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民主和谐的学校组织文化设计策略

作者:王作亮




  (2)群体规范形成共同的情感气氛。在一所学校里,新的集体舆论和教育观念通过心理感染、顺从得到认同,往往还只是形式上的,要从心里深处解决问题,还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强化,使之逐步成为集体规范,成为学校全体成员行为的准则。
  (3)内聚力共同行为倾向。教育观念的更新、集体舆论的同化以及共同情感气氛的形成,必须产生共同的行为方式,构成学校里一种新的带有普遍性占主导地位的组织行为文化,成为集体中绝大多数人的自我要求,集体也就成为了教育的主体。组织气候一旦形成便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尽管教职员工和学生不断流动,但良好的组织气候却会一代代承传下去。
  
  三、 视觉形象设计
  
  视觉形象是学校教育理念的确立和发展战略以及目标制定的基础,运用视觉传达学校个性的识别符号,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外显。其内容主要包括校色、校徽、校旗、校歌、校服、校园景观等。
  1.校色
  校色是学校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校在标志中专用的某一种或某一组色彩的组合。学校使用校色,其目的是通过色彩特有的视觉刺激,加深学校标志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校色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校色要有突出学校形象的作用。校色应能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校的声誉。
  (2)校色要能对公众产生强烈的识别作用。学校使用校色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在众多学校中,一眼就能对本校进行识别,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3)校色选择的色彩不宜过多。色彩过于复杂,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校色的选用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在选用两种以上颜色时,最好有主色和辅色之别。
  2.校徽、校旗、校歌和校服
  (1)校徽、校旗。这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标志,而且是全校努力方向的一种寄托,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我国学校的校徽多为长方形,校徽的颜色要与学校的主体色彩保持一致,形状要大气。校旗的设计要有讲究,型号要有大号、中号和小号旗之别,图案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2)校歌、校服。校歌的歌词要体现出学校的特色,表达办学的宗旨并富有激励性;校歌的音乐要有鲜明的节奏、动人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直接触动人的神经,震撼人的灵魂。校服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师生员工的美好形象,还要凸现个体的审美情趣、素质和个性。教师的校服要能体现出教职工的庄重大方;学生的校服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青春活力。
  3.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主要指学校的建筑、校园雕塑等,校园景观具有某种“强制”力量,它能以某种无声的力量“迫使”师生领会它的含义。校园景观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
  (1)体现特色性。从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社区文化传统与现代风貌的视点出发,创设和改组学校建筑的造型、校园的空间、校舍的布局、教室的设计、设施的配置等。学校的建筑造型、校园美化和绿化、设施设备的改善,要具有社区自然与文化的底蕴,使学校成为社区自然与文化的缩影。
  (2)蕴涵教育性。学校物质环境的创造与改善,不仅在于追求美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寻求其蕴涵的教育意义。要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均具教育意义。
  (3)彰显体验性。当代学校知识观强调,知识是由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和体验知识构成的,这就要求学校与社区之间创设和营造体验的学习环境,将其改造成“微型的自然”和“微型的社会”,使学生在身体力行的体验中获得感性的、直接的体验知识,认识人类社会的共生共存性。
  在学校组织文化形象中,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缺一不可。理念形象构成了学校师生员工精神力量的基础,是塑造学校形象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是学校形象的原动力;行为形象是理念形象的外化;视觉形象以理念形象与行为形象为基础,其目的是将理念形象与行为形象具体化、形象化,向外界传达。
  
  参考文献
  [1] 魏一憔主编.中国名校(中学卷).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2] 曾国安.形象至上.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 王铁军.学校管理新视野.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胡悦.企业形象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5]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