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初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综合的思考

作者:钱学连




  
  所以第一种方法冲洗蔬菜的农药残留量更少。如果将这个结论,应用到生活中,那将后患无穷,浪费大量资源。稍微懂一点的人都会知道,分两次的效果比一次的要好。而这个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却是一次的要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也是与科学综合的题目,农药残留是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问题,要将此题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结合,才不会误导学生。而题目设计者,没有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指导意义,将不合理的k= ,加上特殊的数,而产生了误导。如果再用4升试一试, ,第2种方法好。就不会误导了。题目的编写,要注重指导意义的合理化。
  因此,学科综合,要在时间上合理安排,书写要求上统一规定;插图配置上,尊重其他学科;指导意义上,结合其他学科。这样才能使学科综合更趋合理化。
  
  三、 多能化,明确教师新方向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科综合化的深入,不仅需要编者合理安排,更需教师多能化。教师知识结构要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
  1.懂科学,才能减少教学失误。由于一些数学教师对科学不清楚,当学生将灯的亮度与电流挂上钩,说“电流大电灯亮,电流小的电灯暗”时,教师说是对的。当学生说,电压一定,电阻与电流成反比时,教师也认为是对的。如果教师懂科学,你就会明确指出,当电压一定时,P= 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电阻大,电功率小,灯泡暗,就不会用I=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阻大,电流小,灯泡暗,而导致失误。你如果懂科学,就不会用R= 得出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的错误结论。因为导体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无关,它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当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时,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因此,数学教师要学科学、懂科学。
  2.懂体艺,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教师懂一点音、体、美,你就有可能在数学中,将音、体、美与数学更好地结合,就能得心应手解决有关数学与音、体、美综合的问题。由于音、体、美不仅离学生生活近,而且他们都比较喜欢,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学习音、体、美,参与各类体艺活动。
  3.懂英语,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经济全球化,必将带来社会全球化,面向世界需要英语沟通,了解世界需要英语功底。而教师懂英语,就容易解决用英语编写的应用题,而学生中,数学好的往往是男同学,男同学往往英语不突出。如果数学教师懂英语,在平时能编一些英语叙述的数学题,就能促使这部分喜欢数学的学生,去学习英语。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条件的教师要学一点英语。
  新时代的数学教师,要勇敢面对学科综合化的挑战,必需要想方设法学好其他学科,成为一专多能,适应综合化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
  综上所述,学科综合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数学与科学越来越密切的时代,我们更要关注学科之间的合理化。而教师,要适应数学学科综合化,必需要加强学习,成为“一专多能”的好教师。这样,才能有利于推进学科综合化,有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责任编辑 刘永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