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8期
赵霖教授谈“寓医于食”
作者:佚名
中国人在4000年前就掌握了酿酒术,酒既可作饮料和调料,又可活血、养气、暖胃、祛寒。自古有“医源于酒”之说,繁体字“医”字写作“医”,下半部的“酉”在古汉语中即代表酒,古书《食货志》称:“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一杯酒是营养品,两杯酒是药品,三杯酒是毒品。”希波克拉底说:一杯酒是健康,两杯酒是快乐,三杯酒就是放纵。
李时珍称:“酒能够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等。”适量饮酒能舒畅心志,解忧忘愁,振奋精神,可帮助人保持心理健康。所以,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但同时李时珍也指出:“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唐代名医孙思邈也告诫嗜酒者:“久饮酒者烂肠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喝酒的不是嘴是肝,酒精性肝硬化是非常可怕的疾病。
《淮南子》一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表明了茶叶的解毒功能。大医学家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公元618至907年)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足见茶之药功卓著。不难看出,绿茶的养生保健功能已被认识,此后陆羽著《茶经》,茶叶成为中华民族广泛饮用的食品。而中国人把茶列为每个家庭的“开门七件事”之一。过量饮用咖啡,易引发胰腺癌。2004年4月2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国际暨第三届全国胰腺癌诊治研讨会”,2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出席。会议指出,近25年来胰腺癌发病率男性增加了3倍,女性增加2.19倍,胰腺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第八位。专家们认为,“多喝咖啡和吃霉变的食物已经成为引发胰腺癌的主要诱因”。
女子不可百日无糖(红糖),中医营养学认为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在2000年全国的营养学术会议上,我们报告了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研究结果———红糖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成分,有些微量元素还具有强烈刺激机体造血的功能。
姜能抵御百邪。按中医理论,姜是助阳之品,因此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谓。“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
松花粉系产自乡土树种马尾松的纯净花粉,《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松黄,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公元659年,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唐代的《新修本草》记载:“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我们选择家猪为实验动物模型,以德国市售的食品添加剂———麦麸作对照,观察松花粉(添加量3.5%)的营养生理作用。松花粉组猪的粪便中甘油三酯含量最高,每日从粪便中排出的甘油三酯量是麦麸组的3.5倍、对照组的3倍;粪便中胆固醇的浓度也是松花粉组最高,松花粉组每日从粪便中排出的胆固醇总量是麦麸组的1.5倍、对照组的1.7倍;粪中各种脂肪酸排泄量都显示出松花粉有很强的排脂作用。动物实验的结果充分说明古代文献记载的科学性。
《齐民要术》所论42种果品中,枣居首位,与桃、李、杏、栗并称为五果。民谚称:“一日吃数枣,终生不显老。”红枣性温味甘,补益脾胃,壮胃气,健脾肾,调和药性,养血宁神,可改善怕冷、苍白、手脚冰冷症,并可减少烦躁与抑郁。樱桃“甘为舌上露,暖作腹中香”,“闻道令人好颜色,神农本草应自知”;《本草纲目》中,有栗子能“治肾虚、腰脚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胃肠”的记载。老年人肾亏、腰脚无力或小便频数者,早晚各细嚼慢咽生栗1至2枚,常食有效。宋代诗人苏子有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西瓜则有“天生白虎汤”之誉,民间常说“夏天常吃瓜,中药不用抓”。山楂可调节胃液、增强食欲,其降脂之功更是众人皆知。
7.食不可无绿蔬菜的健康作用
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多吃蔬菜、粗粮、红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使肠道生态菌群保持正常。大便通畅,机体代谢平衡,对预防肿瘤、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有积极的意义。
古籍《尔雅》称:“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神农尝百草,把它们分为可食的菜和不可食的草,不宜常食,有药效,可医病的则称为草药。“五菜为充”绝非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而是来自中国人民几千年养生保健效果的体验!正如《本草纲目》所述:“谨和饮食五味,脏腑以通,血气以流,骨正筋柔,寿命可以长久……菜之于人,补非小也。”《本草纲目》“菜部”前言中曰:“五菜为充,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也。”杨恒《六书统》谓:“蔬,从草从疏。疏,通也,通饮食也。”可见古人已了解蔬菜“疏通壅滞”之功。我国目前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需要量的三分之一,就是因为饮食西化,蔬菜摄入大量下降。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郑树教授与斯坦福和南加州大学合作,以1个病人与3个健康人的比例,两地各选择1200人进行生活习惯的统计分析,发现生活在同一纬度加州的华人居民大肠癌、直肠癌发病率远高于浙江人。移民美国20年的华人因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使他们在健康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浙江居民高出3至5倍。饮食习惯西化是导致大肠癌高发的罪魁祸首。因为大肠癌发病有83%是由环境因素所决定,饮食因素至为关键,其主要诱因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西方膳食模式。
常言道:“萝卜上市,郎中下乡”,“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过了九月九,医生高抬手,萝卜白菜汤,吃了保健康”。其中隐含着萝卜所具有的防病、治病功效。萝卜中含有抗肿瘤、抗病毒的活性物质,有效成分为双链核糖核酸。它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的“干扰素诱生剂”,对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子宫颈癌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白萝卜、青萝卜和心里美萝卜等都含有此成分,由于其对口腔中的核糖核酸酶耐受性相当高,吞咽中不易降解,且无任何副作用。而生吃细嚼萝卜才能使之释放,一般每日或隔日吃100至150克即可。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用4年的时间,跟踪了47894名成年男性,发现大量食用蕃茄红素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研究也表明人体内蕃茄红素含量过低与子宫癌、肺癌、乳腺癌及动脉硬化等慢性病的发生有关。蕃茄红素在西瓜、蕃茄、李子、木瓜中都存在。
古代有一句话叫“凡膳皆药”。在印度医学中,苦瓜用来治疗糖尿病;印度有一个从苦瓜提取植物胰岛素的专利。1997年英国科学家研究指出:如果减少肉食而多吃蔬菜和水果,癌症发病率可降低40%,并建议肉类至多可做配菜、且日摄入量应少于85克。欧美直肠癌较多,而印度较少;移民美国的中国人与日本人癌症发病率大大提高,都说明了高肉食摄入的危害。
8.摒弃药片文化回归饮食文化
1996年1月13日,美国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宣布:β-胡萝卜素对吸烟的肺癌病人的干预实验表明,有两组表现为刺激肺癌生长。研究表明,化学合成的营养素———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预防癌症的作用均不理想。1997年又宣布:我们不主张添加任何营养素预防肿瘤,食用黄色和深绿色蔬菜可使肿瘤发病率下降20%。
2001年7月在维也那召开了第17届国际营养学大会,来自全世界各国的3000余名营养学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通过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达成了一致的学术观点:“食物是最好的药物。”“食疗”的保健效果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痛苦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健康与疾病这一对矛盾、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体把握。在欧洲,“营养医学”、“营养药理学”等新学科纷纷出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食疗”思想被西方广泛接受的生动事实。
最后,我引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话:“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国人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