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

作者:汤春燕




  【案例4】如一老师在进行《小数的性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从特殊的1分米=10厘米=100毫米中,引出0.1米=0.10米=0.100米,然后再举0.2与0.20,0.3与0.30,0.4与0.40,0.5与0.50,0.6与0.60……,让学生来证明它们是否相等,既可用长度单位,也可用阴影部分来表示,证明确实相等;然后再举一般的例子如0.45与0.450是否相等,用刚才的办法开始显得有点麻烦,那怎么办?你还能找出理由来说明吗?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深入。从数的组成看,0.45是表示4个十分之一和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0.450也是表示4个十分之一和5个百分之一和0个千分之一组成的,加不加0个千分之一,大小肯定是相等的。从而让学生再随便写出一个分数,如5.05与5.050,学生同样可用数的组成加以分析。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当要让学生证明0.45与0.450是否相等时,学生发现用长度单位与阴影表示比较麻烦,这时老师适时地追问引领、指引回望,让学生的反思触角迈向深入,从而从深层次上理解了小数的性质。
  这种指引回望,引导学生在追溯过程处反思也常常用于课堂小结或总结中,比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结束时,我们可以提三个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这里面,有哪些值得积累的学习方法呢?借助这样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全课学程进行内容、方式、策略等三个层面的反思,这样的过程追溯必将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由“草率”迈向“成熟”。让学生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得以回顾,学法得以强化,经验得以巩固。
  
  五、亲和评价,引导学生在“寻找错因”处反思
  
  课堂是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在我们的课堂中往往会因为学生思考问题的片面、或审题的点到即止、或解答的粗心大意,造成学习活动或作业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再加上学生常常忽视对解答结果的反思,因此结果有违实际、数据出现差错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教师应结合错误特点巧设思辨情境、给予亲和评价,帮助学生剖析错误、反思成因,进而增进数学知识的掌握深度。
  【案例5】《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片断
  练习题:小强带着15元钱购买了4瓶牛奶,牛奶每瓶1.5元。剩下的钱买矿泉水,每瓶2.5元,可以买多少瓶矿泉水?
  生:(15-1.5×4)÷2.5=3.6(瓶)。
  师:同意吗?
  生(合):同意!
  师:是吗?看来,要把一整瓶矿泉水拆开来卖啦!
  (学生们一愣,然后立即观察自己的解答过程。稍后,他们会心的笑了)
  生1: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买到3.6瓶矿泉水。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可以买3瓶矿泉水,还可找回1.5元!
  生2: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不仅要正确计算,同时也要保证解答结果符合生活现实。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学生对于自己基于正确计算的解答结果充满自信,而事实上,这一解答结果已经背离了生活常识。于是,教师以一句看似玩笑的亲和评价,指引学生反思感悟了解答结果的问题所在,同时又收获了“问题解决要符合生活现实”的价值思想。
  “学会反思”并非一朝一夕能短期达成,它需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一以贯之”的耐心坚持予以培养,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反思”,最终达成新理念下“学会学习”的至高境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