提
  
  如何看待学生,形成怎样的学生观,是教学能否实现公平的前提。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生来都拥有多种智力,因环境和受教育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强项,即个人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不一,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之间的年龄、性别、家庭出身、生活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却显示出教师的教育观念、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高低。教师常常会因为晕轮效应而夸大优生的优点,忽视他们的缺点,同时又会扩大学困生的缺点,无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多种智力,这些智力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并且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并把这种差异看作是教育的可利用资源,形成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多元化的学生观。学生在智力上客观存在的差异,只是智力类型和外在表现上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人。要想公平而全面地看待学生,应做到如下两点:
  首先,要克服长期以来由于精英主义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形成的分数至上的单一狭隘的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十分肯定地指出,它公开反对“精英主义”,认为“人才”绝不仅指少数的精英,“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都是人才。传统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只是分数的高低,这是极其片面的。更为严重的是,教师还会仅凭分数对学生形成不同的期望,而教师期望的差异是导致学生学业成功机会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只有当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确认时,才能充分发挥其固有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人人平等、师生平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如果每位教师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也是接受学生影响的客体,认识到自己在接受学生影响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差别反应,并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就能最终做到师生平等。
  
  二、确保学生公平地享有教育资源是课堂教学公平的核心
  
  教育资源是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赖以产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公平的教育不仅仅只是观念上的,更应该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上。教育资源可以从宏观物质方面去考察,包括教育环境、教育设备等硬件设施,也可从微观精神方面去考察,如师生关系的状态等等,都构成了教育资源软件的重要部分。
  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些学生虽然坐在应该属于他们的课堂里,但由于教师不公平的观念,使他们长期处于教学的边缘地带,很难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很少被提问,很少有正确表达自己意见并得到赞赏的机会,等待他们的往往是教师严厉的呵斥、讽刺等。但是,教师对待优生的态度则完全相反。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中,有更多的智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有更多的参与师生教学互动的可能性,相应地也就有了更多成功的机会,可以更多地得到教师的信任、肯定等积极的反馈,他们是教师教学注意的中心,是教师的希望所在。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可育之才。因此,教师所关注的不应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的问题,而是一个学生在哪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让学生们都能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这是教育者应尽的义务和行为准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和机会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公平或平等,并不代表平均主义和让学生同时达到同等的水平,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会造成新的不平等。“我们应该做的是减少评比,多花心力,找出每个人的天赋加以培养。成功可以有无数种定义,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