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从《草船借箭》案例看语文研究性学习
作者:辛晓明
生: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
生: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胆小如鼠、生性多疑,这是一种嘲讽的笑,一种鄙视的笑。
生:诸葛亮还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是一种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师:同学们,诸葛亮这一“笑”,“笑”出了他的本事,更“笑”出了他超人的智慧,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教师随机让学生思考“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使学生的认识更明确周输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等等。)
思考:进入文本深层,领略语言的魅力,离不开对文本内蕴点的玩味。它往往是突破或深化感悟深度,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王老师在教学中适时(学生已了解了文本主旨)拈来一个“笑”,让学生在移情中进一步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及其根源,感受周瑜不如诸葛亮的症结,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悄然定向,语文“三维目标”和谐整合。此时的研究,是思考,是感慨,是陶冶,是个性的创新表达,是语文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天然融合。
六、课内思索与拓展探究整合
师: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先生真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生齐答想。)
师:下课!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
思考:教材只是个例子,课堂只是个引子。语文课堂终究只有走进生活,语文教学终究只有促使学生走上自主提升语文素养之路,才能提高效率。课末,王老师如此做,我相信,学生不仅能找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原因(实际上是验证,课堂上已经有感悟认识),更能迁移方法,从更多人物里读出更多的意味更多的收获来。把学生引向语文生活,引向思索探究与主动学习的天地,学生将学得更主动,收获更丰厚。
语文研究性学习既是语文学习的策略,也是语文学习的形态。研究与语文原有的感悟等学习策略融合,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灵动,更深刻。学生在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研究意识与能力也会同步增长。当然,语文文本形式多样,每篇课文怎么教,具体的策略必然丰富多彩。因此,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如何扮演,也同样是灵活可变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抓住语文言语学习的根不变,抓住“三维目标”整合的魂不丢,语文教育就必定在探索与实践中走向不断的自我超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