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教师人格面具:一个两难的教师心理问题

作者:杨 多




  
  教师人格面具的形成有其社会方面的、教师个人方面的深层原因,并非完全由教师的个人意愿所决定。
  从社会角色理论来看,教师人格面具是教师角色适应的典型反映。角色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总是在扮演一定的角色,这种角色是社会规范和期待的,也是角色扮演者所意识到的。扮演某种角色,就应遵循与之相应的角色行为规范,表现这种角色的人格特征。作为教师来说,就应该有良好的教师角色形象,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否则就会招致社会的批评和自身道德良心的拷问。即是说,社会要求教师扮演为人师表的角色,教师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这种神圣职业形象的要求,不得不因此而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真性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师生关系和社会环境关系要求教师在一定范围内超出‘自我’,做一个教学情境中的‘我’而不完全是自然情境中的‘我’”。同时,角色的扮演是与情境紧密联系的,情境发生变化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如果不能及时地转换角色,则不能适应新的情境。如果一个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仍然以教师身份自居,处处表现出教师职场人格特征,这种表现即使是非扮演性的,人们也会对他敬而远之,他会因此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处于被拒斥的尴尬境地。
  总的来说,教师人格面具的使用既受其社会性动机的驱使,也受其个人性动机的支配。由此笔者认为,社会所要求的教师人格与教师真实人格存在差距是教师人格面具形成的根本原因,教师人格面具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质所决定。
  
  四、教师人格面具的正确对待
  
  在新课程实施中,正确看待和恰当使用教师人格面具,调适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加强教师基本人格品质培养,是消除教师对教师人格面具“两难”的心理困惑的重要方式。
  1.科学认识教师人格面具
  (1)正视教师人格面具问题既然教师人格面具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对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教师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我们就不能无视这个问题存在,或掩饰这种事实,而应深入探究它的实质、成因以及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和方式,并充分发挥它的正面影响,减少它的负面效应,以更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转变和专业成长。
  (2)不要对教师进行简单的道德评价。用教师就应该表里如一地对教师人格面具问题进行道德评判,把教师使用教师人格面具视为教师虚伪,是不恰当的。同时,对合格教师的人格形象也不宜神圣化,社会应给予教师以必要的理解与宽容,使教师有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有一定的工作和生活的自由度、安全感,否则不利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恰适扮演和良好教师人格的塑造。
  2.恰当使用教师人格面具
  我们认为,教师的真诚首先应是一种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明智的选择,而不是完全的自我表现。当教师的真实人格与职场人格、内在师德与外在师表存在差距时,恰当地使用教师人格面具是必要的。
  (1)不要把那些不符合教育要求的个人特征带入课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不应是随意的、完全自我的,而必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形象去陶冶学生,必须对那些不符合教育要求的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兴味、言行等加以收敛。
  (2)教师人格面具的使用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否使用教师人格面具,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准。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这也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教师应按社会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是否使用教师人格面具;适度性原则,教师人格面具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使用到何种程度为宜?有人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如实地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想法和情感,诚实地对待那些影响学生知识和生活的教育过失,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真实的‘我’,但教师又要善于对自己可能产生的负性情绪如沮丧、失意、绝望等加以调控和掩饰”,我们认为,教师人格是多重角色特征的复合人格,教师人格面具的使用,要视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而言。一般地说,在正式教育场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适当强化教师人格面具,在日常生活和在课外活动中需要适当弱化教师人格面具;在学生自觉性降低、学习松懈时需要适当强化教师人格面具,在学生自觉性增强、学习主动积极时需要适当弱化教师人格面具;在学生骄傲自大、目无组织纪律时需要适当强化教师人格面具,在学生自卑胆怯、过分拘谨时需要适当弱化教师人格面具等。总之,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境转换自身的角色,而不要把教师多维的工作看得单一了,把丰富的工作内容做得简单了。
  3.自觉加强人格修养
  (1)调适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
  新课程引发了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在这场重组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核心,每个教师都必须与新课程同行,实行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转换为什么角色,就必须表现为相应的角色人格,教师的角色适应与发展必然促使教师人格的重塑与发展。教师由传统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由单纯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就应该具有热情、耐心,民主、平等,富于智慧,勇于创新等与之相应的人格特征。显然,这种转换与重塑并不是全盘否定原来教师角色行为或对传统教师人格的全部抛弃,而是在保持其积极特征或因素的基础上,接纳新课程的新要求。
  (2)加强教师基本人格品质修养
  教师自身最基本的人格品质应是积极的、符合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人格面具的使用只能是有限的、不能是无限的。要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教师要加强平时对师德与人格的修养,要注意培养自己诸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工作负责,民主公正,沉着、坚定等教师基本人格品质,从而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真实的良好的教师人格形象。
  
  参考文献
  [1] 陈春晓.几条另类经验.班主任之友,2005(2).
  [2] 王松,张云.,当今时代与教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5]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刘永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