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研究
作者:汪 丞
学生上学的最大一笔开支,目前小学和初中的书费在所交书杂费用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3.1%和69.4%。现行教材价格居高不下,对有些困难家庭已经是一笔不菲的负担。随着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彩色版教科书的推广和课程内容的增多、开设课程科目的增加以及教科书价格呈逐年上涨趋势,学生教科书费支出必将进一步增加,家庭教育成本负担必将进一步加重。按江苏省物价局、新闻出版局最新公布的课本费收费标准,每名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教材费共计760元,这还不包括另外购买配套教辅资料的费用。如果教材循环使用,每年可为江苏省约1100万家庭节省教材费83.6亿元。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中心学校英语部推行教材循环使用以来,该校每年为每位学生节省了2000余元。可见,教科书循环使用,对减轻学生家庭教育支出,降低家庭教育成本负担效果明显。
4、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书包过重一直多为国人所垢病。为此,一些地方甚至还出台了限制学生书包质量的规定。实行教材循环使用可大幅度减轻学生书包重量。以北京中关村一小推行的年级教材循环使用为例,除了语、数、英之外的科目,学校为每个年级只订购100套教材,可以同时满足两个班级上课使用,教材由科任教师统一管理。学生上课时,由科任教师将教材下发。课后收回。这样,原本要装10多本课本的学生书包,减到只有语、数、外三本书,书包一下子减负了、变轻了,学生再也不用为背重书包和花时间清理为数众多的书本而发愁了。这无疑减轻了学生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然而,对学生而言,教材循环使用的意义还不仅如此。更关键是,这还是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教材循环使用,大家共用一本书,学生在自己用书的同时要想到别人使用方便,爱护书的意识必将明显增强,逐步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上一年级学生将自己用过的教材传给新生,蕴藉了“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这不仅是学业的延续,更是一种风范的树立;而新生从学兄、学姐手里接过的,不仅仅是他们成长历程和做学问的记录,更重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节约和责任意识,这种无形的熏陶是其他教育形式所难以代替的。此外,教材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教材垄断印刷和发行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可以净化社会风气,端正师德、学风,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可见,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其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要远远超过教材本身的价值,它倡导了一种文明节俭的新风尚,是很好的教育手段,能让学生从小培养节约、环保、诚信、责任等良好的观念和习惯,可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三、我国能否实行教材循环使用
近年来,国内倡导教材循环使用的呼声时有耳闻,但进展却相当缓慢。阻碍因素到底在哪里呢?
1、受学校现行教学方式、考试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使教材变动频繁,制约了教材的持续适用性。同时,我国基础教育仍有浓厚的应试教育痕迹,而考试又一直以教科书为主要命题范围。为了应试,大多数教师、学生把教科书奉为“经典”,教材尤其是主科教材成了学生升学考试最重要的工具,使用频率相当高;加上学生大多习惯于在教材上作标记、划重点、作记录,甚至直接在书上做练习。部分学生还喜欢在课本上乱涂乱画,甚至损坏课本。教材很难保持整洁,这样的课本难以转给下一级学生循环使用,学生文明用书的意识亟待提高。
2、教材制作质量也制约了其循环使用
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我国出版社在教材的印制、用纸等方面采用了低成本工艺,与西方发达国家硬皮精装彩印纸教材相比。更易损坏,使用寿命更短。几乎80%的教材经过一个学生的手,已接近报废,很难再循环使用。此外,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教科书回收及回收后的消毒、整理、发放制度。部分家长对多次使用后的教材的卫生状况存有顾虑,对重复使用课本心理上尚难以适应。
3、相关利益集团的阻力
教材循环使用难以推行,上述障碍因素还仅属表面性的,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据权威统计,我国出版业50%以上的产值来自教材,教材的利润率更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翻。另据2002年新闻出版署统计:2001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和教辅类书籍的销售利润,为全行业平均利润的520%;教材出版发行连续几年位列国内十大暴利行业之列。有关人士指出,统一的中小学教材作为最“畅销”书。如循环使用,将破坏计划经济时期依教材而形成的“食物链”,包括教材开发、出版和发行部门或行业的利益将大受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有的行业甚至有“垮掉”的危险。教材循环使用最大的阻力可能就在于此。
此外,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前提是课本由学校免费提供。现在学生都是自己买书,学校不能硬性规定课本回收,用于循环使用的课本及资金从哪里来?怎样建立畅通的教科书回收渠道?如何维护循环使用后的课本等,都是教材循环使用的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制约教材循环使用的一些障碍因素会逐步扫除。
对于教材的稳定性,目前,并不是所有教材每年都有变动,像美术、德育、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本变动就不太大,可先在这些科目中循环使用;而且课改实施到一定阶段后,大部分科目教材编写将会趋于稳定;即使一些教材有变化,大都只是微调,只需在变化的地方放入活页即可,不影响教材循环使用。另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中、高考的改革的不断完善。考试评价重点已逐步转向能力和素质,这必将极大地减轻学生对课本的严重依赖;同时,各种教辅读物的大量发行,使教材将“书”和“本”(练习本)功能彻底分离成为可能,学生可以在教材中作练习,这都有利于教科书循环使用。
对于教科书的编印质量,以往教科书都由学生自己购买,政府为不增加学生负担而对教科书实行限价,大多数编写和出版教科书的单位往往通过缩减编写内容、降低编写和制作要求以降低成本,无论对教科书的内容和质量都有影响,致使目前我国教科书的编制、印刷质量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如教科书循环使用,就可集中经费,以较高投入制作高质量、大容量的精装教科书,以提高教科书的质量。至于部分家长担心的卫生问题,可通过对回收教材统一杀菌、消毒、修整书本褶皱等办法来处理。
对于依附在教材“食物链”上的有关行业或单位,应该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我国已是WTO成员国和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勇于直面市场竞争,承担社会责任才是一个现代行业和企业应有的姿态。因为行业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不是依赖政策庇护。因此,出版、发行部门应改变经营思路和传统教材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