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节约教育”
作者:周奎英
四、寻求节约教育的支持力量
很多富有意义的学校教育活动难以取得真正的效果,流于水过地皮湿(也可能不湿)的形式,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支持力量,缺乏与其他教育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协同作用。实践表明,任何一种教育当它处于“单兵作战”的境地时,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学校节约教育应该努力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
1.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挂钩。节约既然并非仅仅是为了节省一些物质财富,属于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范围,那么,仅仅从节约的角度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必要的。一个学校里,领导、教师、学生、员工之间如果能友好、融洽地相处,随时随处可以感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气息,甚至是形成了优秀的校园文化,那么,节约意识便极易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反之,人际关系紧张恶化,特别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戒备森严缺乏温情与信任,可以想见,在这里讲节约就像把树种在了沙漠里,缺少“生存条件”的“节约”本身只会造成更大更多的浪费。
2.与社会、家庭教育携手。社会是个大课堂,我们要解放学生,放手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带着“节约”的眼睛去看问题。我们的资源、能源短缺状况、我国国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浪费现象通过耳濡目染会激发学生人性中美好的节约意识,从而树立和强化以天下为己任的节约情怀,自觉摈弃和批评奢侈浪费的行为。家庭是培养孩子节约习惯的第一所和最重要的学校,我们有责任建议家长,从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高度要求孩子吃完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坚持穿旧衣物,不羡慕高档自行车。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成为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与家长配合,督促孩子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最大的益处在于发展人的精神和道德。歌德说:“劳动时可以使人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生活在声光电时代的人们可能已经不再寂寞,也不再贫困,最主要的是要用劳动手段来克制自己的浪费恶习,珍爱一切有利于人类的合理存在,不暴殄天物。
3.与卫生教育相结合。“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缺乏对资源的极尽使用和妥善的用后处理是造成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在学校,我们要下大力气搞好环境卫生工作,重视垃圾的分类处理,使废物不“废”。要教育学生,尽量两面使用纸张,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方便袋、塑料饭盒等),以减少对校园环境的污染。卫生教育搞好了,对浪费行为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这也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
节约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智慧。节约教育需要正确价值观念的浸润,需要有长效的机制保障,需要发挥全员智慧,与时俱进寻找到一条条切实可行的节约途径,需要优良人际关系、社会、家庭教育以及卫生教育等教育力量的支撑。学校节约教育是形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准备和坚实基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清国情与时务,积极担当起自己的应尽职责,为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