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研究

作者:赵 萍




  2.危机干预的实施
  危机心理干预即调动各种可以利用的内外资源,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制乃至消除危机行为,从而使现在的危机得以解决,使危机造成的伤害最小化。具体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接触处于危机中的人
  包括主动求救者和他人或机构转介的需要帮助者。
  (2)评估危机程度
  危机干预前需要准确评定危机对当事人的影响程度,了解当事人个性特征以及习惯的应对策略、社会支持系统等。评估内容包括情绪反应、认知反应、行为改变及躯体症状。
  (3)确定干预目标
  考虑到危机心理发生突然,干预需要限时、具体、实用和灵活多变,干预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个体能否正常生活、工作和交往。周围的人如何看待个体所处的状态等,有针对性地订立干预目标。
  (4)具体实施干预
  采取多种方法达到情感的宣泄,认知的扩展和修正,学习问题解决和应对策略,建立新的社会支持形式,恢复正常的社会适应功能。比如,我们对危机中的中学生,可采用以下危机干预策略:认真倾听和同感的回应;提供宣泄机会,释放心理压力;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增强信心;改变非理性的认识;探讨应对的后果;充分认识其自己的资源;协助受助者重新审视自身的问题需要;提供适当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给予希望和乐观的精神等。
  3.对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建议
  调查统计显示,近年来,校园内心理危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呈上升趋势。对这一结果,除了学生应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水平外,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影响学生心理危机反应的因素研究,我们主要从学生自身和社会支持系统两方面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学生应自觉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危机应对意识
  首先,应自觉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辩证地看问题,不因一时的挫折或失败而气馁,甚至作出过激行为。
  其次,要学会与他人相处,掌握一些人际关系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善于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善于理解和帮助他人,做一个善解人意,受人欢迎的人。
  最后,要学会心理调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善于悦纳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他人、社会现实。遇事要客观、理智。同时要学会适当宣泄,掌握一些缓解情绪紧张的方法,从而有效地缓解心理紧张,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切实提高自己在危机中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身心急剧成熟,使其社会关系网络发生了新的变化,对社会现象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从父母扩大到朋友和老师,他们从重要他人那里获得的社会支持具有可靠同盟、价值增进、工具性帮助、陪伴支持、情感支持、亲密感、自我揭露、冲突、惩罚和满意度等功能。对此,我们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①学校的心理教育应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口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问题的关注以及新出台的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学校心理教育被提上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全国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创办心理咨询室等。我们不能说这些活动的开展没有影响或起到作用,但效果有多明显,对学生而言,除了知道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外,究竟有多少学生能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度过心理危机和困境?对教师而言,他们又是否能恰当地给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帮助,使他们走出心理危机?
  2001年《心理科学》杂志在谈到学校心理教育的管理问题时讲到:凡心理教育搞得好的学校,都与校长的认识和组织领导不无关系。学校心理教育是个新生事物,它涉及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教材教法研究、投入的资金设备等,这些都需校长的重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首先就要引起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再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胜于治疗,学生心理问题若能及时得以解决,而不至于转化为危机,这本身就是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个重要手段。
  ②创造和谐互助的家庭学习和生活气氛,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空前膨胀,独立意识由朦胧变得豁然开朗,但他们又不能完全独立,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情感上,他们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从父母那里得到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这种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使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中显得尤为重要。许多研究都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结构等都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且能很好地应对心理危机的孩子,应从小加强修养教育、自制力与挫折教育。
  ③政府和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和社会作为一个宏观的大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它首先应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使全社会人们都要关注和关心心理健康问题,端正态度,正确对待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学生;其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大力进行平常的危机应对意识和能力训练,在危机时期,及时广泛地动员民众参与危机应对过程,并从物质、心理、信息及法律层面提供全面细致的救援服务。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2] 郑日昌.灾难的心理应对与心理援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
  [3] 叶一舵,申艳娥.应对及应对方式综述.心理科学,2002(6).(责任编辑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