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谁在研究 研究什么 怎么研究

作者:陈 赟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蓬勃开展,带来了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然而,随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全面实现教育科研目标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口号膨胀和理论泡沫共同制造了教育的“虚假繁荣”现象。科研目的不正确,不少中小学教师尽管在热情地“搞科研”,然而兴趣却不在研究上,“搞科研”并非出于学术性目的,而似乎是他们为满足某种需要的必然选择。于是出现研究课题选择的偏颇,偏重理论性课题,还有就是研究过程的随意性。由于认识、机制、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例如有些学校的教育科研只追求成果,而有悖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素质之初衷,走上了形式主义的轨道,影响了“科研兴校”的声誉。而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对教育科研敬而远之,导致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水平偏低,已无法适应21世纪教育现代化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要求,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赵蒙成总结为:1.题目不合适;2.语言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3.文章结构散乱,逻辑性不强;4.纯粹的经验总结;5.理论的运用不恰当;6.不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陈正指出,一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两头热”严重。这里的“两头热”是指承担课题研究的学校只重视课题的申请立项、开题及结题环节,对研究的过程却不甚用心。二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有的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是为学校招来一块“金字招牌”,至于课题是否对教学有益,对学生有切实的意义,则不大关心。三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泡沫学术”严重。徐书业同志对广西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了中小学在科研意识、科研管理及学校教育科研模式的探索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剖析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在认识层、制度层与操作层等三个层面上存在的问题。潘国清同志对上海市及沿海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从宏观上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和走势,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科研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和策略的进行了研究和思考。为了真实地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科研的现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选择适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策略和路径,进一步提升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科研水平,并让教育科研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了此项调查。
  
  一、研究方法
  
  本文对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的研究,既不是采取抽象的定性描述,也不是一些大面积的调查研究,而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定量分析。这样的研究,既避免了定性研究那种泛泛而谈,把个别现象当作总体特征进行评论,又克服了那种大规模调查的缺陷——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大量的资金,统计时还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
  本文选择了绍兴市2004年省规划课题结题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课题包括2002年申报的研究时间为2年的课题和2003年申报的研究时间为一年的课题,它基本上能代表近几年绍兴市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的基本情况。问卷包括谁在研究,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样本总量51个,问卷通过SPSS11.5进行统计。
  
  二、统计结果
  
  1.谁在研究。课题负责人男性31人,占60.8%,女性20人,占39.2%;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2人,占3.9%,30-39岁的有20人,占39.2%,40-49岁的有27人,占52.9%,50岁以上的有2人,占3.9%;初级职称有2人,占3.9%,中级职称有23人,占45.1%,副高级职称有26人,占51.0%;普通教师有1人,占2.0%,学校中层干部有12人,占23.5%,学校高层领导有34人,占66.7%,教育局、教科所或教研室人员有4人,占7.8%;负责人与执笔人一致的有29人,占56.9%,负责人与执笔人不一致的有22人,占43.1%。
  这些课题所在的单位,有7个课题在普通高中,占13.7%,有4个课题在职业学校,占7.8%,有6个课题在初中,占11.8%,有24个课题在小学,占47.1%,有6个课题在幼儿园,占11.8%,有4个课题在教育局、教科所或教研室,占7.8%。这些课题所在的地区,有36个课题在城市,占70.6%,有15个课题在农村,占29.4%。占3.9%的课题所在学校的在校生100-299人,有两个占7.8%的课题所在学校的在校生300-499人,有4个。占13.7%的课题所在学校的在校生500-999人,有7个。占23.5%的课题所在学校的在校生1000-1999人,有12个。占43.1%的课题所在学校的在校生2000人以上,有22个。
  2.研究什么。如表一所示(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
  
  三、研究结论及分析
  
  1.课题负责人
  从这些统计的数据来看,课题负责人在性别上没有太大差别,在年龄上主要集中在30~50岁的教师,职称上主要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他们主要是学校领导,有67%为学校高层领导,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课题是校长作为课题负责人,更重要的是,有43%的课题负责人,并不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主要集中在学校领导及中层干部,这也解释了年龄和职称上的原因,因为30以下的很难当上校长或大型学校的中层干部,他们的职称也已到了中级或高级职称。学校领导作为课题负责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课题需要经费投入,这样做经费有保证。二是研究过程中,对外联络方面,如请专家讲座,与上级教科所或教科院联系,都是需要学校领导出马的,一般的教师是很难有这方面的优势。课题负责人与撰写研究报告的人有43%是不一致的,也说明学校领导人作课题负责人主要起联络作用和提供资源支持作用,主要研究工作是下属人员做的。
  
  2.课题所在单位
  做课题主体是学校,占到90%,但在学校中,小学是课题研究中最活跃的地方,近50%的课题来自小学。做课题主要是大型学校,规模在1000人以上,占到了70%,主要集中在城市,有70%的课题承担学校在市区。
  做课题需要大量经费,这是小型学校难以承受的。还有一个原因,在批准课题立项时,小型学校没有名气,决策人对这样的学校不熟悉,也有些不放心。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那些农村学校,是很难获得省规划课题。
  
  3.课题成果
  中小学教师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学、德育和学校管理。这说明,中小学教科研主流上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
  
  4.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师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方法,占90%,其次是文献方法,有43.1%。中小学教师主要采取这两种方法,一是因为文献法,是做课题研究的基础,这种方法容易掌握和使用;二是因为行动研究方法,许多中小学教师对其概念理解过于简单,认为行动研究方法就是实践,就是去做,因此在叙写研究方法时往往总有行动研究方法;三是因为教育实验方法比较复杂,许多中小学教师难以掌握;案例研究方法,近几年才在中小学传播和倡导;调查访谈方法由于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许多中小学教师也避免使用。
  
  四、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思考
  
  1.谁做研究
  的确,学校领导要做研究,这样可以为中小学教师树立榜样,另外,他们通过研究,提高自身水平,可以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但是,如果中小学教育科研80%的人员都是学校领导,那么就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更是与倡导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培养教师,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道路。其他的,如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等,都是这一目的所派生的目标。我们在中小学极力倡导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要促使中小学教师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多读书,多实践,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最后成长为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