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花城版《2003中国短篇小说年选.序》
作者:洪治纲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杨敛敏在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以历史事件或民间传奇作为底色的短篇,仅二二年就有《广陵散》《陌上桑》《突厥》等多部。这些小说之所以独具特点,就在于作者并不是完全遵循既定的故事线索,而只是借用了它们的某些事件外壳或者单纯的意象符号,重新演绎各种特殊情境中的生命形态。因此,它们在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历史戏拟小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总是极力动用一种高纯度的诗性话语,试图重新修复古典语言特有的审美趣味,同时又让创作主体的想象进行自由地翻飞,使叙事形成一种神奇而唯美的特征。如《突厥》中对韩延寿画飞天的演绎,既充满了某种超凡脱俗的极致性审美动向,又洋溢着浓郁的诗性气息。正是这种至纯至美的境界,与突厥人的残暴人性构成了强烈的反衬,也成功地唤醒了突厥人沉睡已久的道义和温情。
朱日亮《走夜的女人》原本是一个没有丝毫情节点亮的庸常故事。但作者的巧妙之处在于,他明知这个故事的平庸,却还是动用一种极为精致的叙事手段,层层地化解了它的平庸特质,使整个叙事变得尖锐而疼痛。从故事的安排上看,作者故意规避了一些外在的情节性冲突,回避了对这两个女人卖身生活的直接展示,而代之以隐而不露的方式,在暧昧的状态下进行着内心化的叙述。小说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任何艳俗的场景,也不曾嗅到任何肉欲的气息。作者严格地站在人物的内心角度,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她们彼此之间的内在尊严(或者说仅仅是面子),让她们在不得不面对、又无法坦然面对的生活中往返穿梭,甚至辗转反侧。她们努力将肉体交易放到幕后,不是想回避自己的堕落本质,而是想挽留内心里那份极度脆弱、一碰即塌的尊严。尤其是当吴银弟跨出卖身的第一步,李夏与她之间的关系便变得十分敏感,又十分暧昧。这时,作者便将全部精力投置在这种暧昧之中,让话语始终沿着半透明的状态来回游走,盘旋徘徊,有时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它们时而轻轻地掀起隐秘的一角,时而又不断地将一些尴尬的场景进行遮蔽和掩饰。而人物彼此之间的困顿,无奈,疼痛,恐惧,也由此获得了细细的展开。这种对叙事节奏的有效控制,对女性心理的精致临摹,有时让人叹为观止。
在叶弥的《司马的绳子》中,赌徒司马不仅将自己美貌聪慧的妻子邢无双当作赌注在赌桌上输来赢去,而且在回城后毅然抛弃任何方面都无可挑剔的贤妻,却选择了一位其貌不扬、放荡不羁且泼辣凶悍的上海女人,并且被她管束得服服帖帖,甚至戒掉了赌瘾。这看起来是一种情感上的非理性、非逻辑性在作怪,其实却隐含了某种人性中极为复杂的因素,甚至包含了司马对自己历史性记忆的强制性淘汰。王手的《上海之行》看似在叙述一次纯粹意义上的精神艳遇,但是作者又并没有将这种艳遇仅仅悬置于空洞的精神之中,而是让它不断地往返于风清扬的肉体欲望与内心梦想之间,在那里徘徊、停留、左冲右突、启承转合,甚至还不时地迸发出一些浪漫性的生命火花。直到最后,艳遇的肉欲气息终于被成功地消解,风清扬与李慧珍也进入到一种精神交流的淳朴境界。面对这场情感的自我波动,风清扬深切地体悟到:“有些事,你没做等于做了;有些事,你虽然做了,其实就跟没做差不多。”我以为,这句话不仅是对人物情感历程的巧妙总结,也生动地道出了某些人生的真谛。
金仁顺的《水边的阿狄丽雅》,盛可以的《TURN ON》以及潘向黎的《我爱小丸子》虽然不一定有多少艰深的思想内核,但是它们却在一种轻快明净的叙事话语中,鲜活地展示了一些都市女孩的生命情态。这些现代生活中的都市丽人,她们的爱恋,既有浪漫的质色,又有务实的前提;既有夸饰的时尚色彩,又有真切的情感力量;既有率真坦荡的秉性,又不失含蓄自尊的品位。但我更看重的,还是她们在叙事上的处理方式——她们都凭借自身特有的机敏和智慧,准确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生动之处,然后不断地将它们推入想象的纵深地带,让它们饱含着鲜活的浆汁,跃动于叙事的整个过程之中。像《水边的阿狄丽雅》中“我”对自己经历的巧妙转述,《TURN ON》中对煤气灶开关的生动演绎,《我爱小丸子》中对动画片《小丸子》的特殊感悟,不仅将人生中的许多无奈和伤痛进行了成功的遮掩,而且让人物在这种隐喻化的叙事中真正地鲜活起来——这种鲜活,不仅是一种灵动,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真切,是一些跳动于眼前的生机勃勃的精灵,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理想形态,以一种状态化的方式呈现了生命应有的鲜嫩感。
短篇的魅力是永难阐释的。而这,也许正是短篇所具有的特殊审美价值之所在。鲁迅先生曾说:“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底的文学之旁,短篇小说也依然有着存在的充足的权利。不但巨细高低,相依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8我以为,这段话也道出了短篇的某种真谛。
最后,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很多作家和编辑朋友表达我的深深谢意。他们不仅向我积极地推荐了大量的备选篇目,而且在编选过程中也不断地给了我很多的支持。事实上,没有他们的大力相助和配合,仅就我个人的阅读视野,我不可能顺利地完成这个选本。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遗珠之憾定当难免——尽管这是任何一种选本都将无法回避的事实。
1林斤澜《谈“叙述”》,《小说文体研究》第2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3巴乌斯托夫斯基《论短篇小说》,崔道怡等编《“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第279页、第292页,工人出版社,1987年。
45汪曾祺《关于小说语言(札记)》,《小说文体研究》第3页、第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6汪家荣选编《法国二十世纪中短篇小说选》第814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7此点参阅了罗强烈《短篇小说:发展中的文体》,《小说文体研究》第30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8《〈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三闲集》,《鲁迅全集》第4卷第13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