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谈试卷创新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作者:王 琳




  一、试卷的新走向
  
  课程改革了,课本变了,课堂变了,试卷的脸也在悄悄地变。
  
  1.走向人文
  较之以往,试卷不再是一幅冷冰冰的面孔——比如卷头:“亲爱的小朋友,我们又见面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你们一定又掌握了许多知识,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成功!”比如卷尾:“你真能干,全部完成了,要细心检查一遍哟!”或者是:“这么顺利做完了,你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有时还在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一些提示语:“警告:此处地雷多多,看清要求,以免触雷!”这样的“警告”那么风趣,那么有人情味,学生当然乐于接受。
  很多试卷,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在变。如“说话”题:快到春节了,你肯定有很多话对爸爸妈妈或是在远方生活的亲人说,像秋姑娘一样(本学期学过一篇课文《秋姑娘的信》),把这些话写在下面的树叶上,让树叶把你的问候带给亲人。再如“词语归类”题:“小朋友,你看,这些词语娃娃贪玩,天黑找不到家了,都急哭了,你快帮他们找到家,把他们抄写在他妈妈的后面。”情境真实、话语亲切、图文并茂,形象地明确了试题要求,减轻了应试的恐惧心理,增强了思考的兴趣,调动了答卷的主动性,在“玩”中轻松地“考”。——让学生没感觉到在考试的考试,是最人文化的考试,让学生看着不像试卷的试卷,是最人文化的试卷。
  试卷的人文走向,还体现在照顾学生的差异上,几年前听有的学校介绍他们的考试改革,对其中的一项印象一直很深,那就是一次考试准备难度不同的几套试卷,这份试卷不及格,就再考另一份,直到考及格为止,直到考出满意的分数为止。这样的试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考出了信心;这样的考试,走出了试卷只用于评价的误区,真正发挥了考试的激励功能;这样的试卷,把关怀的目光投向了弱势群体,这是一种更真实的、更高层次的人文。
  
  2.走向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作为具有教学导向功能的试卷,必然也要体现与生活的联系。围绕着“生活数学”理念,数学试卷中加入了“实践”题,它作为数学试卷的一大版块,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其内容包括一切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测量、统计、消费……不光要会用数学,而且要用好数学,如:今天是小红的生日,他邀请了小林等9位好朋友到肯德基餐厅。每位小朋友都要一杯大可乐5.5元,一包大薯条7.5元,一个鸡腿汉堡10元,小红算了一下,急于要付230元。小林看见墙上挂的图片说:不需要230元。你认为至少要付多少元?(墙上的图为:套餐:鸡腿汉堡+中可乐+中薯条共17.5元;再加2元,中薯条换大薯条,中可乐换大可乐)
  语文试卷中,也能看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有的试卷开设了“生活链接”栏目,如六年级的一期“生活链接”就分为“走进广告语”“走进短信”“走进提示语”三个系列题,先让学生欣赏精彩广告、欣赏经典短信、欣赏富有童趣的警示语,然后尝试创作。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那“生活链接”栏目也就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焦点事件、购物旅游、邻里相处、衣食住行……有的试卷虽不专设“生活”栏目,但“生活”渗透在整个试卷中,如:
  在生活中,同样要表达一个意思,有人能把人说“跳”,有人则能把人说“笑”。你听
  小明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1)你听出了刘阿姨说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小明,应该怎样回答刘阿姨:________________
  让试卷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试卷,对学生来说,不再是单纯、机械地考课本,考的是身边人、身边事,那么亲切,那么轻松,语文变得那么生动、那么富有情趣。指引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语言、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学会理解生活语言、学会运用生活语言,这样的试卷是生活化的试卷,是落实大语文理念的试卷。
  
  3.走向开放
  试卷的开放,首先表现在试题内容向生活、向社会的开放(前面已经说明,不再赘述)。
  试卷的开放还表现在试题答案的不惟一上。且不说习作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很多考查学生阅读积累、阅读理解的试题,答案也都不是惟一的,如:
  例l.写出几个描写神情专注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例2.为以下两位人物写一句评价语:哈尔威船长:___________
  聂荣臻将军:_____________
  例3.读了上面的短文的题目后,你有问题吗?读完后你找到答案了吗?
  我的问题:____________我的答案:___________
  开放的试题,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独有的积累范筹,尊重学生对语言的个性化的理解,答案变得丰富多彩了,考试变得充满创造了,试卷变“活”了,语文变“活”了。
  
  4.走向综合
  这是一道五年级语文题:
  下面是王明写给舅舅的一封信,请你读一读,把有问题的地方修改一下。
  舅舅:您好!
  6月10日是我16岁诞辰,妈妈叫我写信给您,请您来家吃饭,我还有许多问题想向你指教,希望您一定过来。余言面谈。
  此致敬礼
  2005年6月1日
  完成这一题,学生要纠正用得不当的词语,要修改书信的格式,还要改变一些语句的说法,以符合写信人的身份和双方的关系。它不光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推敲语言、运用语言、口语交际的能力,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再如(六年级语文卷):
  有位同学做了一项调查统计:
  
  (1)这张表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假如你看到有人做题时在课桌上打草稿,你会怎么劝说,使他改掉这个习惯呢?
  此题涉及多门学科:语文、数学、品德。观察分析表格、依据数据获得信息是数学方面的;依据信息得出结论,认识到应该爱护公物,这是品德方面的;表达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劝说是语文方面的。了解了客观的数据,提高了认识,心中涌动着“要爱护公物”的情感,后面的劝说就会是有理有据的,就会是发自内心的,就会是言情并茂的,这样,语文考题就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情感目标不光落实在课堂上,也落实在考卷上了。——学科的有机整合,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痕地融于一体,这应该是试卷“综合”要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试卷创新的注意点
  
  应该说,以上种种试卷变革的走向与新课程的理念是相一致的,在沿着这些走向运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人文”是真正的人文
  面对着试卷上的“人文关怀”,很多学生(尤其是高段学生)和老师都提出质疑:考试永远是考试,加上那么几句话就不紧张了吗?最后不还得看分数?是的,我们也发现,有些试卷只是给题目换个说法,或者仅仅在开头、结尾说几句“好听话”,内容上依然是老一套。比如:题目换成“同学们,让我们来闯词语关,你一定能成功”,接下来:(1)看拼音写词语。(2)组词。(3)写反义词。如此的人文关怀,是虚情假意,如此的试卷改革,是形式主义,是纯粹的赶时髦,哗众取宠,是“穿新鞋走老路”。真正的人文化的试卷,追求的是考试内容的变更:少一点毫无意义的死记硬背,多一点理解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少一点课本的“原装”,多一点贴近生活的变通,少一点超出目标的“高难障碍”,多一点适合学生年段特点的“一般斜坡”,配之以活泼轻松的呈现形式,学生才能从心底接受这种“人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