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示范高中“示范”作用的偏差与纠正对策
作者:周如俊
1.“示范高中”体制沿袭了计划经济下重点高中模式——升学化。目前不少“示范高中”就是重点学校,它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20世纪80至90年代,重新恢复、层层设置、争相创办的重点学校加剧了中小学教育的失衡和升学竞争,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人为制造了一大批“差校”、“弱校”,严重违反了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教育公正和机会均等。同时,由于“示范高中”的“示范效应”,升学竞争层层下移,从高中下移到初中,进而下移到重点小学乃至重点幼儿园,这种异常现象使中国当代的应试教育登峰造极。
2.“示范高中”办学目的受“教育产业化”错误影响——创收化。进入新世纪以来,“重点高中”改头换面为“示范高中”学校,于是神州大地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一批“国字头”(国家级)的“示范高中”。这些“示范高中”名校办得好,实际上不是它的学校有什么高明的管理,也不是它的师资就很过硬,而是在所谓“教育产业化”的旗号影响下政府对示范高中的畸形的、夸张的大投入的结果。因此“示范高中”几乎没有不乱收费的,什么建校费、借读费……这样示范高中名符其实成为家长为子女大把“烧钱”的场所,结果出现了高额收费的“高价生”、“择校生”,败坏了教育的内在品质和风气。
“示范高中”教育乱收费问题所涉及的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它涉及“示范高中”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好教育的问题,涉及学生如何实现受教育权利,社会如何保证教育资源和机会公平分配的问题。如果不认真搞好示范高中教育收费,任由其乱收费肆意横行,那么将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3.“示范高中”乱收费——合法化。2002年,某权威媒体当年公布的“年度最赚钱的十大行业排行榜”上,中小学教育位居第九, 2003年再度“荣幸”地进入“十大暴利行业”榜,而且跃升到第二名的位置。就拿“示范高中”为例,目前“示范高中”收取的高额择校费或培养费已成了公开的秘密,相关部门也默认了“示范高中”乱收费标准。“示范高中”收入,一方面可减少财政对学校投入负担,另一方面“示范高中”也成了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经济收入”的支柱。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作了这样的调查,目前我国城市中学的人均年教育培养成本为2000~3000元,以一名学生一年要交数万元的择校费计,“示范高中”——重点校招收45名择校生的收益,就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年利润。正因“示范高中”存在对政府有这样“好处”,所以有的地方政府为“示范高中”制定可以收择校费的“政策”,这使“示范高中”择校费等乱收费披上“合法”的外衣。其实,“示范高中”高额乱收费本质上就是最严重的教育腐败。示范高中的教育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一个“触目惊心”所能形容的了。示范高中“示范”作用完全简化成了“乱收费”示范代名词了。
4.“示范高中”教育教学现代化建设——豪华化。目前教育现代化成了许多欠发达地区“示范高中”办学追求的“时髦”目标和重点校评估的条件之一。这些学校不顾本地经济相对薄弱、财力紧张的实情,动辄征地几百亩,大修楼堂馆所,猛建富丽堂皇的多功能厅、学术会议厅,同时不惜代价大规模添置各种教学设施。各学科实验室设备买来了,塑胶跑道修好了,藏书量也达标了。学校是华丽了,可是这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仍然不高。这种“示范高中”“硬件”现代化、办学水平“低层次”化,问题出在哪儿?
问题出在于教育者思想本身。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品牌塑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思想现代化,二是教育教学内容现代化,三是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四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五是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上述五个方面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以学校办学思想的现代化为逻辑起点而展开,其重中之重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正因为如此,战争年代的延安“红军大学”,没有书本,没有教室,也没有课桌椅,然而其教育却生机盎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当年陶行知先生兴办的条件简陋的农村小学,由于实行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等发挥儿童个性的先进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实效,在教育现代化的坐标上是具有现代性的。可见学校“硬件”的建设只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品牌塑造的基础,但学校教育“软件”建设却是学校品牌塑造面向现代化的核心。从学校品牌塑造的长远和本质来看,学校办学思想和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软件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5.“示范高中”规模发展——无序化。现在一些正在进行的示范高中学校提出的建设规模动辄在3000人以上,有的已经达到5000人以上,而这样的示范高中的建设大都以牺牲非示范高中的发展为代价。这种超大规模高中学校的出现,必然隐藏着规模不经济必含的危机。其实,示范高中规模应适度发展,示范高中建设应充分体现其注重教育科研和教学管理改革的宗旨,而不是以抢夺非示范高中的资源为手段和目的的无序化发展。
6.“示范高中”质量主体——领导化。“示范高中”质量的创造靠什么?目前教育界流行一句话:“学校质量的提高领导是关键。”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学校的质量要靠领导,但决不是只靠领导,必须靠全体教职员工(当然也包括学生个体)的共同努力。列宁说过,学校的发展不是靠行政命令,也不是靠教学大纲,而是靠教师。只有领导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学校教育质量就难以搞上去。因此,“示范高中”质量主体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示范高中”质量风险机制应该是全员分担的机制,即学校人人都是质量的责任人。
7.“示范高中”质量实现手段——外控化。传统的学校管理观念认为质量是抓出来的,只要外控到位,没有搞不好的质量。其实,学校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它的质量控制不确定因素多,如有教师素质问题,有教材问题,有教学管理问题,有学生素质基础问题,还有学校的实验条件问题等。因此,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对教育教学质量实行严格的控制,虽然对一些简单问题能见成效,但如果没有教师内在的积极性,没有教师自我控制与约束,没有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这样的“示范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只能是低水平和低效率的。
8.“示范高中”质量重点——过程化。不少学校领导者认为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于环节。因此“示范高中”只要将质量的环节加以严格管理,就能产生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结果,对教学管理学校更多地关心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等,而对质量的系统管理重视不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求环节的质量,更要求环节接口的质量。如果只有环节的质量,而不考虑环节之间的联系质量,不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整体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备课、上课、作业等都抓住了,但对备课与上课的结合部没有质量要求,就会出现准备与上课两张皮,上课不是根据事先准备进行的,环节质量所提供的保证归于无效。因此,现代系统观念认为,学校质量的产生不仅是环节中产生的,是考出来的,或是教出来的,而是全程管理的产物。“示范高中”在环节管理的同时,还必须抓好接口管理,使之产生系统l+1>2的结果。
9.“示范高中”质量提高——软化。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只要是评上“示范高中”就不要担心没学生来上学。只要有“示范高中”牌子,家长总会把学生送到学校上学。因此,一些“示范高中”对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抱无所谓的态度,将教学质量指标视为软任务。学校领导班子很少研究教学,更多是将精力花在后勤工作上,花在协调人际关系上,教学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松懈,质量不高,教师素质不断下降。其实,随着中小学教育体制的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示范高中”质量不仅要关注学校规模,还应该注重学校的质量,要使教育教学中心地位时时落到实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