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世界三大长寿区探秘等

作者:佚名

戒酒,五曰慎味。
  [译文]养生重点:一是欲念宜少,二是宜节制过劳,三是不要大怒,四是戒酒或尽量少饮,五是对饮食五味要慎重选用。
  [原文]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译文]口不要多讲话,心要少挂念事,要少进一些饮食,睡眠也不宜太多。按此“四少”养生,自可延年益寿。
  [原文]头为诸阳之首。《摄生要论》曰:“冬宜冻脑。”又曰:“卧不复首。”
  [译文]头部是人体内各种阳气的会聚之处。《摄生要论》说:“冬天应该使头部受些冷。”又说:“睡觉不要蒙住头。”
  [原文]寒欲渐著,热欲渐脱。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
  [译文]天气转冷了要渐渐加衣,天气转暖了要渐渐脱衣。从腰腹部以下至足踝处要时常保持温暖。胸脯以上至头部要时常感到有凉意,但凉意不应是变成冷冻感,温意亦不应变得燥热不适。
  [原文]冬日温足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乃圣人之常法也。
  [译文]冬天足部应感到温暖,头脑部位应感到有凉意,这样可避免感冒或发生骨关节病;春秋两季则头脑和双足都要使感到有凉意。这是善于养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为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所常采用的方法。
  摘自《健康时报》
  
  酒喝多了别洗澡
  
  不少人喝完酒后,感觉有点醉意就很想洗个澡,舒服舒服,其实这样做有许多害处。因为洗澡时人体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脉搏跳动,这往往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以致机体难以适应,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的发作。
  醉酒的当天晚上,应多喝些水再睡觉(最好能再吃点维生素C和维生素E)。第二天早上再用42℃左右的热水洗头,能彻底消除醉意。因为在睡眠中酒精逐渐分解,血液中的酒精浓度降低,这时用热水洗头,能刺激交感神经,使头脑清醒。
  摘自《健康周报》
  
  红蓝果蔬抗癌效果颇佳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某些呈现丰富的红色、紫色和蓝色的天然色素的水果和蔬菜能起到强效的抗癌作用。
  在茄子、红甘蓝和欧洲越橘等食品中发现的这些色素化合物能限制癌细胞的生长,在一些情况下还能完全杀死癌细胞,同时不让健康细胞受损。
  拥有较高天然色素水平的食物在减缓癌细胞的生长方面效果最明显。在实验中,紫玉米和北美沙果阻止了结肠癌细胞的增长,并杀死了20%的这类癌细胞。
  这些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揭开给予水果和蔬菜抗癌特性的重要成分的真面目。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植物营养专家莫妮卡·朱斯蒂领导的研究人员从各种具有深红、蓝色或紫色的水果和蔬菜中提取了花青素,并将它们加入含有人类结肠癌细胞悬浮液的试管中。
  当这个团队计算需要多少提取物才能将癌细胞的增速减少50%时,他们发现从紫玉米中提取的花青素是最有效的。北美沙果和欧洲越橘也具有相当的效力。
  在第二项实验中,研究人员给患有结肠癌的小鼠喂食含有从欧洲越橘和北美沙果中提取的花青素的食物。同另一个没有喂食花青素的小鼠参照组相比,喂食组的结肠癌肿瘤减小了60%~70%。
  朱斯蒂说:“富含花青素的所有水果和蔬菜都具有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化合物。”
  摘自《参考消息》
  
  摄入酒精听力退化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酒精可能会对人的听力造成短暂损害,这种影响在饮酒者想听清他人谈话时尤为明显。
  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对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研究。这些志愿者年龄在20~40岁,以往无听力问题。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喝酒时听力敏锐度有所下降。酒精对倾听谈话所需的低频听力影响最大。测试还发现,总的来说,研究对象摄入的酒精越多,他们听力退化得越严重。听力受损情况在年龄相对较大和曾经有过酗酒史的人身上更为明显。
  摘自《新民晚报》
  
  睡懒觉不利控制血糖
  
  偶尔睡个懒觉,对健康人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可能使病情加重。因为不良的睡眠习惯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早晨4点至上午9点,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所以早晨用药量较大。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按时吃饭用药,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被彻底打乱,引起血糖的升高,增加肾脏的负担,随后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加对血管的伤害,也加重了病情。
  还有些用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早上不按时起床,前一天晚上用的药物还在起作用,容易造成低血糖的风险。尤其是对一些年纪较大的患者,睡眠中的低血糖会导致昏迷,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晚上睡觉的时间最好在10点之前,而第二天早晨在6~8点起床。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少,需要早晨“补补觉”,最好在早晨6~8点的时候先起来服用降糖药或补充胰岛素。
  摘自《健康博览》
  
  快走30分钟降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选择快步走作为控制血糖的主要运动,但走路时间有点“随心所欲”,从临床的实际效果看,如果只走了10分钟不到,降糖效果并不明显。
  据生理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快步走开始的5~10分钟,血液中糖分消耗很少,因此,降糖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在20~30分钟后,血液中的糖分大量消耗,降血糖的作用才会明显;如果超过40分钟,运动量较大,身体就开始消耗脂肪,尽管也有降糖作用,但不是最佳状态。
  因此,如果每天保持1~2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轻松、愉快的快步走,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
  摘自《健康时报》
  
  四类物质最易引起过敏
  
  近日,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将过敏原首次进行了科学分类,并建议尽快出台过敏原评价的指导原则,以确保过敏性疾病特异性诊断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规范化。
  据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宏誉教授介绍,过敏原主要分为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两大类。吸入性过敏原又分最常见、常见、少见和罕见四类,其中最常见的占10%,包括户尘螨、粉尘螨和蒿属花粉等。食物性过敏原分最重要、重要、次要和极少出现过敏的食物四类。其中牛奶和鸡蛋等为最重要的过敏原,其引起的过敏不但多见,而且很严重,因喝牛奶致死者屡见不鲜。
  专家认为,目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过敏原种类繁多,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很多过敏原具有中国特色。如蒿属花粉和葎草花粉在我国广泛分布,是我国重要的致敏花粉。桑蚕丝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敏原。
  近年来,国内外各种过敏原产品,包括诊断用的仪器、设备、试剂,以及各种用于免疫治疗的过敏原制剂纷纷进入市场,科学评价这些产品迫在眉睫。
  摘自《健康报》
  
  活动脚趾助消化
  
  日本医学家最近研究发现,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经络理论认为,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所以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活动脚趾,有助消化。
  活动脚趾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常见又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脚趾抓地 采取站或坐的姿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凝神息虑,连续做脚趾抓地的动作60`90次。在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的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
  脚趾取物 每天洗脚时可在脚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卵石或其他物体,在泡脚的同时练习用脚趾反复抓取这些物体。
  扳脚趾 在看电视或休息时可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第二、第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
  摘自《人生与伴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