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民主和谐的学校组织文化设计策略
作者:王作亮
一、 理念形象设计
办学理念就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学校的实际而形成的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等一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是办学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是理性认识的成果。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办学理念形象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办学目标
每所成功学校的背后,无不体现着独到的办学目标。如陶行知先生以“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的办学思想创立了具有“开朗、平等、实干”风格的小庄师范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的办学思想缔造了具有国际意义的以和谐为特色的帕夫雷什中学;江苏洋思中学“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办学理念使一所农村联中名扬全国。办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必须遵循党和国家指定的教育方针,因为它规范教育的办学方向。
(2)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学校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教职工要积极参与。这样,教职工才能主动工作,把学校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教职工以自己的学校为荣,学校也以自己的教职工自豪。
(3)坚持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培养人的工作。教育目标的设定必须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包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等等。不能把目光仅仅盯住“分数”,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对影响教育发展的诸因素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决策。学校教育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有学校自身的,也有社会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学校办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校的历史状况,现有师资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办学的条件等而定。
2.校训
校训是规范全校成员思想作风和行为的训律。它是对某种富有个性的教育理念的高度提炼,是学校形象的灵魂,对学校全体成员起着目标导向和行为规范的作用。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谈及他的母校江苏常州中学时,曾说:“1918年我进常州中学,童伯章校长为我们新生讲校训,两句话,四个字,一曰存诚,二曰能贱,我铭记在心,一生受用。”[1]校训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
(1)鲜明简洁、寓意深刻。校训是社会公众识别学校的主要信息来源,一个好校训是这个学校最好的一张文化名片,所以学校的校训一定要鲜明简洁、寓意深刻,并能集中体现办学思想。这样才能鼓舞和感召广大师生。
(2)典型独特、彰显个性。个性突出、旗帜鲜明的校训,可以彰显学校的个性特色,令人一目了然。而那些面面俱到、喋喋不休、不得要领的校训,师生员工连记都记不全,怎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感召、凝聚的作用呢?
3.仪式
学校仪式是一组重复性的活动,由这组活动表述和灌输学校的价值观念:什么目标是最重要的?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好教师?什么样的学生才算好学生?等等。仪式的设计要注意如下几点。
(1)形式要庄严隆重。学校的各种仪式,诸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颁奖典礼等一定要精心策划。升旗仪式要有仪仗队,最好有乐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颁奖典礼等要鸣炮奏乐,要在大礼堂举行。让师生的情绪得到感染,使其神采飞扬,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师生对学校的感情,有利于他们内化学校的办学理念。
(2)内容要明确具体。使“仪式”在树立理想的积极性和行为期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在颁奖典礼上所树立的教师标兵和学生标兵一定要有鲜明的代表性,这样才能使师生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
二、 行为形象设计
学校行为形象设计是通过行为规范化,制度化和具体的执行行为,将学校理念外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学校章程和学校规范的设计以及学校组织气候的成习过程。
1.学校章程
学校章程是指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行,主要就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财务活动等的基本问题作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基本文献。学校章程是学校自主管理、自律及政府监督管理的基本依据。制定学校章程要遵循如下基本要求。
(1)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章程的制定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2)不能越权。学校章程的制定不能超越本校的职权或被授权的范围,把本应由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规定在章程中。如学校不能对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和非本校人员等提出义务或禁止性的要求。
(3)要将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学校章程作为学校的“小宪法”,必须对学校重大问题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同时,学校章程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政府监督调控和学校自主管理的正常运行。
(4)要从本学校的实际出发。学校章程的制定要从本学校的办学实际出发,如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的师资状况以及生源情况等。
2.学校规范
建立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规范的制定应遵循如下要求。
(1)制度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学校制度的制定要吸纳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增强他们对学校组织目标的认同感,使各方面的成员在学校目标的指引下自觉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实现各自的岗位目标。
(2)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统一。学校管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难以想象的。同时,学校管理涉及领导、教职员工和学生,是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如果不在规范中充分渗透“人情”,体现“人味”,也难以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行政约束与自我约束的统一。制度管理强调对人的约束的一面,即用制度来约束人,用纪律来规范人。但学校教职员工是主体意识较高的群体,强烈追求自我,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用制度来引导人,用纪律来教育人,用目标来激励人,实现以“事”为本的行政约束向以“人”为本的自我约束的转变,构建人格化自我约束管理机制。
3.组织气候
“组织气候”是指一个单位或部门存在的群体气氛,是一种心理环境,是无形的,不是学校规范,行政措施。因而,它的形成是一个认同理解、相互教育、坚持成习的过程。
(1)心理感染同化集体舆论、更新教育观念。任何一种新的良好的组织气候的形成都是从破除旧的不良风气开始的,良好组织气候的构建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实现观念的更新。学校要利用一切舆论工具,调动各种力量,造成一股强大的声势,将新的集体舆论和教育观念变成可接受的形式,即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应该做什么,集体又期待他如何做等,为良好的组织气候的形成打下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