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论发展性教学合作学习的六大特征

作者:高向斌




  1.以制度小组为主体的合作学习阶段
  所谓制度小组,是指在学校学习中,由教师或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班级中学生的不同情况而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定的学习小组。它是一个有别于学龄前儿童之间或非教学情景下儿童之间自由选择伙伴进行游戏的“自由小组”或“自由群体”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学习小组制定出自己小组的名称,小组学习的目标,小组活动的规则,组员之间相互了解各自的情况,并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个体在活动中初步产生对群体的认同,感受到作为“自己小组”一员的归属感,以“自己的”小组为单位与其他小组建立一定的联系,以小组间的竞争促进“自己小组”的学习活动,证明“自己小组”的威力。教师则除了教给学生一般的合作技能和规则外,还提供教学内容(知识、方法、问题等形式),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状态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在此阶段,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运行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参与、鼓励和及时指导。学生的合作行为处于尝试、体验、和初步形成阶段。小组成员对小组来说处于完全开放状态,而小组之间则处于半开放状态,从班级整体来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是该阶段的主要活动方式。
  2.班级中多元化合作小组共存的合作学习阶段
  随着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受到根本的冲击。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合作探索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只限于制度小组的合作学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就必然会出现一些以兴趣爱好相同、探索能力相近的学生所自发地结成的类似“XX科学探究小组”的“自由小组”。这些“自由小组”在进行探索活动时,往往根据所探索领域的特殊性,把特定学科的教师请为他们的“导师”,在活动过程中为他们提出探索的建议或指导性意见,他们的探索成果也往往要在班级中予以展示,把自己的成果与全班同学共享,同时也接受一些批评和建议。同时,制度小组在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活动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就形成制度小组和“自由小组”并存的丰富的合作学习活动。而且,随着这种活动的深入,学生的民主化意识也相应地得到提升,对班级管理模式也提出挑战。班长在班级活动中将失去其往日的权威,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的自主管理将取代原有的班长制管理模式。班级管理将走向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方式民主化、管理目标数字化、学生活动立体化的新格局。
  3.学生合作行为的初步社会化阶段
  随着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合作互动对象必然也必须进一步扩大,以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学生除了继续保留在班级教学中的制度小组、课外探索的“自由小组”等合作学习形式外,把合作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全校范围(甚至更大的社会范围)内。由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组成如“文学社”、“数学社”、“创造者协会”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些社团的活动范围就可拓宽到学校之外,与社会建立一定的联系。这种团队有一定的行为目标,定期进行团队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体验自尊,体验不同层次合作的境界,对自己的合作能力在更大的空间中进行验证和提炼,使之进入初步的社会化阶段。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合作学习的环境,使自己成为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和高度合作能力的公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