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学校教育如何重构学生的健康生活观

作者:毕正宇

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建构,更要注重对学生健康生活观的培养,以促使学生适应当今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通过重构学生的健康生活观以形成他们成人后的生活能力,因为生活能力是人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过上有意义生活的必经途径,也是形成健康、积极、快乐的生活态度的前提条件。
  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也是教学,所以通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重构学生健康的学习观乃至生活观是极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树立合理正确的课程教学观是学生形成健康生活观的前提条件和根本途径。因此教育者应该依据正确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健康生活观的重构。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正面作用,促使学生重构健康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为成人后的生活做准备。
  
  第二,人才评价观:重构学生的健康成才观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智力基础和先决条件,因而中国,要紧跟知识经济的步伐,实现国家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使劳动力结构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型,形成复合型多元化的人才结构。因此,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迫切要求,而创新人才的特质主要在其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方面体现出来。即创新型人才既要富有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又要具有丰富的科学素养,尤其还应当具备创造性的品质,即整合知识的能力,独特的思维方式,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富于怀疑和批判精神,较强的创新动机。坚忍不拔的毅力等。
  也就是说,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因此学校教育应提倡个性化,注重个性独特的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和判断标准也不应以考试为指挥棒,不应以分数为划分标准。教育者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评价观,既要注重全才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偏才、怪才的培养,更应重视全面发展的、有原创性特质的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全才的健康的心理素质、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教育要培养真正的人,特别是培养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这也是人的生活观形成的前提条件之一,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人是有判断思维能力,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不会盲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惟命是从,能够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正确的判断能力,而这就需要健康生活观的支撑。
  而学生的成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正确的人才评价观,因为教育者的正确人才评价观指引了他们的教育活动,而社会的人才评价观又影响教育者的人才评价观,所以社会和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观,以形成产生有健康生活观的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的学校教育环境。因为“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让人们接受昔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并应使每个人毕生具有积极参与展望社会未来的能力。因此,教育系统明确或暗含的使命。是使每个人为发挥这一社会作用做好准备……学校应为每个人发挥这种作用做好准备,不仅向他们传授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还应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技能,并鼓励他们参加集体工作。”也就是说,学校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建构他们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以及形成生活技能以便为成人后的生活做准备,同时“教育也应从人的童年起并在其一生中培养一种有助于自由思考和自主行动的批判能力。在学生成为公民时,教育将是指导他沿着一条艰难的道路行走的永久指南。”因为,学校教育是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的场所,而“人的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存首要掌握的生活知识和技能,而最根本的是人的价值生命的实现,教育在本质上不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而是一种价值新活动,是人乃至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相关的价值活动。”总之,正确的人才评价观是学校教育发挥自己的育人功能的前提条件,否则就会形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学习观,进而无法达到重构学生的健康生活观的目的。
  
  第三,伦理道德观:重构学生的健康公民观
  当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计划经济的伦理道德规范滞后于经济发展,而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规范还未形成,致使不少人理想信仰缺失、公民意识淡薄。而市场经济的运作需要参与者具备平等、权利、责任、竞争、协作等素质,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大多数公民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公民的伦理道德观。我国目前正处于政治生活不断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中。而成熟的民主法治社会是需要有成熟的公民作为群众基础。而政治信仰、人生信仰是支撑人们的生活大厦的顶梁柱,尤其是学生时期的健康伦理道德观是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信仰危机,信仰冷漠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生活观的建构。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培养有公德意识的讲文明的现代公民是学校教育的社会责任,培养有民族精神的有道德的合法公民是学校教育的应尽义务,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缺失造成学校德育处于两难的境地,也使学校德育对学生健康公民观、生活观的重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而且,我们的学校德育曾经过度片面地强调世界观、人生观、政治信念、政治理想等等空洞的、缺少说服力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发生过所谓的“高大全”的问题。今天的学校德育反其道而行之,对政治信仰、人生信仰范畴的德育内容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这又使我们走向琐碎和庸俗的一面,实为功利主义的德育。毋庸置疑,德育应注重对学生的公民教育,因为公民教育是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必经之路,也是建构学生的健康生活观的重要内容。而公民教育主要包括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公民行为和公民能力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很明显,从教育的意义上说。公民教育就是传播有关公民知识和相关行为准则,包括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和对相关行为准则的实践。要培育具有现代精神的新时代公民,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即民族意识的培养、法治精神的熏陶、权利义务观念的习得和公民道德的养成。它涉及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公民教育的结果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好公民。一个好公民,不仅是一个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而且也是一个具备公民素质和美德的人。公民的政治观点、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和参政能力是公民素质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以十个基本道德规范为维度,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因此,学校德育应注重实效,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为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第四,快乐人生观:重构学生的健康幸福观
  “追求幸福生活是每个人的生活动力,这是一个明显的真理。如果不去或不能追求幸福,生活就毫无意义……人的生命就是用来实现为‘生活’的,生活才是关于人的存在的有效分析单位,没有生活的生命是毫无意义的,这正是人的存在有别于其他存在的地方。”㈣而且赵汀阳先生还认为,快乐表现为兴奋,而幸福感则是一种持久的愉快感觉,两者是有区别的,

[1] [3]