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任务教学法核心问题新探

作者:曾文雄




  任务教学法的实证性研究还不够广泛。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来看,任务教学法的实证性研究不多,而且其广度和深度都不够。例如,国外的Foster & Skehan只调查了有无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完成个人信息交流任务、叙述、作决定任务对学习者的语言流利性、准确性和语言的复杂性的影响。笔者认为,要做深入的研究,才能获得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三、任务教学法的出路
  
  任务教学法以任务为单位来制定大纲,实施教学,但在任务实施的过程、实施的原则、任务的选择、任务的设计、任务的分级、任务结果的评估、语言意义与形式的平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参与交际的机会与交际机会、认知的发展、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交际策略、任务的动机、任务的目标和处理等方面需要在大纲中进一步的明确,做出更具体的阐述,使任务实施更趋系统化,更具操作性、科学性。
  明确任务的构成要素,制订实施任务的有效模式与实施原则。作为任务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任务,它应包括以下的过程要素:目标、内容、程序、输入材料、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情境。至于任务的实施,可以结合Skehan的实施原则,强调:(1)选择合适的语言结构;(2)任务的选择符合应用标准;(3)任务的选择和排列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协调发展;(4)通过调节学习者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强调语言形式;(5)定期进行学习效果的“盘点”。任务的实施阶段可以划分为(1)前期任务:介绍题目和任务;(2)执行任务:选择任务、计划和实施任务、报告;(3)后期任务:注重语言形式、分析结果、强化练习。实施任务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并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的等进行调整,并尽量注意平衡语言运用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使语言表达平衡发展。
  制定可行的任务设计与排列措施。任务设计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反应原则。即任务要包含处理信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反应、协商、争论等;(2)交际原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要有真实的交际机会和行为;(3)复杂原则。即任务要有难度,有一定的复杂性。(4)真实性原则。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5)形式功能原则。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6)连贯性原则。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7)可操作性原则。任务设计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8)实用性原则。(9)趣味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总而言之,设计的任务活动要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要有利于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的任务的排列与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
  在处理以意义表达与形式注意的关系前提下,提高注意语言“形式”的意识,改进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交际性的任务内化语言,学者们也一再强调,在实施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语言学习不仅要把焦点放在意义上,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注意语言形式。可是,处理这种平衡关系的方法主要是发挥老师的能动性和创作性,并对问题做出主观的判断。显然,这样的处理方法比较随意而又缺乏系统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提高注意“形式”的意识,而这种注意不是简单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反,我们应该在超越句子结构之上的语篇、语用层面上的交际中培养学习者的“形式”意识,使学习者获得合乎语篇、语用和正确语法的语言产出。在注意语言形式和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意任务的目的性,使任务活动适合学习者的认知与记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准确性、流利性、语言使用的多变性或灵活性(复杂性)得到全面发展。
  制定较合理的任务评估手段。对任务和任务的实施,我们必须对其做出分析和评估。虽然现阶段我们缺乏分析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但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助交际教学法、折中教学法以及二语习得等有关理论对任务进行分析,综合这些理论、互补长短以更好地进行任务分析、任务选择和任务排列。我们可利用语言的流利度、语言使用的宽度与复杂性以及准确性评估任务的结果。Robinson提出,以任务为本的标准参照系统测试方式和参照能力测试进行任务评估。笔者认为,真正的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是以任务为核心,把它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测试项目的选择从任务出发,测试工具的编写以任务为基础,测试所要评定的是应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而且我们可以综合上述各测试的方式和标准,以更好地评估任务的效果。
  根据实际情形实施任务,对任务式教学法实施的可靠性做更多的验证。在任务教学法的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教学要注意平衡意义与形式;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如学生的能力、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等渐进地推行任务教学法。这些很大程度要靠教师来判断和执行,但我们要对教学做总体的系统规划,要求教师积极而又适度地引入相关教学流派的教学方法,去修正、补充和创设更合适的任务,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任务这一概念不仅仅是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许多非语言学科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目标、学习进行的方式、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甚至学习成果的表现和评价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有效教学途径,体现中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人才培养理念。我们应在实践应用中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持正确的态度,把握该理论的实质,不断深入研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语言教学服务。
   (责任编辑孙海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