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面向创新型甘肃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作者:王永斌

面、市场需求及生产条件、工艺条件了解不够深入,从而产生了科技成果未必是市场期盼的对象,相当一批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有关专家统计,我国高校所鉴定成果中,至少有30%属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即使是一些高水平的成果,有相当一部分尚属实验室技术,还需进行中试,才能进行规模化的工业生产。有些成果虽然本身成熟了,但还缺乏配套技术,在实践中还是难以转化。高校的科研活动通常以申报硕士点、博士点和学科建设为主要目标,难以按统一的科技创新目标凝聚和集成相关创新活动,集成创新能力弱。
  
  2.4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少,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没有统一的符合市场要求的能将整个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并向区域内所有高校提供所需科研设备、科技文献资源等方面服务的区域协调机制。各高校的创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科技文献资源、科学数据资源、专业技术资源等科研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司空见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各单位各自为阵、封闭使用。这就导致一方面,创新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许多创新资源闲置,派不上用场。各高校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布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突出。科技创新资源总量不足与大量闲置并存。
  
  2.5 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严重匮乏
  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科技人才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主要力量,科技进步和创新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而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在科学领域有重大影响的领军人才匮乏使得甘肃高校一直难以摆脱受制于人才的困境,严重阻碍着高校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队伍的总量不足尤其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产业等高技术领域的人才紧缺,不能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人才流失的现象还未从根本上解决。
  
  3 甘肃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
  
  甘肃高校科技工作要为创新型甘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必须提高科技水平,增强为创新型甘肃建设服务的能力。从目前甘肃高校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高校科技资源分割、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研究开发等问题,全面激活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潜力是关键。
  
  3.1 充分认识高校在创新型甘肃建设中的使命,不
  同高校应在科技创新链中找准定位
  高校在服务地方发展和区域发展中,可以发挥多方面、多层次的重要作用,既要能“顶天”,又要能“立地”,在三个方面可以大有作为:解决科技难题,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解决影响区域发展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共建科技平台,搭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平台,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培养创新人才,把科学研究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教学师资和培训资源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建设创新型甘肃,为高校发展提供了重要空间。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历史阶段,甘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要依托本地高校科技创新,解决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高校是创新型甘肃建设中不可替代的、日趋显著的生力军,是知识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在培养创新人才、产出创新成果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要充分发挥知识密集和高新技术创新的源头作用,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进一步把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和能力与甘肃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基础科学和高技术研究前沿具有的独特优势与巨大潜力,在集成的平台上把高校的科技成果、技术力量和创新人才等资源与甘肃科技经济社会有机融合起来,促进高校融入甘肃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型甘肃战略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
  目前甘肃高校可以分成三个类型:第一类是研究型大学,只有兰州大学一家,应该在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发展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类是以本科教学为主的院校,如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在以教学工作为重心的同时,应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主要以应用型科研项目为主,面向甘肃经济建设主战场和地方经济的研究;第三类型是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和行业具有天然而密切的联系,负有面向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开发、革新以及推广应用技术的责任。各类高校的职能都是育人为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区别在于科研和社会服务所占的比重不同,在找准自己定位的基础上追求高质量、高水平,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自己的“绝活”。
  
  3.2 建立有效的凝聚机制,立足全省,拓宽视野,
  加强横向合作研究,力争集成创新
  当代科学的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综合和相互渗透,这种趋势不断产生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大团队,就不能搭建大平台、争取大项目,也不能取得大成果、多出快出人才。因此,无论从甘肃的省情和高校的实际出发,还是从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考虑,都必须把创新团队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由于科研项目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组织科研团队、产出重大成果、培养学术人才,是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与研究机构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广泛联合协作,对高校及其教师和科研人员来说既可以促进新型交叉边缘研究的产生和发展,又能促使科研人员开阔视野、贴近实际,还能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高校之间或者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强—强”合作,有利于发挥高校整体优势,争取重大项目,促使科研上水平、上档次、出大成果。因此,应该在各高校之间、高校与研究机构之间,以各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为纽带,增强相互间对学科、人才优势的了解,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集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集成,在集成的平台上把各高校的科技人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甘肃省高校在大学科方面的集团军和人才群体,发挥整体优势。同时,要力求深入甘肃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使科技项目更贴近、更符合甘肃的实际需要,把高校的强大科技“势能”转化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
  
  3.3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学科整合和技术集成,
  全面释放优势,形成新的创造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高校科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科技资源有序整合的基础上,应以自身优势为着力点,创新机制,理顺关系,把优势转化为推动力和创新力。
  第一,必须激活现有资源,以资源整合为支撑点,建立联合、开放、流动的科技工作运行机制,把分属于不同部门、机构的科技资源形成合力。一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