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积极引导教师多元反思 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郑 刚 王合义




  编者按: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
  
  1 问题的提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倡数学教师反思是近年来国外盛行的师资教育方法之一。如LM维拉、JW布鲁巴赫等都是西方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部大力提倡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认为培养教师临场探索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改善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并把反思列为课程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如熊川武等对反思进行了深刻研究,提出了反思的基本理念,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是值得借鉴的。但是仍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空档,并且反思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千人一律,有着其实际的困难。
  
  1.2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在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特别注重教师在认识和理论上的提高。与此相应,学校比较重视让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热衷于请专家作报告,让教师脱产进修,教师的学历达标。毫无疑问,这些做法确实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笔者逐步认识体会到并尝试进行着更为重要的一种途径,这就是帮助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1.3研究的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数学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师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自觉性。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些新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
  2)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师教学科研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教学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对教学中发生的诸多事件能予以关注,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教学研究对象,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3)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教学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也指向团体。在团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
  
  2 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反思数学教学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数学观。积极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努力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证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其次,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制于数学观,不同的数学观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学时眼中无人,心中无人,学生是模仿教师,反复机械训练的机器,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新时期的数学教育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着重考虑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数学和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的美感,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造等,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会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那才是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这也正是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2)反思备课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反思备课又是备好课的前提,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反思对备课的认识。
  教师要上好课,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是教师备好课,正好比感人的话剧,前提要有感人的剧本。杰出的课堂,需要充分的备课,教师没有备好课是不应该不负责的走上讲台的,正如严肃而负责的演员不愿接受质量低下的剧本去演出一样。但目前有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备课的错误言论,有属缺乏教学经验的,有属忘却职业责任的。现摘录如下,以供反思。
  有教师常这样说:“教材简单,无啥备头,照书本讲,依书本练就行了。”这些人备一节课花半小时都嫌多。有某教师的教案十分精简:“讲例1~3,做习题1~5。”整篇教案不足二十字。更有甚者,书本上划几个记号,就算备好课了。
  分析与反思:这种人难得细想,教材虽简单,但其内涵、外延极丰富,需要教师帮学生深入挖掘,从而透彻掌握教材,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发展智能又是一个飞跃,更需教师对学生点拨、指引和训练。写简案是完不成这些任务的。笔者曾调研过近百位教师的上课及教案,发现好课率与详案率有高度的正相关,说明备详案是上好课的必要基础。
  有教师这样说:“多买几本《教案集》,备课上课照抄就行了。”这种人备课所花时间不多,且笔记详细、工整、甚是好看。有时备课嫌抄烦,干脆就拿《教案集》走上讲台。
  分析与反思:这种人多的是模仿,少的是能动创造。别人的优秀教案是别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决不应代替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别人的教案,决不应完全照搬。因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别人再好的方法也无法预料每个教师自身的能力实际和他所面临的学生实际。
  “年年教,年年写,没有必要,拿旧教案上课照样行。”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有的虽然不是旧教案,但仅是一案多本而已。
  分析与反思:这种人迷信旧案、以旧代新,不仅行动上表现惰性,思想上也表现僵化,不求进取。这种人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墨守陈规。以不变应多变,必定上不好课,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 反思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上课而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有效上课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反思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设计的各环节进行再思考它们的计划性与应然性。
  首先,要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注定打败仗。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对教学目标这一概念认识不清,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乱运用,有的甚至以“要点”,“知识点”代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指向学生而是指向教师,诸如这样的叙述:“培养学生……”、“教会学生……”、“使学生掌握……”等,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者仍然是把教师当作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目标设计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反思以下几点:①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在对目的进行具体细化后,目的才会变成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表示的,而教学目的是一种应然状态的理想,一种方向、指针,而且还隐含着可能无法实现的意思,时间跨度也比较长;②“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些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的,不能直接作为教学目标,只有具体细化以后,才能转化为学生学习预期所能达到的结果,才能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③教学目标通常是策略性的,可观察、测量、评价的。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不要笼统地讲“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而应具体明确“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会“运用”到什么样的水平,是“熟练运用”“灵活运用”等;④教学目标的设计做到既有层次性,又要有全面性与开放性。例如“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教学目标可设计成:理解并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作指数函数的图像并利用性质判断数的大小;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