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佚名
研究,这是后续培训的关键。所谓“以校为本”就是专家、理论工作者、教研员和教师一起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研究表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为了保证校本培训能持续、有效地开展,应当强调同伴互助和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新课程还提倡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提高。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有利于改变个体独立无助的现象,变个体之间的竞争为集体的合作。”
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合作可以构建新型课堂:合作更能激发冒险、创新精神,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因为创新和冒险精神取决于教师从其同伴和管理人员那里获得的专业上和人格上的支持。如果教师成员感受到团体的支持和认可越弱,就越依恋过去的方法和策略;反之,如果得到同伴的支持,则会使他更有勇气去脱离现状的安全,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可以这样说:新课程,从合作开始。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浅论
李先茂
(务川县务川中学,贵州 务川 564300)
“‘比较’是一切理解的思维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这一精辟之语,道出了“比较”的价值所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将“比较”有机地介入,其益处也是多方面的。
1 “比较”有利于知识点的突破
在教学茅盾的《白杨礼赞》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这类文章创意写作的知识点,应与陶铸《松树的风格》作以比较。在两相比较中,就会发现两篇散文尽管内容不同,写作时代不同,写作意图不同,但从表达方式来看,却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从具体事物的描写中引出其象征意义,歌颂某一种精神品质:在结构上都是先咏物,后抒情。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不仅对两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写作这类散文在表达方式和铺展文笔上也有总体轮廓的把握。
又如在引导学生掌握小说和散文特点的教学时,把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与茅盾同志的散文《故乡》加以比较,从中让学生了解鲁迅《故乡》的主题表现,是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来实现的,即通过“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等情节的叙述,从中塑造了闰土等人物形象,从而表现了“我”的故乡越来越不如以往,以此放大开去,让人们看到在“三座大山”压榨下的黑暗中国的广大农村日趋衰败的现实。茅盾《故乡》的主题表现,则是通过叙写我(作者)在故乡的所见所闻,从而展示了故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以此歌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新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好形势。通过这样的比较,引导学生得以深入课文领其风骚,从而又有机地突破了小说和散文特点的掌握。
2 “比较”有利于疑难点的突破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知新易,要指导学生掌握已知难。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学生面临知识的大海在深入探进,得知的新东西也随之增多,在这增多的堆积层里往往被弄得混淆不清,于是陷入糊糊涂涂的陷井难以登踏,当然对已知而未把握实质的东西要想牢牢地掌握就困难了。对于这困惑的突破,关键要采取有效方法,去亮出混淆物的特点,不致鱼目混珠。对此,善将“比较”介入其中的教学,可收易教易学之“双便”。
如“借喻”与“借代”本是一对易混难辨的修辞格,要让学生能区别并掌握二者,可以举二者之例书于黑板上,抓住它们的构成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得知前者形成于“相似性”,后者形成于“相关性”,以此抓住特点去区辨,就便于牢牢掌握了。在突破疑难点时,进行比较点示,不仅让教师教得言简意赅,而且使学生学得有底有实,获得突破的良好效果。
语文教学,要有机地培养学生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阅读作品,分析内容,解决问题等能力,这是一大难点。在学习课文时,介入“比较”,是会起到重要作用的。为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在教学《祝福》、《边城》、《荷花淀》等课文时,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对祥林嫂、翠翠、水生嫂进行比较,加以研析,让学生得知: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毁灭。鲁迅立足当时的社会环境,在作品中成功地刻画出充满人生悲剧的祥林嫂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充分地暴露了封建礼教摧残广大劳动妇女,灭绝人性的社会现实以及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生活在封闭的农村,总是冲不破孤独寂寞的墙垒,最终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作家沈从文立足于不满庸俗化的现代城市文明,把湘西质朴的乡村作为他理想的世界,于是在《边城》里把翠翠刻画为那么一位纯真、美丽而又充满爱情悲剧的女性形象。透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充分再现了湘西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的形式”,表现了边城人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以此表达了作者对质朴人性美热烈追求的思想感情,这种追求让人们看到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孔犁《荷花淀》中刻画的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革命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位抗日战士。作品通过水生嫂这个典型形象,反映了“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充分表现出抗日军民在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歌颂了我党正确领导的伟大抗日运动。可见作家的创作源泉是现实生活,创作出的作品是反映特定现实生活的。因此,《祝福》、《边城》、《荷花淀》中的祥林嫂、翠翠、水生嫂虽然同为中国的劳动妇女,但是她们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历史现实有异,于是各自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通过比较研析,让学生从社会的联系上,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得以阅读理解作品的培养。
3 “比较”有利于学生作文指导的突破
如为了开导学生如何随意下笔作文,可以抓住几篇课文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得知,作者写作的目的不同,因此写法有别。也正是这样,使其成品
[1] [2] [3] [4] [5] [6] [8] [9] [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